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劣势分析
2010-08-15马春节
□文/马春节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劣势分析
□文/马春节
从世界范围看,有机农业发展迅速,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量占全部食品销售量已达5%以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我国在这种发展有机农业的潮流中也认识到了其所带来的巨大价值,许多地区都做出了积极尝试,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要想科学发展有机农业,必须对我国在有机农业上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棘手问题,使有机农业在我国呈现一种新面貌。本文对现阶段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优劣势做出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劣势的方式。
有机农业;信息不完全;土地分散;范围经济
一、有机农业及其发展
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内涵是统一的。它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众多发达国家由于对有机农业的巨大价值认识较早、投入力度大,再加上国家给予相关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因此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有机农业发展比较快。
二、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1、历史优势。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和创造了“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等永续经营的经验和技术。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
晋代我国就开始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并应用植物性和矿物性药物以及农业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对于发展有机农业很有价值。吸收几千来积累的传统农业精华,在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机农业是在这些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包括长期规划、详细跟踪记录以及对设备和辅助设施的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运用。而我国悠久的有机农业生产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将成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巨大财富。
2、劳动力优势。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尤其是妇女剩余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这有利于有机食品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机农业生产的多数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便于广大农民操作,发展有机农业可以缓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主要是小农分散经营,而有机农业生产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把分散的小农经营纳入产业化的轨道,使我国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小农户的收入。
3、农业资源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差别明显,自然环境多种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而多样的环境和资源更适合开展有机生产。我国生物技术不如西方国家发达,主栽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生产中不存在基因工程问题。
许多植物种类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特别是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许多野菜野果,通过野生采集可以很快转换为有机产品。
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许多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环境条件优越,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适宜地区,有的地方不经转换就可以直接开辟为有机生产基地,或采集以后直接作为有机食品出售。
三、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劣势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道路非常曲折而漫长。2000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启动,截至2009年底,有机食品产值仅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亿多美元,占当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的1%;中国境内有机食品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国内消费总额2%相比,相差达100倍。以下因素制约了有机农业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
1、土地极度分散。我国人均土地少,而责任田制度让农村土地极度分散,每户多为几亩的小块地,有机农业要求地块相对集中连片,以利于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检查与监督,分散的土地使质量控制难度加大,这将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一旦管理不善,出现质量问题,又将直接影响整体的信誉。分散的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也给检验认证带来很大的困难,增加了外部检查监督的成本。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有机农业实施统一管理,统筹管理,又能使土地规模提升,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产生规模经济的效应,同时合理地安排生产各种产品,又会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这也是解决我国当今土地过于分散的良好方式,土地的集约化将使土地产出效益提升。
2、认证制度和监督制度缺失。我国许多生产商为取得一个合法的“有机身份”,往往在小块地(30~50亩)上,生产经过严格程序控制的有机食品,一旦获得了认证,有了标签后,就对普通食品进行加工包装,其成本远远低于从源头开始的有机食品生产。
政府主管部门仅对形式进行管理,并不能对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监控。尽管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有机食品生产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他们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有机食品认证这些形式上,而对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缺乏监督或监督力度不够。
此外,自上而下的检查多因走漏风声,生产商有所准备,官方多得不到真正的信息,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3、生产商诚信的缺失,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完全。有机食品生产商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或不具备生产有机食品的实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生产有机食品,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修复严重退化的农田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只有那些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企业家才具备从事有机食品产业的基本条件。现实情况不是这样,一些有机食品生产商因实力不够,尚没有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往往唯利是图,多以次充好,或者干脆直接造假牟利。其实,有机食品产业具有很大的赢利空间,这需要经营商有超前的战略眼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过硬的经济实力。在食品价格方面,我国并没有将普通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价位合理拉开。
有机食品生产商诚信的缺失,造成了有机食品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发生了逆向选择,类似于经济学中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柠檬市场效应往往使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这样,就把真正的有机食品驱逐出了市场。
4、潜在的可合作的贸易公司少。有机农业需要有前期成本投入,往往依靠农民自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尤其在边远地区搞开发会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农民很难保证产品的技术要求,外部的贸易公司或投资商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十分谨慎,这就造成了产品无人收购,而如果农民去市场卖又无人认可的困境,农民种植有机食品缺乏积极性,如果有合格贸易公司为他们服务,从生产环节一直到销售,整个产业链都得到支持,才能使农民对种植有机食品充满积极性。
四、解决途径
我国必须建立严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有机农业认证严格把关,标准与世界接轨,并制定严格处罚措施,这样才能增强有机食品的产品可靠性,消除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币驱除良币效应。同时,还要鼓励成立各种对农民服务的贸易公司和有机产品生产商,在初期阶段对这些企业进行合理的补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农民土地进行联合经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这些都是弥补现阶段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劣势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蒋高明.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的艰难之路.中外对话,2008.8.
[2]江琦,仲健心.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8.9.
[3]杨洪强,接玉玲.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我国有机园艺发展策略.园艺学报,2008.3.
本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F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