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块状经济下的品牌之乡建设
2010-08-15汪永奇
□文/汪永奇
浙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典型的事例和做法,近年来在浙江各地兴起的块状经济以及和块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体发展迅猛,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各个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产品或者非物质品牌进行了命名,因而在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品牌之乡、特产之乡等,而围绕品牌之乡又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和经济形态应运而生,品牌之乡作为在块状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强化品牌概念的元素,对于浙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也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一、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现状
(一)块状经济的概念。块状经济,又称区域块状经济,通常都是以制造业为主,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区域经济形态,它是该产业在一定地域集聚,并且形成比较优势又能够带动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是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其本质为一种产业集群。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划分,如果某一个地区有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则该产业区域就可以被称为块状经济。块状经济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既能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又可以带动某一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地有了成功的案例,如克鲁格曼等人所提出的硅谷型聚集和底特律汽车工业的集中是单一产业的地理聚集的两个最有名的案例。世界知名的聚集还有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的酿酒业、华盛顿的炼铝业等。
(二)块状经济在浙江的发展现状。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从“资源小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过程中,块状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神奇的作用,由于浙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块状经济在浙江的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在地理版图上,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而且随处可见,如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等100多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经济大省地位。据统计,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76个存在块状经济(以工业总产值5亿元为统计起点),占全部县(市、区)的84.4%。从地域分布看,块状经济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2007年全省块状经济的区块,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总共有462个。
二、块状经济与品牌之乡的关系
(一)品牌之乡及其在浙江的发展。品牌理论及其实践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浙江则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一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用心地塑造本地区品牌,积极带动各个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的集聚效应,浙江的地方特色产业和地方品牌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品牌之乡是指该地区通过“一村一品”的建设,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特色突出、发展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链条,进而凸显品牌优势;形成可以使本地人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尽快将它培育成一流的产品和项目,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是农特产品,也可以是特色旅游项目,甚至是文化项目。由于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可能被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命名,称该地区为“品牌之乡”、“品牌之城”或者“品牌之都”等。
在浙江,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也可以听到“品牌之乡”、“品牌之都”等诸如此类的称号,所有这些都是经过本地长期的努力而得来的。我国许多地方的“名、优、特”产品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品牌之乡的发展与历史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品牌之乡的良性快速发展也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以农业为基础的品牌之乡为例,可以很明显得看出品牌之乡在浙江的发展,浙江虽然人均占有耕地仅0.52亩,但是江山的蜂蜜之乡、临安的山核桃之乡、黄岩的蜜橘之乡、仙居的杨梅之乡等散布于全省各地的“中国特产之乡”多达120多个,占全国1/3强。所有这些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而形成的品牌,这种品牌之乡的称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品牌之乡规模化后会进一步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浙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乡镇工业起步逐渐形成各地比较有影响的“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许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产业区和企业集群,这也就是块状经济雏形。目前,浙江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总产值15,826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285个,10~50亿元的202个,50~100亿元的46个,超过100亿元的37个。
(二)品牌之乡与块状经济的时空关系。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品牌之乡的存在有时空上的联系性和必然性。品牌之乡的发展要早于块状经济,它是块状经济早期的发展状态;从规模大小上讲,品牌之乡所涉及的地域和资源等一般要小于块状经济。品牌之乡在世界各地的发展都和本地的特色紧密结合,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如何发展是由市场、本地区经济条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有些则是和地区优势、人脉、传统技艺等密不可分,一般这些块状区域都经历了从家庭手工作坊、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发展成为诸多小企业集群和专业化产业区。如,“日出华舍百丈绸”的绍兴倚借的传统经济让如今的轻纺商贸城发展富甲一方,而依托“奉帮裁缝”传统技艺的宁波让服装产业又名噪一时,“鸡毛换糖”的货郎担精神成就了义乌小商品贸易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现实。
(三)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优势。品牌之乡是块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块状经济和品牌之乡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品牌之乡是块状经济发展的基础,块状经济是品牌之乡发展的高级阶段,块状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强化品牌之乡的发展,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一般都交织在一起,很难分开。
