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法应用案例教学法试析

2010-08-15王晓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税法税收案例

□文/王晓芳

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具有形象、模拟真实、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互动等特点,通过大量的典型个案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如何在税法课程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已成为税收学界关注的问题。

一、税法课程特点分析

税法课程不仅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个财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税法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税法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对与企业会计处理、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分析及其信息处理的能力。税法具有政策性、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相关法律法规更新频繁的特点,同时与会计学学科联系密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税法学教师,既需要雄厚的税法理论基础,更需要税法实践及其经验的积累。要将税法讲好、讲精,就必须做到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探索教学规律;开展必要的实践教学,并将税法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二、税法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缺乏操作性的实践,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税法理论基础知识,但学生到实践中仍然无法胜任涉及税收会计核实、纳税申报、税收筹划等实际工作问题。随着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税务机关的执法尺度越来越严格,任何税收会计处理的错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这些新变化、新纳税环境恰巧成为税法教学改革的契机。引入案例教学法,使税法真正成为一门与现实经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已成为必然趋势。

1、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税法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考试考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税收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经常一知半解,考试只能死记硬背,考完就忘得差不多了,在实际中不能运用所学的税收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学生通过对这些接近真实案例的分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税法知识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都与税收密切相关,税法的案例完全可以来自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能极大地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不单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全面系统地了解了税收,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税收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领会国家的各种税收政策。

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得到提高。

4、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群体活动,通过群体互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意见,教师会引导学生倾听、包容、心平气和的与他人合作,向他人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掌握必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大有益处。

三、案例教学法在税法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以税法课程教学为例,从案例的选取、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1、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案例的正确选取是先决条件之一。为了达到案例分析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首先对所用案例进行选取,做到因理选案,以案释理。案例的选取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明确,案例切合理论。教学目标亦即教师通过本次案例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学目标明确后,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现实经济生活纷繁复杂,个案林立。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授课内容的实际,挑选切合理论的个案。所选择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例如,“国家每次调控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就是营业税税法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案例分析性、互动性强。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案例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教师把分析问题的思路在互动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所用个案应当具有很强的分析性与互动性。

(3)案例内容真实新颖。税法教学案例的取得主要依靠大量搜集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资料和纳税人的纳税资料,有的是由教师通过社会实践自编案例。无论从何种渠道取得,案例都应当内容真实新颖。案例密切联系实际,既新颖,又有趣味性,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并容易接受和认同案例。

2、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注重对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通过合理的组织,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一堂案例教学课的组织,可分四个环节进行:

(1)课前准备。课前把案例讨论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把根据授课内容选好的案例内容介绍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所给案例搜集分析资料进行思考。如对新税收征管法的讲授,我们提供了“厦门远华”这一典型的偷逃税款违法案例,让学生课后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要求对普遍存在的偷税现象、税务干部渎职受贿、贪赃枉法等问题做相应的思考。

(2)组织非正式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和案例讨论的需要随意组合成讨论小组,优势互补,发挥集体智慧。

(3)课堂讨论。可以由教师主持,学生发言。为保证讨论效果,也可以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过程。

(4)课后归纳总结。每一次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课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加以澄清,对好的方案加以表扬,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深刻把握课程内容。例如,通过“厦门远华”案的分析,既让学生了解了税款流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又使学生从触目惊心的事实中了解到严格执法和守法的必要性,增强了法律意识,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案例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给理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税收专业教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广泛推广已是共识。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其进程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各高校的教师普遍缺乏较为全面的学习,并且大多数都没有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做好案例教学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从而在教学中有效推进案例教学,发挥案例教学的效力,势在必行。各个院校可在师资培训中增加案例教学法的学习内容,必要时还应鼓励教师到实践工作中挂职锻炼。

2、案例的采集与编写亟待完善更新。当前税收教学中可用的案例大部分都比较陈旧,更新不快,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瞬息万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各高校应当及时完善和更新案例库,从经费和思想上大力支持案例的采集与编写,以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3、案例教学不能忽略课堂讲授。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推广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这“决不意味着对课堂讲授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着在一切教学中都要推广案例教学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课堂讲授,而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两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与长处,做到优势互补,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周新华.案例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方法[J].课程研究,2002.11.

[2]朱立.案例教学法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6.

[3]温海滢.财政学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税法税收案例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