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抱朴,返璞归真
——浅析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2010-08-15谭景峰
谭景峰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见素抱朴,返璞归真
——浅析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谭景峰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每位心理学家、每一心理学观点或理论的背后都有一种对人的理解,都有一种对人性的看法。人性规定了具有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的特点,人性是心理学必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心理治疗理论的领域里,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本文就三大心理治疗派别的人性观作一阐述,以帮助心理治疗和咨询者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取向,从而使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更富成效。
人性观;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法;行为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法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中叶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本能的生物决定论,强调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其中人性观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摆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且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应用。人本主义人性观的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非常重视人性的研究,并把人性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地位,在对人性的看法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要有下述主张。
(一)人性本善。除罗洛梅之外,大部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么,现实生活中人性恶的一面是怎样产生的呢?人本主义学者认为是社会文化造成的。人在初生时并不具备恶的本性或冲动,只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而逐渐染上了恶的思想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所以持此看法,是因为他们强调人类潜能的自我实现。他们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类毕生的追求,看成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人性基本上是建设性的,破坏和侵犯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遭到挫折后而引起的,若以为人性本恶,则自我实现就不会指向健康的目标,而是指向破环和毁灭了。
(二)人是自主的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是自主的,即人有自由意识,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他们坚持主张人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自由和自主。正是因为有了此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也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做出选择。由于选择是自由意志的结果,因此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个缺乏自主能力,受外力制约的人将是沉闷的、呆板的、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此人是社会所鄙视的。
(三)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人有能力指引和改变生命历程的主导动机和设计。因此在人的一生中,行为动机不断指导着人的自我趋向完善。马斯洛和罗杰斯把成长假设视为人本主义人性观的基石。马斯洛认为,人性的核心在于人类有机体内部有一个“本能的内核”,它包含着趋向实现的潜能,这个生物学内核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原材料”而存在的,它等待着个体对它进行主观的开发和实现;罗杰斯也认为,每个有机体都有一种有方向的形成倾向,它的内心倾向都有一种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它也希望摆脱外界控制而独立,成为自我支配的、甚至超越自己的本性
人性是指人具有而动物所不具有的高级心理现象,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和特点。这种严格的人性定义,我们称之为狭义的人性定义。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不少学者往往把人性理解为人的属性,既包括人有而其他动物没有的特性,也包括了人有而其他动物也有的某些属性,比如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生命力,这科拍勺人性定义,这里我们把它称之为广义的人性定义。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假设,是人们对人性的特点、内容、发展变化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三大理论支柱,由于三者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学术背景、哲学基础不同,它们对人性的理解迥然不同,但综观这三种人性观,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这样几个基本的论题:(1)人有没有特性(狭义)或者倾向性(广义)。(2)若有,它们是一些什么样的特性或者属性:人性是先天本性还是后天习性。人有没有向上的生命力。人是主动积极的还是被动消极的,人是善的还是恶的。
二、人本主义人性观的特点
人本主义人性观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作为代表,人本主义的人性观代表着一种不同的人性观念,一种人的崭新形象。正是人性观构成了人本主义运动的共同基础。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人本主义人性观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运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他是以几个反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然后加以固化。
(一)它既反对把人物化,又反对把人动物化,同时又提出人性是人的内在本质,即人的独特的本体论存在状态。
