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境区域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
2010-08-15胡清振
□文/胡清振
一、引言
当今世界,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进步的唯一途径,没有教育就没有国家安全与社会进步。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准备进入21世纪》中指出,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唯一工具。正因为教育在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西欧国家不断地调整其教育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家安全的需要。
新疆有33个边境县(市),455万边境人口,有11个城镇和58个农牧团场分布在边境地区,其中58个边境农牧团场守卫的边境线长度为2,019公里,占新疆边境线总长度的37.4%。边境地区常常是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进行活动时选择的突破口。新疆边境地区的教育是整个新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强边、教育兴边”的重要力量。
二、边境区域教育投入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新疆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目前新疆边境地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其发展趋势也是积极的、稳定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新疆的改革和发展,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时代责任感。但是,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跟我们争夺青少年,这是应当认真对待的。因为青少年正处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教育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新疆的未来、命运和前途。所以,在新疆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基础学校组织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新疆的教育相结合;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相结合。要切实加强对各族青少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是在新疆击败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进攻的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二)大力发展边境地区教育,可以防止宗教活动过热,维护民族团结。通过教育可以根本抵制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一方面由于新疆边境地区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国际敌对宗教组织正是利用这一点在信教群众中宣传“教徒迫害论”、“经济侵略论”、“民族独立论”等;另一方面教育不仅可以“治穷”,而且可以“治愚”。因此,我们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还需大力发展教育,加大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比重,以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淡化宗教意识,防止宗教狂热;同时,通过教育可以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纪律、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教育,使青少年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任务。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新疆边境地区教育,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大力发展新疆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将会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整体素质,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教育具有迟效性的特点,所以要重视人才资源的早期开发。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对象主要是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新疆边境地区的基础教育应突出这样几个功能: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全体劳动者科学文化素养的良好基础,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以利于高一级学校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三是传授实用的生产生活基本知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根据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情况,还应重视针对成年文盲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其形式可以是非正规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迅速地掌握有助于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新疆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现状
(一)教学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严重。新疆边境线区域地广人稀、7种语言授课,中小学布局分散、点多、规模较小,位置偏远,天寒地冷,加上需食堂、餐厅、浴室等配套设施,导致教育成本偏高,使得原本短缺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相当一部分边境线地区适龄少年儿童“进不来、留不住”,一些边境地方农村初中生辍学严重,15周岁人口受教育完成率偏低,实现这些地区的“两基”攻坚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师资队伍及其素质水平偏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科之间分布不合理。目前,边境线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弱,教师在岗培训比较欠缺,教师素质和能力及教学水平较低。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低。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国家要求和现实工作需求差距很大;二是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员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他们的合格学历是通过自学、函授、进修等形式取得的,虽然学历高,但其实际能力差,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乡村学校。同时,教师队伍“整体超编”与“结构性缺陷”并存,重点学科的教学教师严重不足,而民语言学校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汉语言学习人数的增多,只会用民语言教学的民族教师将大量过剩。2009年全区总人口2,15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7%。新疆边境区域有7种中小学授课语种、4种高校授课语种。到2007年底,全区444.4万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7.3%;28.3万名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占55.8%;24.18万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有14.36万人,占59.4%,按照自治区标准,在师资的配备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语文、数学、英语三大门教师学历合格率非常低。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边境县乡教育事业引进人才难度较大,而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三)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供给能力不足。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的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义务教育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以边境地区福海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例,初中升高中难,民族学生接受汉语言教学难。目前全县共有初中在校学生3,903人,其中民语言学校初中在校生1,803人;高中在校生1,489人,其中民语言高中在校生为412人。近年来,福海高考升学率达到80%以上,而中考升学率不足25%,造成大量优秀初中学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这种现状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据调查,从1998年以来,在县城中小学校中,汉语言学校招收民族学生人数平均以每年递增40%速度急剧增加;相反,县城纯民语言教学的原县一小招生人数逐年减少,1998年每年招收民语言新生达89人,而到2002年、2003年只有30人左右。这一现实,一方面造成了民语言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给汉语言学校招生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许多希望子女接受汉语言教学的民族学生难以满足需求。
(四)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教育的经济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而人们的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贫困地区,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教育观念的落后造成很多没有初中毕业的学生辍学。自八十年代以来,新疆边境地区由于大批学龄儿童弃学放牧,一部分学龄儿童转到境外就学,使得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入学率明显下降。2009年新疆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与全国平均升学率相比仍然较低,新疆农村中小学生失学的现象有蔓延趋势。边境线地区的教育发展落后,使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迟缓滞后,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
四、对发展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首要任务是加大基础教育的宣传力度,认真搞好教育,抓好科教兴国、科技兴边的典型宣传活动,使大家亲身感受到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法宝,繁荣边疆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而形成重视和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进一步落实东部地区的教学资源,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不仅要利用好青年志愿者支教西部的教育资源,还要成立由专门机构组织一批已经退休但是身体健康的老教师,担当志愿者,缓解边远地区汉语老师不足的压力。同时,扩大新疆中、高师汉语专业招生规模,建议自治区为每个学生每年补助一定额度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增强汉语专业招生的吸引力。建议自治区尽快按国家新的编制标准,结合各地区实际,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并从解决教师编制入手,为该边境地区解决一定数量的教师编制,逐年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是边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因地制宜地调整边境的校点布局,合理配制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改变过去校点多、规模小、费用高、效益差的状况,把学校布局与危房改造同步进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要组织开展社会助学活动,解决适龄儿童特困生的辍学问题,确保“普九”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根据边境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边境基础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符合边境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注重解决农村、牧区学校经常性费用不足、教师培训经费、学校冬季采暖方式等具体问题,办好牧区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组织领导。地区及各县(市)应成立相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为确保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和试编今后中小学校预算工作奠定基础;2、明确工作目标。地、县(市)相继应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地、县(市)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义务教育供需矛盾得到缓解;3、落实改革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和地方应采取更大的政策倾斜,支持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增加对当地教育的财政投入。没有资金想发展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特别在西部边境地区,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办学条件下,更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除此之外,边境地区还应该积极争取民间的教育捐资。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该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利用一切机会争取企业个人的捐资助学。
(五)加强学校教育及教学设备的常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使用功能。针对该地区现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首先,我们应该集中加强教师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该边境地区的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优势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应该引进一部分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第三,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家长、学生观念的转变。针对边境地区教育现状,我们不妨矫枉过正一些,在一些评价上可以向信息素质教育倾斜,以振聋发聩之势将认识之后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诱上梁山”,促进他们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顾华详.新疆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实事求是,2004.2.
[2]蔡宝来.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3]曹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新疆教育实施优惠政策的历史考查[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