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玉-豆/薯(马铃薯)”高效用养结合模式及关键技术

2010-08-15杨才辉陈尚洪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托布津喇叭口底肥

□杨才辉 陈尚洪 曾 晖

丘陵低山区涉及四川省16市67个县(市、区),占全省幅员面积约1/5,而其耕地面积、主要农产品生产均占全省2/3左右,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该区域由于坡耕地比例大、水土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故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不高不稳的被动局面,加之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因此,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是促进丘陵低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经多年研究与示范,在传统旱作“麦/玉-甘薯”)和“麦/玉-豆”三熟制基础上提出了“麦/玉-豆/薯(秋马铃薯)”旱地高效用养结合新模式及其配套关键技术。多点示范结果表明,小麦平均实产248kg/亩,玉米实产512.5kg/亩,大豆实产108.5kg/亩,秋洋芋实产652kg/亩,亩产值达3 000元以上,实现了“1亩地、2 000斤粮食、3 000元钱”的高产高效目标,同时对土壤质量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一、选用良种

1.小麦 选择高产、优质、抗倒抗病、白皮大粒品种,如川麦42、川麦44、内麦8号、内麦836等。

2.玉米 选择中熟、优质高产、耐旱、紧凑或半紧凑株型的品种,如先玉508、正红102、正红211、川单418等。

3.大豆 要选用主茎发达、抗倒、耐荫、抗病力强的中熟品种,如贡选1号等。

4.秋马铃薯 选用抗病性强、生育期短、易打破休眠期的高产脱毒薯种,如川芋56、川芋4号等。

二、优化茬口衔接

为更好地实现小春为大春让路,大春为晚秋铺路,趋利避害夺高产的目标,要根据当地实际,调整好播期,优化茬口衔接。

1.小麦 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

2.玉米 该区域夏旱发生频率高达61%,伏旱发生频率高达54%,而夏旱又往往发生在5月中下旬,伏旱往往发生在7月中下旬,为使玉米播种后既要避开5月中下旬夏旱,又要躲过7月中旬左右的伏旱,故玉米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

3.大豆 大豆与玉米共生期越长,玉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就越大,故大豆播期选择在6月中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较为适宜。

4.秋马铃薯 过迟播种不利于秋洋芋块茎膨大,因此播种安排在8月底9月初最佳。

三、科学施肥

1.小麦 底肥亩用碳铵30~40kg、磷肥25~30kg、清粪水25~30挑、硫酸锌1.5~2kg。若施用复合肥,一般亩用25%的三元复合肥40~50kg、硫酸锌1.5~2kg、清粪水 20~25 挑。

2.玉米 采用重底早追,肥料施用以“足氮、增磷、补钾、配微”为原则,亩施纯氮25kg、五氧化二磷4.8kg、氧化钾5kg、硫酸锌1.5kg。地膜玉米应采用一底一追,中沟施肥,即将6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锌和农家肥采用中沟施用并饱灌底水,足墒盖膜,其余40%的氮肥于大喇叭口期作攻苞肥施用。

3.大豆 底肥亩施尿素4~5kg、过磷酸钙30~35kg、钾肥3~5kg或三元复合肥30~35kg,于播种期窝施。追肥主要在大豆初花期撒施尿素,每亩3~5kg。

4.秋马铃薯 底肥亩用渣肥、厩肥700~800kg,过磷酸钙 45~60kg,碳铵7.5~10kg,钾肥 5~7.5kg,清粪水 15~20挑。

四、规范化改制标准化种植

按双“三O”、“双二五”规范化改制,优化茬口衔接。具体做法如下:

1.小麦 预留空行,83cm播4行小麦;100cm空行种5行小麦。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机耕机播,节本增产增效更为显著。也可采用免耕撬窝种植,增窝控种,疏株密植,每窝8~9粒,每亩用种5~5.5kg。

2.春玉米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或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直播或育苗移栽2行玉米,密度3 000株/亩以上,直播玉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3.秋大豆 小麦成熟收割后作为双路玉米大行,在玉米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期(6月中旬左右)在其玉米大行内套种2行秋大豆。行距33~40cm,穴距20~30cm,每穴播种4~5粒,留苗2~3株,亩株数6 000~8 000株。

4.秋马铃薯 玉米8月中下旬收获后,及时灭茬,采用稻草或玉米秸秆覆盖播种秋马铃薯。播2行,行距30~40cm,退窝23~30cm,亩植3000~4000窝。大豆10月中下旬收获后,及时耕整土地播种小麦。

五、加强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1.小麦 重点抓好白粉病、锈病、麦蚜的防治。白粉病、锈病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乳油)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乳油)80~100g;麦蚜可亩用10%大功臣或10%吡虫啉20g;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抓好赤霉病防治,亩用50%多菌灵100g或70%甲基托布津80~100g。

2.玉米 根据植保情报,苗期亩用2.5%敌杀死30~40ml,或2.5%氯氰菊酯60~80ml防治毛虫、土蚕。中后期管理,亩用18%杀虫双300~400g或90%杀虫单35~40g喷雾点芯,防治玉米螟;亩用5%井岗霉素精粉20g等农药防治纹枯病;亩用50%多菌灵100g或70%甲基托布津80~100g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3.大豆 苗期亩用70%甲基托布津或65%代森锌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亩用70%甲基托布津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盛花期至结荚期亩用2.5%敌杀死30~40ml或2.5%氯氟氰菊酯60~80ml防治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同时加强对大豆蚜虫、红蜘蛛的防治。

4.秋马铃薯 重点加强对晚疫病的预防和防治。初花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进行防治。

六、化学调控,抗逆丰产

玉米抽雄前7天,亩用“维他灵”1支(25ml)对水15kg,或亩用国光玉米矮丰20~25ml对水15~20kg,搅拌后均匀喷施上部叶片,可起到降低株高、使籽粒满尖、增粒增重、抗倒抗旱等作用。

大豆在分枝现蕾初花期,亩用15%多效唑20~30g对水15~30kg喷雾,可使大豆植株矮化,叶片功能期延长,利于大豆通风透光,改善小气候,防止倒伏,提高产量。

(通联:①四川省简阳市清风乡农业服务中心 641416 ②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③四川省简阳市农业局)

猜你喜欢

托布津喇叭口底肥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