(二)它既反对行为主义的反本能论,又反对精神分析的本能又反对精神分析的本能论,提出人性的基本性质是似本能。
(三)它既反对人性无善无恶论,大多数又反对人性本恶论,基本上坚持人性本善说。
(四)它既反对人性的先天决定论,又反对人性静止不变论,并坚持人性成长、发展假说的元理论。
罗杰斯是当代西方心理治疗的杰出革新者,他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其特点即为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该疗法相信人本质上是好的,有“善根”;相信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强大潜力;相信人能够自我依赖,自主自立;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咨询和心理治疗应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尊严做贡献。
(二)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世。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主观经验世界是他的直接现实。“以人为中心疗法”反对用一些外在的指标、标准来衡量、评估当事人。因为此诊断或评估容易使咨询师见“病”不见人,产生一种自大、自负的咨询态度,更为主要的是此“从看台上观察当事人”的做法根本无法了解当事人独一无二的主观现象世界。
(三)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此疗法反对咨询师耳提面命式的教导,摒弃由咨询师告诉当事人什么好,什么不好。同理,它也不主张采用奖励、惩罚等行为控制手段来“治疗”当事人。总之,它反对一切对当事人施加”影响”的做法。
(四)当事人主导治疗过程。由于咨询师总是不如当事人更了解自己,所以,会谈的主题和方向应交给当事人掌握,由当事人选择。咨询师信任当事人有能力主导治疗进程,且相信,没有咨询师的指导性干预,当事人能够更自由地自我探索,从而获得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收益。
(五)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伙伴”。该疗法认为只有建立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让来访者更自由地感受情感和自我探索。因此,咨访双方应该做脱去了角色面具个朋友,像一对结伴到个人内心世界进行“探索”的伙伴。
三、精神分析治疗法在人本主义人性观中的作用
析治疗法(psychoanalytic approach)是十九世纪末叶由弗洛伊德(Freud)创立的一种治疗神经症(neurosis)的方法。弗氏认为,神经症患者在幼年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未能满足欲望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形成症结,这种违反道德观念的症结仍要求在意识中表现,与自我构成心理冲突,经过心理防御机制的加工,最后对人性看法的不一致是形成不同心理治疗理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人性看法的逐渐改变导致了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且,今天这种变化仍未停止。对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者来讲,其人性观往往会很自然地被带进与当事人的关系中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者对人性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因为严格说来,从事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是参与了一项直接或间接地左右他人人生的严肃事业,需要每一位参与此项工作的人非常认真地投入。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精神分析在对人性的看法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都从根本上忽视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注意到了人与动物的连续性,忽视了人性中的主要方面,如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且两者主要是基于对动物或心理疾患者进行的研究,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性。他们认为,在人性问题上,在看到人与动物的连续性的同时,必须看到两者的本质区别。由此提出从“似本能”角度理解人性。“似本能”与本能相似,受遗传因素决定但容易受压抑,并强烈要求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对人性持积极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人性本善;人性是发展的;人性是自主的。他们相信,人能够对白己的言行负责,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恶来自于社会或文化环境,破坏和侵犯行为是由于人的基本需要遭受挫折后引起的。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建构者,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健康的方向发展。因而,社会应允许人性、潜能自由展现,这样人便会趋向心理健康。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性是发展的,因为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但这种追求与实际中的不完善之间形成了永久的紧张,这种紧张促进了人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长、发展是人性共有的特点。一个人无论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发展和成长是永恒的。同时,人的发展和成长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人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克服种种限制和困难,才能达到自我实现。人是一个在功能上自主的人,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因而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慢的机器”,人是有意识、创造、自主、值得信任、善良、成长的人。
以上探讨的人性的本质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关心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性观是一切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不同学派有其不同的人性观假设。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应充分考虑到咨询师自己的人性观和来访者的人性观背景,在确立咨询态度时,注意自己的基本假设。
