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语进行分析
——超出小句层面的意义》述评

2010-08-15任玲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语类言辞连接词

任玲玲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 河南洛阳 471022)

《对话语进行分析
——超出小句层面的意义》述评

任玲玲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 河南洛阳 471022)

《对话语进行分析——超出小句层面的意义》由Martin和Rose合著,Continuum出版社2003年出版。本书共八章。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相对来说便于操作的话语分析方法。

评价;概念;连接;认定;周期;分析语篇;连结

《对话语进行分析——超出小句层面的意义》(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2003)是一本由J.R. Martin和David Rose编写的介绍话语分析的书,由香港Continuum Press出版。

J.R. Martin和David Rose是我国语言研究者,特别是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研究者比较熟悉的语言学家。Martin是著名的“评价系统”理论创始人之一,而David Rose也在话语分析方面做过出色的研究。

编者在《序言》中指出,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相对来说便于操作的话语分析方法。集中讨论话语语义而不是社会语境和词汇语法。因为人们似乎已经做了很多的语类和语法分析,现在需要把这些层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本书试图通过分析和社会语境密切相关的超出小句层面的意义来填补这一空白。本书共由八章组成。下面我们将分别述评。

第一章 阐述社会话语

本章主要谈了本书讨论所基于的框架、语类以及本书的组织结构等几个问题,作者指出,本书讨论所基于的框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广泛领域内发展起来的社会语境下的语言模式。分析话语现象要从两个普通的视角来看。一是三个语法层面:语法、话语和社会语境;二是三大元功能:人际功能(建立社会关系)、概念功能(表达经历)和语篇功能(将话语组织成有意义的语篇)。作者用语类(genre)指称不同类型的语篇。在Martin和Rose看来,语类是有步骤的,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Genre is a staged,goal oriented social process)。社会的(social)是因为我们和他人参与语类;有一定目标的(goal oriented)因为我们用语类做事情;有步骤的(staged)因为通常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达到目标。

本书集中讨论了三类语类:故事(story)、议论(argument)和法律文书(legislation)。评价(Appraisal)、概念(Ideation)、连接(Conjunction)、认定(Identification)和周期(Periodicity)共同构成对话语语义进行分析的五个方面。本书各章主要围绕这五个方面组织起来。

第二章 评价——协商态度

本章主要谈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运用,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章,也是被中外学者广泛评价和引用的一章。

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Martin和Rose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他们认为,评价系统包括三个部分: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级差(GRADUATION)。态度是评价系统的中心,表示讲话者对自己的情感、对事物、对别人的性格的评价,还可以分为三个次类别:情感、判断和欣赏。情感(AFFECT)表达自己的情感;判断(JUDGMENT)评价别人的性格和行为;欣赏(APPRECIATION)评价事物的价值。态度还可以扩大,又可以从来源上来表达。介入与Bakhtin的多声音性(hetereoglossia)十分相似,表达是单声音(自言)还是多声音(借言)的区别,在多声音中又是什么声音。级差又可以分为两类:语势和聚焦。另外,语势和聚焦又可再次系统化。语势次系统化为强势和弱势;聚焦次系统化为明显和模糊。

第三章 概念——表达经历

概念关注话语内容,即正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参与者是怎样被描述、归类的以及它们的构成成分。和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在话语中式怎样被构建的有关。

作者从阶段序列(sequence of phases)、阶段内序列(sequence within phases)以及活动和描写序列(sequences of activities and description)三方面解释了意义序列(sequences of meanings)。每一个小句都包含三种成分: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排列叫言辞(figure)。言辞主要包括四种:物质(doing)、言语(saying)、心理(sensing)和关系(being)。物质言辞聚焦于活动,是一个物质过程;言语和心理言辞是投射另一言辞的过程,后者是人们所说的或感觉到的;关系言辞聚焦于实体,通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特征、对之进行分类,列举组成成分,对之进行识别。人和物也可以在言辞成分内得到识别,如:特征、分类、修饰语、组成部分。接着,Martin和Rose通过描述故事和议论两个语类中的参与者向我们展示了人和物是怎样参与言辞的。通过分析两个语类中的分类关系,他们总结出五类关系:分类、组成部分、对比、同义、重复。最后,谈到了概念引喻的问题。概念引喻涉及一种成分的意义转移到另一种成分上。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名词形式表达本应由动词或形容词表达的过程(process)或性质(quality)。在这里,作者主要谈了概念引喻中的经验类型(experiential type)。

