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应重视的三个方面
2010-08-15雷达
□文/雷达
一、精益生产简介
精益生产(LP)是一种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的生产管理方式,也是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一种管理状态。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他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以针对美国大量生产方式过于臃肿的弊病。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目前,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的许多大型制造工厂组织推行的精益生产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不但使制造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其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方式,成为当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当务之急。很多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于生产设备等方面,关键在于管理和生产方式,国内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精益生产方式,并积极推广。
二、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应重视的三个方面
实施精益生产就是通过采用精益技术工具对企业的所有过程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及在质量、价格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力的目的。如何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笔者认为,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活动中,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即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设备管理
1、关注设备总效能指标。设备维护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的好坏,所以精益生产提出了设备总效能的概念,将设备效率从过去单一考虑使用率改为在考虑使用率的基础之上还要考虑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的能力。如果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不合格,虽然使用率可能很高,但其总效能却非常低。精益生产设备管理总的来讲就是通过采用五个为什么(5W)等方法分析确定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连续地改进,最终得到一个理想的设备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准时化生产”,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
2、提升或更新设备。设备老化会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也相应增多,从而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所以,除了建立必要的维修备件储备,加强设备维修力量外,更要大搞技术改造,更新老化设备。如,工厂可将一般的通用设备增加数控、数显装置;如果品种非常多,重复性少,数量又很少,可换用数控机床。
同时,设备的自动化也是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即使设备具有判断部件合格与否的能力以消除不合格品发生——它是在设备上装有防失误装置,当设备出现混料、重料、超负载、打刀和生产不正常时,能自动停车。
还需要指出的是,工装、模具、夹具的成组化也是精益生产所要求的模式。在汽车、机床、航空等许多行业的工厂,专用夹具应用数量很多,仅仅某个尺寸不一样也要另置一套夹具,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工装、模具、夹具的成组化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重视精益维修。精益生产中不存在事后维修模式,预防性维修也因导致服务过多、机器停机时间难以估计而不予采用。在精益维修中,维修原则的制定以及一些实际的维修工作,事实上是由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的。最近几年流行的是全面生产性维修,这种方式要求在线工人完成一些维修工作,如清洁、润滑、更替磨损件、小修以及日常的精确性和预防检查精益维修将以前高高在上的活动转变为制造过程的一个集成部分,由制造单元的在线工人和维修人员共同协调确定由谁负责什么工作、什么时候完成以及完成的频率等。
(二)生产管理。生产过程对实施精益生产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精益预测。尽管有许多人认为精益生产没有必要进行预测,但事实上预测却是必要的,因为企业的实际运作总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变动。为了能够对物料接收以及部件生产进行合理的安排,就必须对最终需求有所把握,因此就要进行精益预测,主要是用来合理安排供应链中必要的缓存,如原材料和部件存储。精益预测允许有适当的预测失误,并以原材料库存掩盖一些潜在的错误,从而确保在一个很短的提前期内,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2、拉动生产系统。拉动生产系统不依赖于信息的传递方式。最有名的就是看板系统,但是还有很多方式可传递拉动信号,如计算机信息等。关键的是依据最终单元的需求,控制生产过程:当由于需求使最终单元的缓存减少时,就要将信号传递到前道工序,进行生产补充缓存,信号依次传递直至原材料库。
在拉动生产系统中,物料需求信息是根据物料的实际消耗,通过看板从下一道工序向上一道工序逐次拉动的。看板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备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通过看板控制系统,可以使各生产工序既实现及时生产,又防止过量生产。
3、工作标准化。精益生产需要运用工业工程方法确定工作标准,以保证每项工作按照相同的方法与时间完成。工作标准要详细说明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比如,当需要操作工用工具将一部件与另一部件拧紧时,则在作业指导书中应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最好的连接,要选用的工具、工具旋转次数以及方法。当然,作业员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后才能正确地完成规定的标准作业。
4、缩短产品调整时间。企业进行小批量生产、平衡混合生产线负荷的能力,依赖于短的生产周期,而生产周期又依赖于生产线从生产一种产品到另一种产品的调整时间。为了在给定的提前期内,保持绝对少的成品库存数量和运输,有必要在短周期内进行小批量生产。生产所需批量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先前的产品停止生产到该产品送至发货区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用于生产批量产品,其余则是生产辅助时间,即调整时间。如果调整时间可以减到最少,则批量就可以设置为最小,即与需要的数量一致。
(三)质量管理。精益生产采用高效能的设备进行生产,所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应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所以在满足顾客成本和价格要求的同时,必须提供合格的产品,因此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1、建立制度保证。制度是全体员工正确执行精益生产方式的规范和标准。在引入精益生产模式初期,制度秩序的约束是任何思想和技术都无法取代的,建立一个制度,坚守此制度,并持续不断改进它,是保证精益文化在企业深入扎根的基本保证。精益生产制度作为一种基础管理,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力支撑,是文化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前提。
企业需要建立监督考核制度。企业要针对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对生产工人、流水线、车间、科室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前、后方利益一致、互为激励的考核办法,用前方的精益成果衡量后方的服务质量。首先,要明确企业各层级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对在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中工作出色,消除浪费方面成效显著,为企业创出巨大效益的人员,要给予表彰与重奖;相反,对于经常无视企业浪费的人,要给予批评、警告、处分,同时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也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切实地重视质量的控制管理,导致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产品质量缺陷,废品很多,产品合格率与成品率很低,损失很大。因此,通过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增创效益的有效办法。企业可开展以下的质量攻关活动:①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基础;②明确各级员工的质量责任、严格质量考核是关键;③建立质量圈,大力开展QC活动,是不断改进质量的有效方法。
3、现场5S改善。5S是改善现场环境的5个步骤,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实施精益生产,先从现场环境改善入手,通过整理,清理掉现场的一些不要品,减少空间的占用;通过整顿,让现场的物品按秩序摆放,方便拿取;通过清扫,让现场变得干净,设备得到及时的保养;通过持续的检查、整改,让员工养成维持的习惯,并及时更新各种表格,从而保持现场良好的环境,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精益生产从5S开始,一方面在5S的活动下,让现场走向有序化,减少一些比较显现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通过领导的参与,让员工明白管理层对改善的决心,提高全员的改善意识。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它致力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劳动利用率,消灭浪费,按照顾客订单生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精益不是最新的管理时尚,而是企业长效经营最本质的要求。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若能够在设备、生产和质量管理中进行不断地改进,对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做出敏捷的反应,企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从而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