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基础地位思想

2010-08-15徐琼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劳动

徐琼辉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出发,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重农学派的农业基础地位思想的基础上,对农业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透视和探讨,进而在很多著作中都涉及到了农业基础地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经典论述。这些经典论述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农业基础地位有所削弱的情况下,这些理论对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寻求有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具体措施以及建设新农村具有更为特殊的积极意义。

一、食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

早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费尔巴哈》一文中,他们就曾论证过食物生产与农业的关系,他们是从产业分工的历史顺序意义上论证出物质生活生产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1853年欧洲出现了缺粮的形势,于是马克思撰写了著作《政治动态——欧洲缺粮》。在该著作中,他再次对食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予以高度的肯定,从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层面上指出无论社会文明程度如何,无论是最文明的民族还是最不发达的未开发民族,都必须首先保证食物的供给,食物都是第一位的需要,食物的供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他说:“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都与生产食品所需要的劳动和费用的减少成相等的比例。”[1](P347)

后来,马克思再次重申了食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这一观点,他强调指出:“农业劳动 (这里包括单纯采集、狩猎、捕鱼、畜牧等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生产食物为目的。”[2](P713)在这里,他通过指出一切劳动的首先和最初的目的都是占有生产食物,农业劳动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就是为了明确地阐明食物生产与农业的关系。如果说他以前都是对物质生活生产和食物生产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中的肯定,那么这次是他就具体明确地指出了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雏形,食物生产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食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他还在《资本论》中进一步阐明了食物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食物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他说:“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3](P544)

二、农业在社会分工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存在之初,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是不分开的,工业劳动包含在农业劳动中,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业生产率十分低下,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不得不依靠群体的联合力量,然而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即花费整个工作日的一部分劳动时间,为从事非农生产的人提供出必要的生活资料时,从事农业的人和从事工业的人才有实现巨大分工的可能,社会的其他生产部门也才相继出现。另外,工业及其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其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决定于农业,决定于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能够提供的剩余产品的规模和数量。这就说明农业不仅在社会分工中而且在社会分工之后仍起着决定和基础作用。

1894年时,恩格斯在他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3卷中,主张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剩余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农业发展在社会分工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功能。他说:“重农学派正确地认为,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如果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不能生产出比每个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在最狭窄的意义上说,也就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他全部劳动力每日的耗费只够再生产他满足个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那就根本谈不上剩余产品,也谈不上剩余价值。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2](885)并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得出了“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4](P28-29)的结论。

三、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马克思曾经肯定地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4](P28-29),这句话表明了农业的决定性地位。后来,恩格斯也提出一切工业劳动者都要靠农业、畜牧业、狩猎业和渔业提供产品才能维持生活,并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的经济事实。尽管他没有明确的指出农业对工业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已经认识到农业对工业的影响。特别是在1882年时,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明确指出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他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它更是这样了。”[5](P169)这就不仅仅是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农业是基础的观点的肯定和概括,而是认识到农业在生产部门中起决定性作用,农业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基础而且是一切社会的基础,也就是说他找出了农业基础地位理论适用于一切人类社会这一普遍规律,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逝世后,1883年3月恩格斯写了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在这一讲话中提到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6](P776)可见,他们认为物质生活生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这里所指的物质生活生产实际上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这就可以表明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农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四、初步探索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几种方法

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方法性问题。他是就自然肥力相同的土地来谈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他认为自然肥力相同的土地,如果要提高利用率,“一方面取决于农业化学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农业机械的发展。”[3](P557)他进而指出农业的发展“总是同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的现有水平有关系,因而也随着这种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3](P557)这表明他不仅认为农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把农业化肥和农业机械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且还认为应该努力使农业化肥和农业机械得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率得以提高,这就为后世制定农业政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后来,在《论土地国有化》中他又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他再次强调了生产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性,他指出:“一切现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学处理等等,应当在农业中广泛采用。”[6](P128)他还主张实行大规模耕作,他说:“我们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我们所拥有的耕作技术手段,如机器等,如果不实行大规模的耕作,就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6](P128)他接着就指出:“大规模的耕作(即使在目前这种使耕作者本身沦为役畜的而资本主义形式下),从经济的观点来看,既然证明比小块和分散的土地耕作远为优越,那么,要采用全国规模的耕作,难道不会更有力地推动生产吗?”[6](P128)他认为采用全国规模的耕作更加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充分利用,而这样就又能进一步地推动农业的生产。然而遗憾的是,他们虽然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是他们只注重于科学技术在工业中的作用,而对农业的生产技术涉及得不多或者说没有明确论述科学技术对农业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长期生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英、法、德等西方国家,而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上,再加上交通不便、地理阻隔、史料不全等多种原因,不可能对俄国、中国等东方农业大国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解剖,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东方农业大国的特点,这就造就了他们只能简单地概括出农业处于基础地位的观点,而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不能进一步地具体地提出加强和维护农业基础地位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他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农业的作用,他们所强调的物质生活生产包括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生产,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出是农业的生产。但他们一直都高度关注农业基础地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地位和作用的经典论述,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先河,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农业基础地位有所削弱的情况下,对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寻求有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具体措施以及建设新农村具有更为特殊的积极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