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要求四议
2010-08-15张燮
张 燮
(湖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长沙410128)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去统摄大学生的思想灵魂,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去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艰苦拼搏,将他们塑造成为“四有”新人,这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项严峻的任务。列宁认为,工人本来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P247)
对青年学生来说,就更是这样。他们的头脑里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需要学校,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势利导,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外政治思想史的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一些感悟,现以一己之得,求教于方家。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修德敬业,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有可能宣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热情和兴趣,甚至怀疑社会主义旗帜能否继续举下去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并不是盲从,信仰就是要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科学地分析时代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在当代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矛盾,始终不渝地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体系,去鼓舞学生为社会主义艰苦奋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坚信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武器”,它是适应无产阶级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也是时代和科学发展的产物,她深深根植于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伟大社会变革的实践之中,根植于时代潮流之中,也必将随着无产阶级的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她的基本原理和她揭示的基本规律,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只有教师坚定了信仰,才能在学生面前对现实中的所谓“困惑”,理直气壮地作出马克思主义回答;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和党中央坚定地保持一致;我们给学生传播的“信息”,才不是模棱两可的;理论分析,才不至于牵强附会、苍白无力。这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才会敬德修业、博采众长,精心设计载体和教案,用鲜活的事实和伟大的时代精神,去感染学生,从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启学生政治智慧,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政治辨别能力的根本任务。
二、把握教学对象、吃透教材,认真准备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保证
学生是施教的客体和学习的主体,为使教与学互动、和谐,教学相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紧扣以下环节。
第一,把握教学对象。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一项基本功,这就是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教学对象。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品德是活动的、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的学生或同一时代处于不同地域的学生,同时代同地域或不同阶层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认识、品德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因材施教”,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使教学“有的放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须遵循的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离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配合,这个过程就是残缺的。而要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什么?就是要了解学生已形成的观点、见解、主张和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这一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才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理论课的逆反心理。如何把握教学对象?这不能搞一厢情愿,而必须做到:①调查研究,沟通情感。大学生的世界观大多已经或正在形成中,内心世界日趋复杂,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中部分人工于心计,老于世故,外部表现与内心体验不一致,将来何去何从,在不少人的心理世界中已占据了相当一片“领地”;相当部分学生学习理论课显露出来的是消极情绪,满足于“60分万岁”;有的学生把在大学学习作为考研究生或“跃龙门”的跳板,因而表现出清高,对公益劳动或其他一切不屑一顾。这些特点,增加了把握他们思想脉搏的难度。但是另一方面,学生们又渴望老师去关心他们,成为他们思想的“咨询者”、开启者、引导者;要求教师既重传道、授业,更重解惑。这为教师提供了打开他们内心世界大门的钥匙,这一点也要求教师有必要成为学生的知己,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服务员”、朋友的身份为其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排忧解难。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是“教师爷”,而是良师益友。这样师生的“代沟”才能填平,从而为完成理论课的使命奠定基础。②运用辩证法指导,掌握学生思想重点。当代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纷繁复杂的情况,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在他们的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才能看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和本质,才能警觉国内资产阶级思潮和国外反动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争夺的本质,看清大学生在政治免疫力上的薄弱环节。当代大学生不仅有比过去的大学生更强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追求,更有渴望自己成才、成功,在未来建设中施展才华,享有更高的社会声誉的要求。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需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民主与法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政治科学理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等,都是启迪学生聪明才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的大道理,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掌握学生对理论的需求,寻找出大学生成才、成功需求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点,并从这一点上提出学习课题,理论课才能具有感召力、生命力。
