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敦煌汉简看汉代戍卒的武器装备

2010-08-15张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都尉汉简兵器

张伟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

从敦煌汉简看汉代戍卒的武器装备

张伟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

敦煌汉简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汉代敦煌郡戍卒的武器装备情况,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和防御器具四大类。对于这些武器,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管理体系。体现在记录武器情况的各种文书中。从这些文书档案中也可以了解兵器的制造与管理情况。

敦煌汉简;秦汉史;军事史;武器

甘肃河西地区在汉朝是重要的边防前线。因此,研究这一地区戍卒的武器装备情况对于秦汉军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敦煌汉简为主,结合居延汉简、居延新简、尹湾汉简,对汉代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郡的戍卒武器装备进行论述。

一、兵器的种类

敦煌汉简中所记载兵器种类非常之多,有刀、剑、有方、弓箭、弩机等十多种。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对汉代戍卒的武器装备和使用情况可得到较明确的认识。

汉简中所记的兵器,大致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和防御器具四大类。

(一)长兵器。敦煌汉简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有方。“有方”之名,在汉简中比较常见,但至目前为止,从考古发掘中还未获得其实物。《流沙坠简》中说:“有方亦兵器也。”

1.……有方一刃小缺生,枲长弦一小 MC.824

2.……毋冠,有方一刃缺生,椟丸破,木薪芮薪小……MC.1150

3.有方一完 MC.1154B

4.有方一 TH.1664

5.……六……有方三 服二 TH.1822

结合居延汉简与尹湾汉简可知:有方是从候长、候史到隧长、士吏、戍卒、骑士都随身携带、普遍使用的一种兵器。

6.候长苏敞有方 2EPT10:16

7.士史 候长 候史还盾 有方课言府 一事一封 EPT52:408

8.戍卒 魏君业安众里大夫吕货有方一 完 犊一 完 EPT51二113

有方常与刀、剑、弩、矢、盾、铠、鞮瞀、干、循、犊等同记一簿,表明它是跟这些武器配套使用的。刀、剑为短兵器、弩、矢为远射类武器,盾、铠、鞮瞀为防御类武器,由此似乎可以推断有方可能为长兵器;

9.戍卒河内郡共昌里薛毋危年升一三石承誉一 有方一 誉循一靳干一析格一 EPT58:31

10.其山陇卒麟得安成里范齐六石其誉一普循一垂矢钥族百少一兰一毋冠居延有方四 EPT51:209

从有方有刃,刃上生锈,有犊保护可知,它是以铁为刃的兵器;从骑兵与步兵同时使用看,它极可能是一种长兵器;而简上又很少记有矛、戟一类的长兵器,如果说西北地区边防中未使用长兵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遍观简上所记其它武器,又皆非长兵器,则有方应为一种长兵器是大致可以肯定的。

(二)短兵器。汉代戍卒携带的短兵器主要是剑和刀。汉简中所记载剑很多,一般士兵、将吏、骑士、车父等都佩剑。

11.新汲令史倪里孙世剑一 刀一 弓一 矢拼二 EJTI.7

12.司马从者二人马一巧鞍勒鞭各一 剑 大刀各一 弓犊丸团EJTI·25

13.大煎都候长效谷常利里上造张阳年三十六 剑一弓二犊丸各一箭十二 马一 匹鞍勒各一 MC.279

14.……鞍勒各百,官铁镡剑百……MC.1069

在汉初,剑的数量很大,反映出当时剑是主要的格斗兵器。随后刀渐渐取代了剑而成为主要的近距离格斗兵器,这一变化至东汉末年完成。

西汉时期的铁刀,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一般没有像剑那样卫手的“格”,只有个别的加有和剑格一样的铜质或铁质的“格”。刀柄首端毫无例外地制成扁圆的环状,所以常叫做“环首刀”。

15.隧长张子孙私刀一 MC.1078A

16.杜充,口刀一完鼻缘刃丽厉不,神爵四年缮,盾一完元康三年南阳工官造……TH.1566

(三)远射兵器。当时的远射兵器主要是弓弩。从简文上看,弓弩的数量非常多,它是各候官、部、隧必备武器,也是个人常携带的武器之一。精良的弓叫做角弓,而弩的种类按射程和强度分为一、三、四、五、六、七、八、十、十二、十五石等多个等级,其中三石弩、五石弩、六石弩在敦煌汉简中最为常见。六石弩大约可射260米,是一种很强劲的武器了。还有一种大黄弩,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李广在战斗中有“自以大黄射其裨将”的事迹。

