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探讨

2010-08-15石培春谢海霞侯振安

关键词:农科毕业论文学位

龚 江 石培春 谢海霞 侯振安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农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探讨

龚 江 石培春 谢海霞 侯振安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由于多种原因,农科专业本科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论文中存在众多问题。笔者从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系统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位论文的题目、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学生的内在原因。

农科专业;本科学位论文;问题

毕业论文是衡量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对于高等农业院校各专业来说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也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工作方法和创造性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2]。目前,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中,也把毕业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二级指标进行评估。因此,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研究,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提出的“教学质量工程”,尤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目前农科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供农业院校相关工作者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学位论文提供依据。

1 农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说,农科专业本科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按照科技论文写作要求的项目进行,形式上不走样。然而仔细阅读,却是问题百出,质量上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工作后多次参加了本科学位论文答辩,并指导了 5届学生,对农科专业本科学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归纳,现从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 (包括学位论文的题目、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系统地加以剖析。

1.1 题目

题目是揭示论文研究信息的重要载体,读者往往据此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因此,人们常将其比喻成论文的眼睛。然而,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很多学生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题目过小,不能涵盖所有内容。这说明,学生对自己课题研究的情况缺少足够的把握,或者说概括能力不强。二是题目过大。由于受学识、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条件的限制,本科学位论文选题时往往是微观的多,宏观的少,注意力一般都是集中到某个方向的某一点上。但是有学生在拟写论文题目时却是从大处着眼,说的是整个方向的研究,例如,动不动就是“对新疆……的研究”,而实际上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三是题目重点不突出,不够精炼、明确。例如,许多学生习惯在题目中使用“对……的研究”,而许多论文仅对一些生产中面临的简单问题进行分析,一律使用“研究”并不可取,应用慎用。

1.2 前言

论文的前言一般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即对此类问题目前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尚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以此作为本研究立题的依据,然后交代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这是对该课题目前研究状况的高度概括,可以说如果没有对文献的充分了解和全面把握,要写好前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撰写论文时,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引用的文献与本研究无关。这说明学生对引用文献的作用缺乏了解,甚至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事,为引文献而引文献。二是虽然引用的文献与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关,但只是一些报道结果的罗列堆砌,没有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提炼归纳,把别人的研究结果凝练成自己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依据。这也反映出学生对文献的作用理解不够。三是前言的大部分内容用来揭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而缺乏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更没有对本论文具体的特色或创新点加以说明。

1.3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在论文撰写中相对容易,因为这部分内容及写作套路比较固定,而且由于学生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是亲身参与的,对具体情况十分熟悉,又不需要在此部分展开讨论,所以暴露出的问题相对较少。尽管如此,在写作时这部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材料与方法同试验设计混在一起。试验中所用到的基本方法与试验设计写在一起,而具体的试验设计、试验条件 (室内和田间试验)并没有单独交代清楚[3],使读者觉得要求的内容都涉及了,但又不明确,显得混乱。二是没有对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使用的软件进行说明。实际上,不同的数据需要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和软件,但许多学生在统计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和软件,但在撰写论文时,对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软件没有提及,或者没有交代清楚,因而常常出现统计方法与后面的结果检验不符,使人对检验结果产生怀疑。显然,学生没有意识到统计方法对结果差异的重要意义。三是试验方法缺乏引文支持。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往往都是从别的研究成果中借鉴来的,因此,在论文中首先要引用文献并交待这种方法是可用的,以消除读者对方法可靠性的顾虑。这就要求在论文中必须交代清楚该试验方法的出处,以便读者核实。

1.4 结果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是试验的直接成果,是由原始记录经归纳、整理和统计得出的。这一部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复介绍方法。实际上,由于“材料与方法”部分已经对此有了交代,结果部分就没必要再重复试验方法了。这里应该将试验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以便读者了解。二是图表格式不规范。如图片没有标尺,表格不是三线表,数据没有单位或单位不标准,而且没有标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等。另外图表不具有自明性,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不标注图表名称和编号,或者编号混乱。常常是直接在论文中说“见下图”、“见下表”,使读者不能明确作者的具体所指。四是数据统计分析标识不对。在标识数据的差异性时,标识符号不规范,标识结果不对。五是推理不合乎逻辑。课题研究的结论必须是具体、可靠的,其推理不能脱离本论文的数据结果,否则就只能是推测。对于这样的结论在表述上应说成是“可能是……”,而不应该绝对化。

