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和变异
——基于模因论的仿拟研究

2010-08-15马川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模因表达式本体

马川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5)

遗传和变异
——基于模因论的仿拟研究

马川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5)

模因是文化基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即遗传;二是基因能够“突变”,即变异。作为一种模因现象的仿拟词语,本体会内在地将语义、语音、结构遗传给对应的仿体,仿体会通过替代、移动、增减等方式产生变异。变异的动力为表达话语的意向内容及产生语言的变异美。

模因;本体;仿体

一、引言

根据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仿拟是:“writing,music,art,somethingsaid,etc. which intentionally copies the style of someone famous or copies a particular situation,making the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more noticeable in a way that is humorous”;仿拟是“为使语言诙谐讽刺而故意仿照一种既成的语言形式”。[1]学界将已存于发话人头脑中的既成语言形式称为“本体”,将模仿既成语言形式而造出的新的表达式称为“仿体”。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该术语是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Dawkins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Dawkins在描述基因作为复制因子的特征的基础上,构想了存在于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2]其学生 Susan Blackmore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把模因看作是和基因等价的复制因子,“基因之间相互竞争,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了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模因之间也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心理结构。”[3]模因论的提出是基于模因与基因相似的一种现象而提出的。基因最基本的特征是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而且遗传的性状和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近的性状。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生物的子代只是与亲代相似,绝不会和亲代完全相同,这种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模因具有与基因相似的基本特征。此点给予本文研究的灵感,从而使笔者从新的视角观察语言中的一种模因现象——仿拟。

二、本体的遗传

仿拟词语是发话人根据交际的需要,对约定俗成的既成表达式进行主观的加工改造的结果。但这种主观上的加工改造并非任意的。而是受本体的一些特征限制的。即本体作为“母体”的身份,把自己的特点传递到作为“子体”的仿体上,从而影响或者决定仿体的特征,使仿体与之保持最大的相似性。我们认为本体与仿体的这种决定与被决定、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与亲代之间的遗传关系是很相像的,故称之为本体遗传。本体的遗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义方面。本体的地位确立之后,本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仿体的概念意义。即本体将自己的语义特征传递给模仿它而生成的仿体,从而决定仿体的意义取向。如在过去的一年中,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中大量出现的“XX门”家族成员:“艳照门”、“电话门”、“解说门”、“骼骼门”、“补妆门”、“足球门”、“虎照门”等等。“XX门”家族成员是在1972年的“watergate”(水门)经意译传入我国之后,不断地壮大起来。从最初的“—gate”到如今的“XX门”,词缀“门”的意义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政治大丑闻——政治经济交错的大丑闻——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般性社会丑闻——某方面的小丑闻——事件风波——引人关注或有争议的事情”。[4]但在实质上,“门”的意义没有太大的变化。它指“在某一领域发生的重大的、具有轰动效应的、尤其是负面事件内容”。这主要是源于最初的“水门事件”中“门”的概念意义的传递。再如,眼下很时髦的“楼XX”家族成员:上海“楼脆脆”、广东“楼歪歪”、合肥“楼断断”、烟台“楼跨跨”、桐乡“楼薄薄”、南京“楼沉沉”等。今后很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楼XX”成员。在最初的“楼脆脆”出现之后,它把“建筑质量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一语义特征传递给继它而出现的类似词语。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仿拟词语与本体之间存在意义的相似性。这其实是仿拟词语形成之初本体的语义传递所致。