17.大黄承弦一……TH.1856B

18.三月十六日遣府吏孙蒋养儿秋持角弓……TH.2416A

19.去适亭卒李宗口,庚辰官□一五石承驽—伤—渊 MC.765

20.卒五石具弩-=,膺不一 MC.856

21.千秋隧六石具弩一完……MC.1188

22.戍卒河东郡汾阴高汜里张贤 三石具弩 TH.1636

23.凌胡隧 五石弩伤右古一所 TH.1721

24.三石具弩……TH.1857B

25.破胡止奸隧弩一完 TH.2259A

弓弩必须要装备箭矢,汉代的箭矢带有三棱锥体形状的箭头——鍭,汉初的时候鍭大多数是采用青铜制作的,而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基本改用钢铁制作了,但似乎在敦煌地区仍然存在大量青铜制为主的鍭,故敦煌汉简经常有“矢铜鍭”的记载。

26.矢铜鍭百完 MC.570B

27.陷坚矢铜鍭五十完 TH.1818B

28.其四干呼平望朱爵隧矢铜鍭百五十六完 TH.2117

(四)卫体兵器。甲胃是我国古代军队用来保护身体的器具,秦汉以后称为铠,是披在人或马身体上的一种卫体防御装备。西汉铁铠甲俗称“玄甲”,汉简中常称“鞮瞀”。 汉简中的盾记载较多,一般与刀、剑同记,称为“干”。

29.广汉隧长赵口 毋甲鞮瞀各一 YC.1268

30.甲鞮瞀兰服绽者辄逢为带负索毋令有举 TH.1725

31.万岁显武隧革甲鞮瞀各一完 TH.2184

32.口干一 TH.1541

33.……团出入靳干播各一稗梭一毋出入赤危一……TH.1891

(五)其它。战车在汉代仍有,且汉初数量不少,尹湾简中也记有不少,汉初时战车还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似乎已主要不是用于作战,而是用于运输轴重,如诸多汉简中反映出了这一特点。

34.劾曰男子甲乘车口……MC.786

此外,在敦煌汉简中经常提到的“斧”,已很少用于战争,基本上只用于日常生活了。

35.……口枚斧二枚牛一黑齿十岁铁錧一具革鞅鞙二具 MC.690

36.守御器长斧四长椎四木口衣一出火具各一蓬十二口 MC.691

二、兵器的记录档案

记录兵器的各种簿书叫做兵簿。汉简中的兵器,包括刀、剑、弩、矢、弓、有方;弓弩附件的兰、帕、服、犊丸、承弦;盔甲类的铠、鞮瞀均列入器簿,多简称为“兵”。兵器的配备,除库存储备以外,大多因人而设,按人数发给吏卒个人使用、保管、随身佩带,有时甚至随人员的转移、调动而流动。另外,兵器有官、私之别,官兵器均由征发单位或戍所发给,并有装备档案,称“兵簿”、“被兵簿”。敦煌郡因为出土简数有限,故其兵簿部分并不能构成一独立、完整的系统,只能依据现有资料,将其中可勉强连接的部分连接、复原、整理出来。

(一)出入兵簿。入兵簿是指将上级武库调拨给的武器接受后进行登记的帐簿,或同级别的兵器库之间有兵器调拨情况时所记的帐簿;出兵簿指将都尉府武库或各候官、部、隧的兵器调出时所作的帐簿。

37.……团出入靳干播各一稗梭一毋出入赤危一毋出入……TH.1891

(二)余留兵簿。余留兵簿即按月或年将本月或本年所剩余的库存武器作一次清查并登记入帐,这种帐簿上还要记明帐上所记兵器有没有被调出等情况,如简上所记“毋出入”即指兵器既没有被调出也没有受入。