人性问题与心理学中的两大核心问题直接对应:其一,人的存在依据。即人为什么活着,人从哪里来。在心理学中表现为对人自身及外在世界的认识、如何认识的问题。其次,人的终极关怀问题,即人应该怎样活着。在心理学中表现为心理学如何指导人的生活,人应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人自身服务。诚如我国心理学家潘寂所指出的:心理学是研究人自身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它所以要从人出发,就在于研究之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大体正确的看法,以作为研究工作的一种指针。而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得对人的实质有充分的正确理解。所以,人的实质问题对心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治疗是一种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异常的有效方法,它的应用和效果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相对来讲,很多心理治疗者往往很关心有关心理治疗的具体技术,而对心理治疗的理论,特别是对人性观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难以对他们自己有实质性的帮助,也限制了他们帮助别人的能力。因为心理治疗者所持有的人性观,不但决定他对心理治疗理论所作的决策,也切实影响他如何发展一套他个人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模式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柯里就此问题指出,由于许多心理治疗者没有充分留心自己所持有的哲学性假设,以为自己在工作中对来访的当事人是没有必要作任何既定假设的。他认为,心理治疗者实际上是要有明确假设的,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的所言所行要能与自己对人性的看法和信念协调一致。事实上,心理治疗者所采纳的人性观,将会决定我们治疗的目标,影响我们对治疗理论的选择和对当事人的态度。如果一个心理治疗者在人性观上欠缺清晰的取向,势必影响治疗的进行和效果。人性即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对人性的看法如何,是人性观的问题,历来不同的哲学家对此问题有完全不同的回答。中国古代就有了“性善”、“性恶”和“不善不恶”说。在欧洲,历史上对人性的看法基本上有三种:(1)宗教神学把人性归结为神性;(2)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把人性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3)资产阶级唯心论哲学大多把人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或理性。人性问题历来是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题材。从心理学的历史来看,人性更是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当代各种心理治疗派别是在不同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心理治疗派别的创始人所处时代和社会不同,受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对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矫正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技术,其中,他们的人性观思想是构成他们心理治疗理论的关键因素之一。简言之,人性观在心理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不同的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对人的行为各有不同的解释,如有些学派把人看作是纯理性的,也有视之为情感性或行为性的。也由于此,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不同的界定,最基本的问题是治疗者是应该主动还是被动?是权威角色还是当事人的同伴?
(二)每一学派通常对人的行为有独特的分析,因而制定不同的架构,也因此,治疗者更易了解当事人的行为和心态。
(三)人性观可协助治疗者界定治疗的目标,并方便治疗者对治疗工作有所根据地作出评估。
四、结语
在现代心理学的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各研究取向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一问题。他们彼此观点虽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但都有各白的合理成份,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的本性,为我们正确认识人性、理解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前进奠定了基础最后谈一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简要评价:
首先,存在心理治疗关注患者的存在,倡导患者发现并直面自己的存在困境,以承担责任,作出选择。它实现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念:重视患者的本性与价值。而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其他理论体系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将人视作受性本能决定的存在,行为主义将人视作受环境操纵的存在,认知治疗易将人视作受认知观念操纵的存在。在实践中,易存在治疗师决定患者命运的倾向。
其次,存在心理治疗能够更为深入地揭示患者的生存境况。与此相比,来访者中心疗法由于假定人具有实现趋向而强调潜能的实现。在实践中,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忠于真实的自我。但何谓真实的自我?来访者中心疗法未能给出合理的答案。当它进入欧洲学界时,遭到较大的抵触。存在心理治疗在这一点上更能够忠于患者本身。最后,存在心理治疗深入生活实践。存在心理治疗以人的存在为核心,涉及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它揭示了生活的蕴涵,展示了人自身的存在奥秘,这对于提升人的觉知、推进对内心的探索和人的行动、增进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存在心理学家还参与了社会实践的变革。例如,莱因在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反精神病学研究,推动了20世纪著名的反精神病学运动。
存在心理治疗在强调人直面存在困境承担责任时,潜含有将人与世界对立起来的倾向。它易将患者视作悲壮的英雄,如西西弗一样,对抗荒谬的世界。它忽视了人与世界和谐的一面。在中国古代道家看来,人生在世,在承担起责任的同时,也可以融入到万物之中,与世界共存,逍遥于天地之间。另外,由于存在心理治疗在总体上是一系列态度和思想。
[1]车文博.透视西方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叶浩生.心理学通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樊富珉.心理咨询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4]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6]Yalom I. ExistentialPsychotherapy[M].New York:Basic Books,1980.
谭景峰(1979-),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部。
20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