2.语音方面。本体对仿体语音的影响体现在:本体规定模仿它而生成的仿体应与之保持最大可能的语音相似性。语言交际中,曾经出现过模仿“因材施教”而造出的一些新词。如《南方日报》在报道可实行差别教育,缓解女生难就业局面时用了“因女施教”;《羊城晚报》载有一篇题为“女校宣言:因性施教”的文章;而《大连晚报》则出现了“因人施用,因需施服,因岗施教”的文章标题;《新华网》上出现一篇在“校园中被贫富因‘财’施教伤害了谁?”的报道。新闻报道者新创了如此多的“因X施教”,而读者在被动的接受这些词语的同时,在心理上会不会认为“因财施教”要比“因女施教”、“因性施教”、“因岗施教”更易接受呢?同样表达教育中按照贫富划分班级,“因钱施教”是不是远远没有“因财施教”的创造更为完美呢?在报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盐多必失”、“央视兴师动‘重’选主持”、“伊朗、朝鲜‘核’去‘核’从?”、“私房年满七十,交钱‘屋’归原主”、“‘钱’景无限,铺位有限”等仿拟新词语。这类词语不但与原语的发音形式相似,而且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发话人的交际目的,产生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可谓惟妙惟肖。本体对仿体语音上的影响表现为:在可能的条件下,本体规定仿体与之保持最大的语音相似。

3.结构方面。仿拟的本体一般是“高规约性的、高使用频率的、高能产性的构式”。[5]某一个表达式一旦被发话人选作本体来使用,它在语言运用者头脑中就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形式,还是一个概括和抽象的框架。它对模仿它而生成的仿体提供了模板或参照。即本体内在地将自己的结构传递给本体。如我们模仿“一举二得”而创造新词“一举三得、一举四得、一举五得、一举多得”等,而不是创造“一三举得、得一举三”等词。这主要是因为“一举二得”这个约定俗成的表达式在发话人头脑中不再是几个语素简单的组合,而是作为一个固化的结构式“一举X得”而存在。当它被说话人利用时,这一结构式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传递给新词。再如模仿“工龄”或者“教龄”而出现的新词“鱼龄、艺龄、编龄、画龄、影龄、播龄、摄龄”等,都是继承了“X龄”这一结构式。

三、仿体的变异

在仿拟词语的生成过程中,本体客观地、内在地将本属于自己的特征传递给仿体,使仿体与之保持最大可能的相似性。仿体在继承本体特征的同时,会表现出与本体不同的一些地方,从而促成新词语的形成和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观察发现,仿体的变异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1.替代式。仿体在继承本体的结构、语音的同时,出于表达话语内容的需要,而通过替换的方式,部分更替本体的信息成分,从而形成与本体“和而不同”的新的表达式。例如:(1)“胖来如山倒,胖去如抽丝。”(减肥一族中流传的励志口号)。(2)拔“楼”助长。(3)国乒男队教练刘国梁与王谨喜结良缘,结婚当天,承办婚礼的会所大门上面的匾额特意为这对新婚夫妇改为“谨玉梁缘”。(4)伊朗、朝鲜“核”去“核”从?

2.移动式。仿体继承了本体的原有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词的语义、语音,通过成分之间位置的调换而构成新词。例如:(5)“一铺养三代”是不少开发商惯用的宣传语,由于开发商不讲信用,对于业主们来说这成了“三代养一铺”。(6)夫妻沟通“动手不动口”。(7)过去有了知识的人,往往好逸恶劳,这是一种很低下的感情,我们今天应该把它翻转过来“好劳恶逸”。

3.增减式。这类词在继承本体的结构、语音、语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或者减少一些成分而构成新的表达式。例如:(8)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BBS妙语)(9)聪明不必绝顶。(10)仕而不优则学。(11)强扭的瓜甜。

四、仿体的变异动因

经验告诉我们,语言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表达式(conventional expressions)可以为我们表达思想所用。关于这一点,Langacker在他的著作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中提到“No substantial constructive effort is required if the idea to be expressed happens to coincide with a conventional expression”。也就是说,当发话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与头脑中某一个已有的固定表达式正好吻合,该表达式就会被激活而使用。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心理过程。例如:我们要表达“某公司按照综合考评分数的高低来录取应聘者”,“择优录取”这一固有表达式会很自然的被利用。“When no appropriate expression is available to express the intention in mind,the task of finding a novel expression to do the job demands a kind of linguistic creativity,or problem-solving activity”。[6]语言的运用是很复杂的,当没有现成的表达式可以运用时,说话人就会通过创造性的努力去构建新的表达式(novel expressions)。仿拟词语的生成很好的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这一规律性。观察大量的仿拟词语,我们认为仿拟词语在继承原有词语的结构、语音、语义的基础上,是出于表达话语内容和产生语言变异美的需要,而对原词进行创造加工的。