1.5 结论

结论是结果的总结和提炼,是论文成果的集中体现。虽然所占篇幅比较短小,但在写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只是结果与分析部分的简单重复。分不清结果与结论的差别,没有对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将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其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二是结论语句累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抓不住重点。三是结论不具有自明性,离开全文看不懂。四是结论没有结果支撑。分不清论文结论与推论的区别,误将推测写进结论。五是结论过多。有的本科学位论文共得到十个结论,一句话就是一个结论,表明学生对研究结果提炼不够。

1.6 参考文献

是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情况。参考文献往往能反映作者的认真态度。由于牵涉尊重同行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引用参考文献应相当谨慎、仔细认真。但现在本科学生论文中引用文献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一是在文中有引用标识,但文献列表中没有,或者文献列表列出的文献,文中并没有引用,不能体现引用标识和文献的对应。二是引用新文献太少或没有近两年发表的论文。有人对近年来农科专业平均引文数统计为12.69篇,最少引文数为 5篇[4]。笔者对我校农学院资环专业 2007—2009三届毕业生论文的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引文分别为11.47、10.73、10.81篇。三是错误引用。引用的文献内容与文中引用部分根本对不上。四是间接引用。将只阅读了摘要的文献也引用进来,甚至有的直接抄袭别人的参考文献列表。五是引用范围太杂、太泛。一些非正式出版物都在引用范围之内,可以说学生只要见到相关信息,不加以甄别,直接引用,这也反映学生阅读文献量太少。六是信息不全。作者不全,大量使用“等”,有的文献在第一个作者后就开始用“等”省略;引用论著时不注明期刊号,没有起止页码,或起止页码的格式不对。七是中英文标点混用。没有注意到中文与英文、全角与半角标点符号的差异,顿号、句号、冒号、逗号和引号都不相同。

除了论文各组成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外,语言能力差,病句多;校对不认真,文字错误百出;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等问题也大量存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 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许多院校将毕业论文与生产实习工作相结合[5],因此,国内农科专业毕业论文时间跨度普遍很长[6]。笔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学生从大二第二学期就开始选题、选导师,并开始论文研究,到大四第二学期正式进行毕业答辩,时间跨度为两年半。之间还要进行各学科的考试和生产实习,所以真正用于论文研究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这是客观原因,而且这些客观条件不容易一下子改变。但是,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很多。具体表现在:第一,没有端正自己的位置,写作态度不认真,依赖思想严重。在学生参加研究过程中重视试验数据采集工作而轻视论文写作工作,造成本末倒置,认为只要参加课题的田间试验工作,就算完成了任务,把基本数据的收集当成自己的主要工作,至于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存在应付、依赖的心理;有的学生甚至把导师发表的论文摘抄下来。第二,没有经过基本的科技文体写作训练。许多本科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没有写过任何学术性文章,甚至从没好好读过一篇科技论文。第三,文献查阅的质量差。没有对文献的大量检索和解读,就不可能使课题研究在文献数量、质量 (高等级刊物)、即时性(最新的文章)方面得到保证,就不能了解本研究方向最新、最全的研究动态,写不好前言和结论可想而知。第四,写作时间仓促。参加课题时间很长,但真正花在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很有限,只是在毕业答辩前很短的时间内匆匆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由于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的时间间隔太长,一些数据意义都搞不清楚了,论文自然写不好。第五,数据理解、分析能力差。虽然在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很多,但始终是对原始结果的比较,不能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3 小结

以上总结了农科本科学位论文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说上述问题的出现有的是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写作能力和水平的原因造成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在试验和论文写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当然,要想改正所有问题,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学位论文的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学生、指导老师、学校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云诚,王汉忠.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 [J].山东农业教育,2004,(1):14~16.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5):76~79.

[3]欧茂华.农科类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253~1255.

[4]吴文花.高等院校农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引文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8):160~163.

[5]李国元,姜益泉,胡波,等.农科类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模式的探讨 [J].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114~116.

[6]杨美纯,唐正怡,王峰,等.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管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增刊):61~62.

G642

A

1674-6341(2010)02-0130-02

2010-03-05

龚江 (1976-),男,讲师,农学硕士,从事生物统计教学和植物营养研究。

责任编辑:富春凯

猜你喜欢

农科毕业论文学位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