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土建类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0-08-15李晓滨
李晓滨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的蔓延、扩散和加剧,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爆发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房地产泡沫的无限吹大,让房地产业陷入了空前的低谷:部分企业破产、国际贸易萎缩、消费投资领域停滞。
这种种结果都从不同方面对土建类学生的就业及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是躲也躲不了的,它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劫数。但是,这种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又不像具有不可抗力性质且突发的天灾那样,如海啸和强烈地震,因为它不是在瞬间突发的,并且还有一段的延续过程。
所以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现实,根据土建类大学生的培养特点,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危机给土建类大学生带来不利因素,让土建类大学生在金融危机中也能崭露头角。
1 土建类大学生培养特点
对于二十一世纪土建类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加强工程教育,工程能力的培养,美国近十年提出了“回归工程”、“重构工程教育”、“建立大工程观和工程集成教育的口号”;日本明确的提出了土建类工科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工程”;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提出以设计课题或工程问题为中心,将“设计教育”贯穿与学习全过程的思想。
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和造就现代工程师为目的的。今天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能够把工程原理和那些超出技术范畴的经济、社会、法律、艺术、环境和伦理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去创造还没有的、有用的来为人类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土建类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就是强化工程教育,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而“工程能力”是土建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实工程能力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量,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作为土建类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广泛的知识覆盖面,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加强工程训练,养成工程意识更具有其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才能提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创新特点的工程和技术方案,才能以开拓的思维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土建类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2 金融危机爆发后土建类学生面临的问题
2.1 就业形势问题
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大学生约有480万,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更是高达千万。于此同时,国际劳工组织(ILO)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近期曾作出如下警告:到2009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有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猛增2000万,总失业人口将从2007年的1.9亿增加到2.1亿。这是全球失业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2.1亿关口,也是10年来全球失业人数首次突破2亿人。ILO还指出,金融危机将导致大量企业的重组和裁员,而其中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是建筑业、汽车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一边是更多的土建类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应届土建类毕业生不仅要与同届的毕业生互相竞争,还要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失业人员竞争相对来说已经很稀缺了的岗位,由此可见,应届土建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2 心理问题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建筑行业饱受冲击,各大建筑企业纷纷缩减人才需求,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土建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这种“雪上加霜”的客观形势进一步加剧了土建类大学生的恐慌心理,一些人整日忧心忡忡,心神不宁,常常跑动跑西,缺乏冷静的观察与自我思考,做了很多无用功。于此同时,与恐慌心理相反,面对金融危机给建筑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压力,部分土建类大学生对前景十分悲观,他们没能将“压力”变为“动力”,反而只是感到无能为力,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消极的等待就业机会自己找上门来。而另一些土建类毕业采纳了学校的建议—先就业,再择业。降低了就业心理预期,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不管自己的客观情况如何,无论适合不适合,只要有企业录用,他们就进去,抱着一种与企业“分手”的心态,走向自己并不喜欢也不适合的工作岗位,因而积极性不高,工作绩效也受到影响,这种只是为了解决就业恐慌的盲目举动,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3 针对土建类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3.1 放松心情、学会调试
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缓解就业心理压力,进行就业心理调试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主要体现在就业情绪和就业认知上。就业情绪的调试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就业心理上。现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情绪不是外在刺激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经由个体内在认知评价后才得以产生的。因此,内在认知观点的调节可以影响情绪的产生。土建类大学生应通过调整自己的观点,变就业压力为学习动力,变悲观等待为乐观进取,在竞争中享受快乐,在挑战中感受幸福。而就业认知的调试主要体现在科学就业观的树立和适当期望值的定位上。科学就业观的树立,就是要打破被动就业观。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就是指职业目标的定位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既要胸怀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土建类大学生可以选择有潜力的城市,避免扎堆,以免因竞争激烈而丧失就业机会,可以到一些发展中的城市或是到西部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
3.2 提升工程能力
随着金融的危机的爆发,各大建筑企业纷纷裁员减负,导致应届土建类毕业生不仅要与同届的毕业生互相竞争,还要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失业人员竞争相对来说已经很稀缺了的岗位,为了使土建类大学生更有竞争力,工程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工程能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须的。首先要冲破课堂教学的界限,要在工地现场、实验室和研究室中进行工程能力教育。同时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要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知道了什么”的传统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探索、灵活应用”的新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讲些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的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横向思考、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学会处理好一些不确定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学习能力。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一入校就可以为其确定指导老师,使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或实际的工程项目,使学生形成一个宏观的工程项目理念。
3.3 加强校企合作
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大建筑企业造成的巨大的经济影响,还直接给学校带来了沉重就业的压力,而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渡过难关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在金融危机这个大环境下,加强土建类大学生到设计单位或是施工单位实习,不仅可以使他们从感性认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了解企业需求,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对提高他们的工程能力是有极大帮助的。而另一方面,企业从长远利益着想,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土建大学生,借助此时人力资源成本下降之机,增加人才储备,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可说说这样做开创了学校育人、学生增长才干、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三赢局面。
3.4 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处于巨大压力下的土建类大学生来说,无疑犹如雪中送炭,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帮助。而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国家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基建项目,此政策可以直接提高土建类大学生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还可以改善国家基础设施的,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完善。其次,国家可以出台“国家实习计划”,即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到企业或是其他机构实习,培养职业技能,最终完成其就业,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一政策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数量和质量。而于此同时,出台鼓励土建类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是解决他们就业难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创业成功率不高,但创业的这段经历却是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4 结语
虽然金融危机对土建类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危险与机遇并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经济形式对土建相关专业也是一个巨大机遇,只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工程能力,时刻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困难,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转“危”为“安”。相信我们土建类人才能够顺利渡过这场金融危机,并且乘势而上,让土建相关专业能够更上一层楼。
[1]齐怀琴.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07,(7).
[2]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3]赵航飞.国际金融危机对英国就业的影响及政府政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