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建设
2010-08-15段世霞
□文/段世霞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建设
□文/段世霞
本文在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与工程文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文化的措施。
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工程文化
一、工程文化
一般来说,工程文化是工程共同体在工程活动中表现出或体现出来各种文化形态和性质的共同集合和集结。工程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可以说,工程文化是工程活动隐现的或潜在的灵魂。工程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工程从这个四个不同的文化方面体现了人类活动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境界。各种类型的工程和工程活动,特别是一些重大工程,它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工程外在形象和运行方式是该时代物质文化的典范,如三峡工程、都江堰工程等。工程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工程价值观、工程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知识体系折射出时代的理念文化。工程活动中的机构设置、组织流程、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技术标准、操作守则等体现了该时代的制度文化。工程活动中工程主体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精神面貌体现了该时代的行为文化。这四个方面的文化也成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内在动力。
二、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界定及其特点。“政府投资项目”又被称为“公共财政投资项目”或者“国家建设项目”。所谓“公共财政投资项目”,从广义上说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将一部分集中性财政资金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建设的项目;从狭义上说是“政府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对固定资产再生产和流动资金按最低限额而投入资金”建设的项目。“公共财政投资项目”一般又被称为“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项目”,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或部分投资的项目。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财政预算内其他各项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基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其他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所谓“国家建设项目”,是指“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即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综上所述,“政府投资项目”可以定义为“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政府为实际投资主体,以财政性资金为资金来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者是“各级政府为建设主体的投资项目。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含国债资金)投资项目;国家主权外债资金项目;使用各类专项建设资金项目;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政府投资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如下特点: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是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最终目的;政府投资项目是由政府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的方式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是以公务公产和公有公共设施公产为建设内容的;政府投资项目是行政性、公用性、公有性项目。
(二)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与传统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不同的新型发展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很多,目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和代际公平,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经济发展。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是指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维持各种效益和影响之间的动态均衡,约束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相互适应,可以成功地延伸至项目目标的属性。体现为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经济效益的合理性、社会影响的和谐性和管理体系的整体性。
三、工程文化与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从理念文化的角度讲,工程理念为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即项目在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应该以人文关怀为价值追求,依据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担当社会义务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程理念、以人为本的工程精神、价值理性的工程思维正是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南。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和源泉,在这种工程理念的指引下,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和使用者才能不但把政府投资项目做好,更重要的是做好的政府投资项目,把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而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目的善与结果善的统一。钱学森院士等提出“物-事-人”系统思考方法论,其中人理指做人的道理,解决应该怎么做和最好怎么做,主要依靠人的文化、信仰、道德修养、宗教观念等理念,工程活动离开了“人理”,很可能达不到系统的整体目标。因此,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工程师既要懂物理,又要明事理和通人理,工程理念强化了工程师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从制度文化的角度讲,工程制度为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设置了外在的硬性约束机制。工程是在一定规范指导和约束下进行的,合理的工程制度、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工程人员的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促使工程人员履行各自的责任,制止不符合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思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的强力约束与职业道德规范的自律结合起来,反对政府投资项目中的权钱交易,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对违规人员的惩罚力度和违章成本支出,遏制他们日益膨胀的私欲。如根据法律规章的要求,政府对参建单位资质审查等监管运作应当规范,严格按程序进行,使招投标公平合理;工程人员应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使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媒体人员应该客观、真实地报道工程状况等。
(三)从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角度讲,政府投资项目本身和相关主体的外在形象向社会展示了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政府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向利益相关者展示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形象,告知社会公众它是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与消费者福利的工程,其任何行为都符合公众的期望与价值观。公众可以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的行为和物质文化来认识项目,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也可以通过工程人员和工程自身来展示自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本身应该是结构合理、整体运行有效和完善、工程与周边环境融洽,体现了功能效用性和形式完美性的统一;其工程人员的行为也是符合职业规范和社会道德标准要求的。
四、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建设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工程文化与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塑造与建设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可塑造可持续发展型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可持续发展型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是:政府投资项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要在工程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中体现和渗透出政府投资项目要肩负的可持续发展与时代精神和使命。工程文化的社会属性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在使用、开发和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表现出可持续性,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优秀的工程文化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可持续发展型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集合了政府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与工程文化的思想精华,认为政府投资项目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细胞,政府投资项目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政府投资项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形成政府投资项目的和谐状态。
(一)可持续发展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可以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凝聚力,使政府投资项目获得和谐的内部驱动力。可持续发展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将工程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工程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体会工程的使命感与成就感,知道自己的任何工作对社会进步都是有益的,自己的工作将会促进工程的成就,工程成就将会被社会公众所乐于接受,从而使员工也具有很强的荣耀感,以在这样的组织工作感到自豪,愿意为这样的组织与事业奉献自己的才能,工程凝聚力得到提高。例如,三峡公司成功塑造了富有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文化,将“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个一”工程理念融入三峡工程文化建设中,使全体员工心中都装着这个梦想,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工作,还没有进入这个工程工作的人则向往成为其中的一员,三峡公司的凝聚力显然与其可持续发展型政府投资项目文化关联度颇大。
(二)可持续发展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可以塑造工程形象,形成工程和谐的外部张力。它将工程的经营理念与工程精神通过整体识别系统,传达给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使其对工程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可持续发展型工程文化认为工程根植于社会,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系统中,工程一方面必须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服从社会系统整体发展的要求。因此,可持续发展型工程文化关心水资源工程与社区、环境的和谐相处,重视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公平、诚信交易的关系,将义利共生的理念根植于工程行为规范中,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使工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可以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创新,使工程获得和谐的灵魂。不论是何种工程创新,其目标均是服务于工程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工程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更好的质量、更低的成本、更强的功能、完善的运行、安全的技术、爱护环境、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型工程文化使工程人员具有高度的可持续发展使命感、责任感,使员工更加关注如何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性能、降低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成本、协调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创新的观念,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等,以增加社会效益和提高消费者价值。
[1]王世成,曲炜.政府投资项目概念辨析[J].中国审计,2007.24.
[2]王辉.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9.9.
[3]李伯聪.工程共同体研究和工程社会学的开拓[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1.
[4]张恒力,胡新和.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
2009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304);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2009SK L3249)
F294
A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