第二,吃透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才能准确地驾驶教材,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并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吃透教材?首先,宏观上要把握整个教材的逻辑体系,掌握教材的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每一课题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每一理论问题之间的结构层次及其关系。其次,分清重点和非重点,找出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要把教材中的全部概念、原理弄懂,准确地掌握每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每一原理的精神实质。在此前提下,善于抓住重点问题,找准难点问题。学生的难点问题无非是学生必须掌握而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疑难的问题。分析教材就是要把这些难点问题准确地找出来,分清其属于哪类难点问题。对于理论上的难点,就要弄清它难在什么地方,突破的关键是什么;思想认识上的难点,就要找准造成“难”的“症结”,怎样才能解开“疙瘩”。再次,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度。教学的过和不及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强人意。因此,分析教材时,我们要了解学生现在要学习什么,以前学过什么,已达到什么程度,以后要学什么,将达到什么程度。最后,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吃透教材,必须认真阅读和钻研各门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要求,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判断、推理、分析、归纳和论证;必须精通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吃透教材。单就教材备课单打一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做到高于教材、居高临下,才能高屋建瓴地理解和驾驭教材。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理论,了解学科新动态、学科前沿问题,以及当代重大科技进展及新成果,努力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扩展知识面,做到“学贵有疑”,才能使自己成为杂家、行家,才能给予学生满足感。
第三,认真准备。课堂就是战场,上课犹如打仗,而打仗就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胸有成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一个周期,从教师方面看,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成绩考核、总结改进等基本环节。每个环节互相照应,不可忽视。其中上课时中心,而上课的关键是备课。备课是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基本内容、教学主要过程、主要教学手段的准备。这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仓促应战、随意性,或一本教案年年讲,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备课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必须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甚至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要精心设计,且备课的深度和广度要远远超过实际教给学生的内容。要站在高山之巅,鸟瞰全局。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经常调整,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不断注意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洞察热点、焦点问题。古人云“君子不齿俸禄不厚,而耻学之不博”。学者应坐得住冷板凳,潜心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要随时留意与教学相关的思想、内容和方法等,使之随时拈来转入教学。备课的关键是抓住实际,即研究如何理解、记忆、应用的问题。不仅要强调知其然,更要强调知其所以然。理论课教师要在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辩证统一中寻找契合点和张力上下功夫。讲科学性,就是对真理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讲思想性,就是要摆脱思想政治理论课说空话、大话、假话、废话、套话等错误倾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讲生动性,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哗众取宠、低级趣味、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而要有生活气息。用活泼风趣,雅俗共赏,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感染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另一个基本功。在认真考量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战斗”,如是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三、以理服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靠自身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来感召人、吸引人的,它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武器。马克斯曾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P218)它对一切思想、理论、观点进行审视、考察、分析,对它们的前提、根据、意义和趋势进行深刻地、辩证地剖析,揭示各种事物和思想的内在矛盾,对它们进行科学地评论。它反对以帽子压人,以棍子吓人,强调的是说理,以理服人。而我们要做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实践之树常青。从形式上看,政治理论的一些概念、原理,极为抽象、概括,它的理论结构也极其严密,如果我们将其概念原理同活生生的现实割裂开来,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它的精髓。只有从生动具体的事实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去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才能掌握群众,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当然,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离开教材内容和要求“放野火”,只会导致盲目性、随意性和庸俗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不能到处“贴标签”,用理论去剪裁现实,或断章取义,将自己要求强加于现实。而应根据客观实际及其变化,根据教材理论知识及其目的来确定教学中联系实际的方向、范围、途径和方式,这样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让人心服口服。
四、以科研促教学,教研相长,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途径
任何学科的完善和发展,都有赖于它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科研方法,并通过运用这些方法的研究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不例外。教学科研相长,相辅相成,这是大学教育的特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科研犹如火车的两根轨道,缺一不可。一个不搞科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搞科研要在有为和“无为”之中游弋。只有对学科相关问题有了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讲解起来,才会脉络分明,师生产生共鸣的地方就自然会多起来,师生双方才能有满足感,成就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总结教学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之成为科研成果;二是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使之量化,然后分析事物关系,得出共同的规律性的认识,成为科研成果;三是对理论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追踪,加以分析、概括,使之成为科研成果。科学研究越深入,教学的内容就越丰富、充实,宏观驾驭教材的能力也就越强,教学的“点子”也就越多,教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而教学的需要又会促进教师去不断了解新情况,认识新问题,研究新方法,熔炼新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教好理论课,需要我们虔诚思考,认真地钻研,艰苦地探索,不懈地奋斗。我想只要有一种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毅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我陶醉”、自我升华和学生满意的境界。
[1]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