1.表达话语内容的需要。没有内容,也就没有形式了。任何话语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话语内容。仿拟词语的创造首先是为了准确地传递话语内容,也就是说表达一定的话语内容是仿拟词语产生的最原始的最根本的动力。这里我们以仿拟新词“拔楼助长”为例来说明仿拟词语的生成是出于表达话语内容的需要。说话人想要表达“当前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当地居民为了有更多的房屋可供出租,而不顾房屋的承重能力盲目增高楼房的现象”,而在说话者头脑中没有表达这一话语内容的现成表达式,但由于这一话语内容与说话人头脑中的一固定表达式“拔苗助长”存在意义的相似性,所以“拔苗助长”一词被激活。但“拔苗助长”并不能恰当完整的表达最初的话语内容。因此又是在话语内容的驱使下,说话人用“楼”替换了“苗”,这样就出现了一新词“拔楼助长”。观察所有的仿拟新词,我们发现仿拟词语的生成无一例外是说话人为了表达一定的话语内容,巧借某一既成的语言表达式,并对该语言表达式进行加工,使其能够完整准确的传递话语的表达内容。

2.产生语言变异美的需要。说话人可以用很多方式表达同一话语内容,可以长话短说,也可以平铺直叙;可以通俗易懂的,也可古典高雅;可以含蓄幽默,也可讽刺夸张等。说话人语言驾驭能力越强,可供选择的话语表达形式就越多。仿拟词语的始创者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传递话语内容,而要煞费苦心地对固有词语进行加工改造呢?这主要是出于制造语言变异美的需要。语言的变异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创造的。它是对常规的超脱和违背。变异的语言凭借超乎寻常的表意功能而被人们广为接受。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凡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新颖独特的仿拟表达式,在惊叹作者超强的语言驾驭能力的同时,我们会领略到这些词语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仿拟词语的变异美会使语言显得新奇、幽默、夸张等。例如:“秀女没吱声,心想是‘钢了心’了”,此句中,发话人想表达主人翁秀女“下定决心,不改变主意,”他想到了“铁了心”这一固定表达式,但发话人为了表达秀女“坚决不改变主意”而用比铁更具有韧性的“钢”替代“铁”,利用变异的表达式“钢了心”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但又耳目一新的双重感觉,从而达到夸张、幽默的修辞效果。

五、结语

当我们谈及“仿拟”辞格时,使用最多的就是“模仿”、“仿化”等词语。我们更多关注说话人主观上对固有词语的创造性加工,而忽视这种加工改造是内在地受到一些条件的规定,即本体规定仿体与之保持最大可能的相似性。这种规定其实是作为母体的本体将属于自己的特征遗传给作为子体的仿体。在继承了本体的语义、语音、结构的同时,仿体进行合乎话语表达需要的变异。仿拟词语体现了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统一体。正是遗传的作用,才产生与本体相似的仿体,仿体不但把自己的特征遗传给仿体,而且本体为人们熟悉的程度也将直接决定仿体能否被接受;正是有了变异,才产生新的话语表达式,才促使语言形式更为丰富多彩。

[1]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2]蔡少莲.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3).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4]刘桂兰.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2).

[5]牛保义.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用解释[J].现代外语,2009(2).

[6]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5.

Memetic is cultural genetic, which is spreaded by means of copy and imitation. Genetic has two basic characters, one is genetic can copy itself to remain the inherent qualities, that is inheritance. The other is variation. Parody expression is a kind of memetic phenomenon. The source inherently pass on its semantic、phonetic、structure to its corresponding parody expression. Parody expression change it source by substitution, movement, insertion. The motivation of variation is to express entention and produce language variation beauty.

memetic; parody expression; source

本文为 2009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汉语仿拟的认知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号Q09WY05

马川英(1977-),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2010-02-11

猜你喜欢

模因表达式本体
一个混合核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范数表达式
表达式转换及求值探析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