38.九月余三石具弩十五口……MC.367A

(三)矢计簿。是对矢就其数字所作的一个统计,可见当时是要定期对箭的数量作统计的。

39.诛虏遂六石具弩一口矢五十……MC.825

(四)弩簿:关于各种弩的统计帐簿。

40.步偷隧六石具弩一完 HFCII.1256

(五)假兵簿:假兵簿即记载个人向各级兵器库或候官、部、隧等单位向武库借用兵器情况的帐簿。

41.假敦德库兵奴矢五万枚杂驱三千匹 令敦德癝食吏士当休马审处 MC.80

42.诛虏隧卒郭翁随所假留署所三石承弩一伤左拾缩绝有应编发各一口……MC.688

(六)完兵折伤簿。记录有无损伤的兵器出入情况的帐簿。

43.兵完折伤薄 TH.1925B

44.元年十二月戍卒留署所兵折伤敝绝薄 TH.1658

(七)兵器、守御器校簿:关于各种兵器定期校阅情况的帐簿。

45.其守御器具弩折伤承弦口少甲口口毋裹皆不应薄记到,以所举见吏备赏马,从可 MC.1036

三、兵器的制造与管理

总之,在敦煌汉简中,兵器与守御器合簿,屯田卒与戍卒合一,此为其一大特色。另外由于匈奴人从此地入侵次数不多,故汉朝廷在此设置的兵力不及居延防线上多,其分工上自然也不及后者明细。

从兵器的产地来看,敦煌汉简中提到了南阳工官和京师寺工,看来兵器的由来不但包括本地机构的生产,也有中央与其它地方的调拨,但是在敦煌汉简中没有找到考工与左弋制造的兵器。

46.杜充口刀一完鼻缘刃丽厉不神爵四年缮盾一完元康三年南阳工官造……TH.1566

47.口口口刀一完鼻缘刃丽厉不神爵四年缮口口盾一完神爵元年寺工造 TH.1573

另外,兵器有官、私兵器之分,在简上也写得非常明白。

48.威严亭卒陈功房私刀剑各一钩一 MC.1042

武器的发放、使用、保管制度上,除了士兵按正常规定向政府领取外,还可以向官府借用,借用的兵器官府在定期检查时也会加以核实、检查,并记录其完损情况,如有破损,还记录其破损程度,并跟官府兵器一样,破损时要罚款,简上记有明确的罚款金额,兵器考课负算簿中即明确记载有某某兵器损伤,要负多少算,可见其武器管理制度还是很严密的。

49.神爵元年罢卒假留署所宽矢承弦口凌胡隧 TH.1724

汉代西北边塞地区,每郡往往不止一个都尉府,如敦煌郡下管辖玉门都尉、阳关都尉、中部都尉、宜禾都尉,这些都尉府都设有武库。图简上所记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都尉府之下的候官,也设有兵器库,这从简上已反映出来。都尉府和候官这两级武库属同一性质,其记帐方式、管理制度都完全相同,但二者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仅有业务往来。都尉府的武库,简文称府库,主管上级官府调拨给的武器,由它再下发给各候官武库,它们的业务往来仅限于府库与候官库两级武库之间,职责都是管理和发放武器。对于武器调拨的批准权在都尉府,由都尉府决定批准后按规定调发给候官,由候官批准后,按需要发给某单位或个人。府库和候官库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计帐方法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汉代河西的边防具备非常严密的体系,不仅体现在星罗棋布的烽燧系统,也表现在先进的武器装备与严密的武器管理体系。了解敦煌汉简中记载的武器情况,对研究秦汉军事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汉简[M].中华书局,1991.

[2]王兆春.中国古代兵器商务印书馆[M].1996.

[3]杨宽.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陈梦家.汉简缀述[M].中华书局,1980.

[5]赵沛.居延汉简所见<兵簿><被兵簿>──兼论居延边塞兵器配给[J].西北史地,1994(4).

[6]范学辉.两汉兵器交易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

[7]连邵名.居延汉简中的有方[J].考古,11期.

[8]李孝林,孔庆林.简牍中兵物管理史料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5).

Dunhuang Jane recorded a large number of Han Dunhuang County Shuzu on the weapons can be divided into long weapons, short weapons, long-range weapons and defense equipment four categories. For these weapons, with strict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flected in the records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s in the arms case. Files from these instruments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weapons manufacturing and management.

Dunhuang; Han Kan; Qin Shi; Military history; Arms

张伟(1986-),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8级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2010-06-14

猜你喜欢

都尉汉简兵器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宋朝驸马都尉研究1
两汉三国时期丹阳都尉考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东吴尚方镜铭中的尚方与都尉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驸马”一词从哪来?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网上“兵器”大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