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
2010-08-15马领弟高峰齐绩
□文/马领弟高峰齐绩
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
□文/马领弟1高峰2齐绩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而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是困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最大难题之一。而大批的农民工更是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应当对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农民工;就业;现状;对策分析
一、农民工现状
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共有的现象,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更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人口众多,可耕地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他们迫切需要寻求其他就业途径。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以农民工的形式不断进入城市,历经30年,农民工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大多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就业,从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些年,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个群体,也提供了许多机会和岗位,包括进行技能培训等,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改革的城镇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闲散劳动力涌现出来。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可,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现实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条件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那么,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没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下,就很难在城市就业。即便就业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
二、当前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民工改变自身弱势群体状况和地位的重要途径。
1、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及技能水平较低。当前,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总体上还比较低,以初中及以下学历居多。在9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今天,农民工仍是一个受教育程度相对很低的群体。另外,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也十分缺乏,大多初次出门的农民工都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服务行业或建筑行业干力气活,这无疑使农民工的就业面受到明显的限制。他们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且大多数从事劳动强度大、技能要求低的工种,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居住生活条件较差。近年来,许多企业因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技能的工人,尽管企业开出的工资待遇是普通工人的好几倍,然而由于我国体力型农民工总量过多而技能型农民工严重短缺,因而频频出现“技工荒”现象。而当前相当多的农民工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使其择业面受到很大影响。
2、政府缺乏更有效的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管理制度缺失。相对于巨大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需求,政府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各种技能的需要,同时,由于政府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城乡就业不平等。体现在,地方性的政策歧视导致农民工就业准入门槛高,农民工与雇主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农民工大多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高,就业安全保障缺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农民工不能享受到大多数城镇居民享有的劳动就业保障等。
3、职业教育培养的大中专学生挤占了部分市场。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在办学体制上,已经打破了由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民办职业学校也有了很大发展,甚至各种形式的民办短期职业培训机构也在迅速发展。灵活的办学模式和良好的出口也进一步促进了民办学校规模的扩大。
职业类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上特点突出,而且他们与企业直接的定单式培养形式的出现,也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目前大中专学生就业难压力的影响下,这些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能直接到企业一线,服务业(如宾馆)等单位就业,也是学生们愿意接受的。但这无形中又挤占了一部分农民工就业的市场,因为各个行业都择优录用,有着一定文化基础又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大中专学生肯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村民委员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1、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和规范适合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目前,大多数农民工的就业方式为自发性,一般是通过亲戚朋友、老乡介绍进城务工,少部分是依靠中介机构。相当数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劳动技能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时无所适从。很多农民工由于交通不便、文化水平不高、信息闭塞,进城后盲目就业或不得已进行过渡性就业,有的找不到工作,甚至上当受骗,走上传销等不正之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就业市场不健全,就业体制不完善。因此,发展和规范适应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是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与治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主要任务是加强职业信息情报工作,发展和规范各种职业中介机构,如职业介绍所等,并且这种中介机构尽可能地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牵线直接联系到农民工个人,实行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与营业性职业介绍机构并举,官办与民办并重。在外出打工集中的地方,把联系有关中介,推荐农民工就业,作为评价村民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指标。
2、各级政府应建立由公共资金支持的职业信息库。在区、县、乡各行业、各部门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和互补,建立起本地区职业信息交流总站,进而实现本省、跨省总站的联网,形成全国的劳动力市场网络。让农民工在家乡就可以查询到就业信息,减少出门的盲目性,从而避免“用工难”与“用工荒”同在现象。各地政府(包括村民委员会)应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以保证其治理和调控职能的公正和高效,促进适合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
3、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管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谈到:“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里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政府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将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政策扩大到在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农民工中。增加农民工输出前培训补贴,并将城市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到在城市就业并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失业农民合同制工人中。各级财政在促进就业资金中,应增加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补贴资金,中央财政要安排资金,用于实施农民工培训国家项目,同时还应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民工培训的优惠政策,放宽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准入条件等。
4、政府设专项资金,直接用于外出农民工的培训。当前,我国特别缺少技能型农民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而在西方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技工占15%。目前,我国初级工中也是城市居民占多。因此,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农民工的培训要以实现就业为目标,鉴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的客观现实,培训的实效性是农民工就业培训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培训单位要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注意下岗失业人员与进城务工人员在求职、择业上的差异,注重培训的职业适用性和社会适用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在选聘教师时,要注重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考虑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加强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也可以结合村村一名大学生的政策,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让有一技之长的职教生对即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
总之,解决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既要认识其必然性,增强自觉性,又要把握其长期性和特殊性。建立健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法律法规,把农民工就业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长效办法。为此,国家先后明确了关于农民进城就业工作的方针、原则,完善了相应的政策,并自2008年以来,《劳动合同法》、《调解争议仲裁法》、《就业促进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继颁布实施,为广大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的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为农民工提供各个阶段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保证农民工能够顺利地在城镇就业,而且能够保证就业的质量。
(作者单位: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石家庄经济学院;3.河北师范大学)
[1]周红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着力点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9卷第4期.
[2]刘秋霞.我国农民工就业扶持中的政府责任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5.
[3]郑梓祯.创新民工就业的制度与模式[J].南方日报,2004.8.4.
[4]宋林飞.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J].社会学研究,1996.2.
C913
A
课题名称:“当前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对策研究”冀人社字[201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