APP下载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调研与思考

2010-08-15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食用菌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优势,把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市围绕大交通形成的格局,积极发展通道经济,以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马铃薯、油菜、蚕桑为主的特色产业播种面积达231.3万亩,产量187.11万t,特色产业占种植业总产值达58.7%。

2.园区示范带动有力 目前我市已建成食用菌、蔬菜、茶叶、优质粮油、金银花等特色产业示范区10多个。巴州区在清江建蔬菜大棚100亩,新植柑橘等水果3000亩,示范带动发展甘蓝、辣椒等特色蔬菜10000亩;在曾口以“猪—沼—菜”、“猪—沼—果”等生产模式,建蔬菜大棚100亩,水果苗圃80亩,新植柑橘等水果2000亩,示范带动发展特色蔬菜10000亩;在恩阳、柳林连片扶贫开发产业园建标准化蔬菜生产大棚100亩,新植辣椒450亩,新植柑橘等水果3000亩,示范带动发展蔬菜10000亩。通江县紧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机遇,建立了以周子坪——仙人嵌为核心示范区,覆盖“ 三线”( 通江、通铁、通南)“ 两带”(大小通江河产业带)25个乡镇、75个村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烟溪——兴隆为核心,覆盖5个乡镇22个村的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以空山乡为中心,以“222”为主要内容(原种200亩,一级种繁殖2000亩,生产用种薯20000亩)的马铃薯产业基地。平昌县立足优势,大手笔、大气魄推进,大抓光辉——太平、驷马——坦溪的农业产业园和设施农业,建钢架菌棚156个,蔬菜温控育苗大棚1栋,钢架蔬菜大棚350个。南江县围绕字库——回龙食用菌产业基地,元顶子富硒茶产业基地,赤溪乡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在黄金——槐树村大力建设蔬菜种植示范片,新发展食用菌200万袋,新植茶园0.6万亩,改造0.21万亩,新建金银花GAP基地200亩,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1000个,种植地膜蔬菜640亩。近年来,通过园区示范带动新增特色产业基地33万亩,改造38万亩。

3.项目整合加强 巴中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扶贫连片开发”、“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等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目前特色产业示范区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个多亿,2010年新增8820万元,其中:发展茶叶2100万元、金银花120万元、蔬菜1300万元、食用菌3480万元、水果1300万元、川明参520万元。

4.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理念发展特色产业。巴中市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12家,认证产品4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南江大叶茶、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名优品牌享誉全国。

5.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共有特色种植业龙头企业51家,产业化经营总额4.51亿元,加工增值0.95亿元,种植业专合组织275家。

6.发展机制不断创新 巴州区绿旺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牵头建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入户农户达到419户,占全村农户的92.7%。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一部分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流转给公司经营管理,公司每年按每亩700元的土地租赁费承付农户,并按基地实际投资额的10%向合作社上交承包费。承包费除留足一定的合作社发展资金外,其余资金全部发放给合作社社员;未流转的土地农户自己种植,由绿旺种业公司提供优质蔬菜种苗和实用技术,并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规模偏小 我市特色种植业有特色无规模的矛盾十分突出,生产总量偏小。2009年,粮油播面597.72万亩,占82%;经济作物播面133.08万亩,占18%。粮经比为4∶1,产业优势没有完全转换成经济优势。

2.产业化水平较低 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链不完整,不能带动更多农民进入产业链,农民增收不显著。2009年,全市GDP238.3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1.8∶29.2∶3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2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6.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18元。

3.标准化水平不高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留守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文化素质低,加之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标准难以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三、发展优势

1.生态优越 森林覆盖率达到54%,大气、土壤、水资源均处于洁净状态。根据四川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和环保单位监测,我市90%以上的区域符合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要求。通江、南江茶叶主产区土壤为pH值4.5~6.5的酸性土壤类型,是硒元素的富集地区,且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发展特色产品的优越自然条件。二是有品牌优势。有42个特色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认证面积达14.3万亩,产量达5.25万t,17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通江、南江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一些产品也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三是重点产业发展已纳入全省规划。