第四章 连接——连接事件

连接着眼于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即对过程进行增补、对比、排序或解释。它们是将言辞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的逻辑意义。

连接词(conjunctions)是言辞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四类:把言辞加在一块(如and);将言辞进行对比(如but);按时间排列言辞(如then);解释原因、目的和条件(如because,in order to,if,then等)。连接的另一种作用是连接议论中的各个步骤。连接词又分为内部连接词和外部连接词。它们在话语中起不同作用。接续词(continuatives)和连接词不同,它不出现在句首,只出现在小句中限定动词前后。出乎意料之外(Countering expectations)采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使故事情节发生不寻常的转折,是吸引读者/听者的主要手段。一些连接词专门用来指称出乎意料之外,包括时间、结果和对比。最后,作者谈到了概念引喻中的逻辑类型,即逻辑隐喻(logical metaphor)。

第五章 认定——追踪参与者

认定即追踪参与者,将人和事引入话语并对之进行追踪。通过追踪参与者的身份使读者理解话语。概括起来,本章主要讲了两大系统,即认定系统(Identification systems)和追踪系统(Tracking systems)。

认定系统涉及两个体系:一是展示(present)或假定(presume)正被谈论的参与者的身份;二是通过对比把他们的身份和另一身份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用各种资源来假定身份,包括代词资源和名词资源。代词指称通常分成说话者和受话人角色(第一和第二人称)以及其他角色(第三人称)。名词指称涉及名字或限定名词,限定分为定冠词(the)和指示词(如this)。

至于追踪,基于共有的理解力(communal understanding)或情景在场(situational presence),我们可以重新获得假定的信息。在一个情景内部,我们可从言语或非言语推定信息。语篇内(co-text)的指称可以回指(anaphora)也可以下指(anaphora)。回指是指向后指(reference that points back);下指是指向前指(reference that points forward)。参与者可以直接被假定,也可以通过推断得以假定。自指(amphora)指不需要从文本中其它地方来认定参与者,成分本身能自我认定。

第六章 周期——信息流动

周期和信息流动有关,即用一种方法把意义组合起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先提供一些信息告诉读者你要说什么以引起他们的期待,说出你想说的内容填补期待,最后回顾你所讲的内容。

“周期”这一术语用来指信息流动的规律,即顶峰形成固定模式,波浪等级形成可预见的韵律的倾向。也就是说,话语有节拍,没有这种韵律,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本章首先从小波浪——主位和新信息(Little waves-Themes and News),大波浪——超主位和超新信息(Bigger waves-hyper Themes and hyper News)以及潮汐波——客观主位,宏观新信息及其它(Tidal waves—macro Themes,macro News,and beyond)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流动问题。接着作者从话语的序列扩展,周期和序列扩展的相互作用,周期和其它资源的相互作用以及概念隐喻语周期四个方面谈了语篇是如何展开的。最后作者谈到语篇特征——分阶段展示话语系统这一问题。

第七章 分析语篇

本章选取Nelson Mandela的自传Long Walk to Freedom最后一章作为语篇,结合本书所讲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话语分析的全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章。

第八章 连结

本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本书的内容。集中谈了语域(register)(包括语式(mode)、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类(genre)、多种形式的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以及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等几个问题。

话语分析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领域——批评性话语分析,即分析者以揭示话语的操作性为己任,特别关注隐藏在话语中的意识形态等。本书代表了批评语篇分析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是一套相对来说便于操作的话语分析方法。

[1]Martin J.R. & Rose,David. 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Continuum Press,2003.

[2]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理论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2001(1).

[3]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J].外国语,2001(6).

[4]朱永生,严世涛,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任玲玲(1981-),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2010-06-13

猜你喜欢

语类言辞连接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古柏
语类翻译探究
言辞重复的社会— 认知语用阐释
美国人最爱用的个性短语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