建立在品牌之乡基础上的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大规模的块状经济对于地区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梳理起到了促进作用。调查发现,80%以上地区的块状经济的前身是“XX之乡”,这说明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基于品牌之乡打造的良好基础。而块状经济又会影响品牌之乡的走向和发展。品牌之乡建设对于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而今浙江众多的市县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不管是风俗、地理、人文、历史等都可以用来塑造品牌,利用原有资源进行品牌之乡建设成为品牌形象提升最快捷的方式。如,浙江桐乡号称中国杭白菊之乡、浙江安吉孝丰镇号称中国孝子之乡等。
三、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建设的重心
浙江块状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居于全国前列,对于本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的发展前景。
(一)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发展的前途性问题。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浙江,块状经济是由市场选择、当地特定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共同决定的,而在其大发展之后作为基础的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的关系以及品牌之乡的发展成为首要问题。其实,块状经济的大发展和品牌之乡的发展并不矛盾,相反,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品牌之乡始终是起到基础性作用。对于品牌之乡发展的前途性问题首先要分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析,可以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进行分析,这样会更加明确品牌之乡在各个行业中的发展。
以工业为基础的品牌之乡大多发展到后期就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块状经济,在这些地区,基础是品牌之乡所奠定,而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则是块状经济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产业规模,所以以农业为基础的品牌之乡很难形成与工业为基础的块状经济一样的规模和产值,但农业由于其地域性和时间性强的缘故,其他地区却很难移植或者模仿,在品牌传播中具有“唯一性”。
(二)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下,进一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高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对于品牌之乡的发展还是要非常重视。首先,产业体系逐步深化。块状经济体中的品牌之乡还要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接,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产业整合,加强增值环节,最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产业基地,完成从“乡”到“都(城)”的转变;其次,对外贸易要逐步扩大。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再次,进一步培育区域品牌,努力发展已有品牌,塑造新的、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最后,大力发展上规模的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继而凸显品牌之乡。品牌之乡的发展对于浙江经济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品牌之乡建设的基础上,块状经济正在努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产业链在拉长,块状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从中小企业集群中成长出了一些几十亿、上百亿的大企业;从不注重品牌到区域品牌与个体品牌共进,行业协会有了较快发展,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的培育问题。块状经济中品牌之乡的培育问题同样重要,首先是要明确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结合块状经济的实际,依托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特色产业基地等载体,大力提升块状经济的总体水平,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分工定位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集群,提高浙江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再次是要让小规模的品牌之乡更加专业化。如上虞市崧厦镇是全国最大的制伞基地,他们凭借雨伞制作成为闻名遐迩的块状经济发展代表。全镇共有制伞企业1,050家,就业人数1.58万人左右。在这里生产的雨伞品种全、数量大,产品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30亿元。浙江类似崧厦这样的特色小镇还有很多,他们都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而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形式的块状经济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城镇化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解决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建设问题的对策
浙江省品牌之乡在发展中充分立足本地传统产业和优势资源,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许多品牌之乡存在“散、弱、低”的状况,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其次,在块状经济区域内或者外面还存在很多同行业竞争者,无序竞争影响了品牌之乡的良性发展;再次,在品牌之乡无响亮的特色品牌,制约了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块状经济的范围内培育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把握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及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脉搏;其次,发展强势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发挥带头作用,把小而散的作坊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加工点链接起来,向生产专业化、品牌统一化、配套协作化、营销集约化的格局发展;第三,强化品牌战略,创造更多的名优品牌;第四,人才培养的跟进。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为新的强化品牌之乡的发展“输血”;第五,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做好宏观的把控工作,给企业“放权”,让其施展开拳脚;第六,宏观层面上强化富有生机的县域经济,继续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引导和鼓励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为经济强县市的发展增添动力,形成各个县域不同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1]汤黎路,周必健.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J].政策瞭望,2008.10.
[2]汪永奇.浙江省品牌之乡的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09.5.
[3]郭占恒.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三十年之大观—写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7)》出版之际[J].浙江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