2.增产增收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市特色种植业产量、产值虽有大幅提高,但与全国和全省相比,单产、产值都有明显差距。如:茶叶平均亩产仅为34kg/亩,而全省为75kg/亩;蔬菜平均亩产为1294kg/亩,而全省为1836kg/亩。因此增产、增收的空间较大。

3.产业化经营水平潜力大 目前我市蔬菜、马铃薯基本还无加工企业带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基本属于初加工,附加值低,精深加工开发潜力大。

4.市场开发的潜力大 “翡翠粮油”、“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罗村茶叶”等特色产品在省内外已有较高的声誉和品牌认知度。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巴中将融入成都、西安、重庆经济圈,因此巴中的特色种植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四、对策与建议

1.搞好规划布局 一是围绕标准搞规划。产业基地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并通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推广使用生物肥料、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升农产品品质。二是围绕市场搞规划。充分发挥巴中自然生态优势、产品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抢占重庆、成都、西安、达州等大中城市市场。三是围绕主导产业搞规划。重点将南江县大叶茶、金银花,通江县罗村茶、食用菌,巴州区川明参,优质水果、蔬菜等产业与新农村建设、扶贫连片开发结合起来,搞好规划建设。

2.突出园区带动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应以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要求,搞好园区水、土、路、电及设施设备等综合配套建设,对现有生产基地进行改良更换,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导加工、流通、储运等环节向特色产业园区聚集。巴中应重点建设食用菌、蔬菜园区,因地制宜建好茶叶、优质粮油、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园区。坚持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制定一套发展战略,成立一个工作组,配备一个乡镇领导、一个站所负责人,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制定一套扶持政策,统一使用一个品牌。

3.强化体系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体系建设是关键。一应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茶叶、蔬菜、食用菌、金银花、马铃薯产业的良繁体系建设,应以蔬菜集约化育苗、食用菌良种繁育、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茶叶无性系苗木繁育为重点,制定相关产业的标准,提高良种繁育水平;二应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系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应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三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产品生产、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监管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应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先进生产技术示范园区,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五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完善营销网络,拓展产品市场。

4.创新建设机制 一应创新发展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和业主参与”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基地+业主+农户”等基地建设模式。二应创新投入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用于良种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发展设施栽培、技术研发等。三应创新利益连结机制。着力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基地农产品。建立土地流转中心,指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有序流转农村土地用地经营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入股,形成“土地保底租金+二次分利”、“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二次分利”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5.打造特色品牌 鼓励和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以品牌为纽带,打破地区、企业和所有制界限,对资产、生产要素进行兼并整合,打造区域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开拓能力,应重点打造“ 翡翠牌”、“ 绿颂牌”、“龙头牌”等优质粮油品牌,“富硒茶”、“罗村”、“云顶”等名优绿茶品牌,“通江银耳”食用菌品牌,“南江金银花”、“巴州川明参”等中药材品牌;政府及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帮助基地产业化企业申请地理标志,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或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战略;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应将产业基地申报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作为工作重点。

6.培育市场主体 应围绕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培育绿颂米业、翡翠粮油集团、龙头食品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粮油加工企业;二是培育以普瑞制药、正华药业、金银花发展中心等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带动我市道地中药材的发展;三是培育以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银耳集团、光泰科技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加工企业,积极开发银耳酒、银耳保健茶、速溶银耳冲剂等系列产品;四是培育以罗村茶叶有限公司、元顶子茶场等为龙头的茶叶加工销售企业,延伸农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五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科技能人,建立农产品流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发展特色农产品营销队伍,不断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积极争取项目 各级党政和部门应把争取产业发展的大项目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应根据各地自身资源优势,做好项目储备,加强项目对接,把产业发展落实到项目上,不断增强特色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食用菌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