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人本管理视阈的学生党建工作新原则

2010-08-15刘稳丰陈庆之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人本学生党员主体

刘稳丰, 陈庆之

(湘潭大学党校,湖南湘潭411105)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1](P8)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后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从人本管理的本质来看,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制度,而学生党建工作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样将人本管理理论引入学生党建就有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一种新的理论的导入,必将使该领域的工作原则注入新内容。我们认为,以人本管理理论为视阈,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原则应有:尊重主体原则、人性管理原则、激励为主原则、文化引领原则、共同发展原则。

一、尊重主体原则

从哲学意义上说,主体性问题就是在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人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对一个组织来说,主体性问题就是指一个人作为组织的一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主体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以提升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强调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人是管理的目的,组织的根本,这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哲学说教和空洞的理念,而是具体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保证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把人放在一种根本重要位置上突出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保证管理效率的提高,保证管理活动的成功。”[2](P316)

学生党建工作说到底是人的活动,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党员作为管理的客体,又具有主观性的一面,他们可以自主地、能动地选择配合管理或拒绝、怠慢管理,即对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起着重大反制作用。学生党建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活动,学生党组织的一切指令都要通过学生党员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因此,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工作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党组织的构成主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是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基础,是充分发挥党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是党内以人为本的基本体现。

但是,在传统的学生党建中,学生党员主要是被动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改造对象,而不是主动的、自觉的、创造性的进行活动的主体;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强调党员无条件地贯彻党的决策,忽视党员以多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党的决策的权利;强调组织的权威,忽视党内的平等;学生党员主体实践平台软弱或虚无,学生党员对党内和校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和落实,学生党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同时,一些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强,认识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享有,其主动性、积极性的自我意识缺乏。

党员的主体地位主要指党员在党内生活及党的实践活动中居于主导的、决定的地位。党员主体地位有机地体现在党的组织、党的生活、党内权力、党的事业、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3]尊重和保障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就要加强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培育,启发和激励他们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提高他们主体素质;保障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使党内事务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引导学生党员践行党员标准,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

二、人性管理原则

人本管理理念可以表述为3P理论,即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 (of the people),企业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by the people),企业是为人的需求而进行生产的 (for the people)。人本管理注重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人本管理的特殊意义在于把人的本性、个性和思想融入管理的范围,充分考虑人的权利、人的需求和人的价值等内容。因此,人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人格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人本管理不能违反人性,二者都是围绕人开展的管理。“管理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对生活的人文看法,而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掌握。良好管理是建立在对员工和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担忧和恐惧、他们的希翼和渴望、他们的爱好和厌恶以及人性的丑陋面和美好面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4](P4)

过去,学生党建工作中过分强调制度的刚性,忽视党员的人性关怀;强调“管”(管制、压制),忽视“理”(情理、梳理);过分注重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忽视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存在;片面强调党建工作对政治的服务功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人是管理的核心,党建工作的出发点是人,其归宿点也是人。在整个党建工作过程中应彰显人性的理性回归,把学生党员看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鲜活的生命体,把重视人、依靠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完善人作为工作的根本要求,把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实现组织目标作为最终目的。

坚持人性管理原则,就要在学生党建有关制度的设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以及管理的过程中突出人性化色彩,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应建立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员民主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同志式关系,畅通平等交流沟通的渠道,听取学生党员的意见,允许进行争论,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要推心置腹,以忠诚对待人,以真理教育人,以事实说服人,以感情打动人,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断扩大在党内活动中学生党员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党员的生存与发展、思想与情感、正当的权利与需要,构建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服务机制,变原来的强制性管理为服务引导式管理,变单纯的制度管理为制度与关怀、激励与约束并重,变教育、管理、监督为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结合。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发展上帮助,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系统化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把管理落实在服务上,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激励为主原则

激励是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问题。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激励的意义就在于对有益的、积极的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促进个人行为导向目标并使这种行为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推动个体获得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人本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目标。”[5](P76)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激励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明确而有意义的激励目标,有针对性采取多种激励方式。一是目标激励。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学生党员个体的具体目标,以目标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来论功行赏。二是参与激励。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尊重和保障学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激发学生党员对组织的信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关怀激励。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生存状况、学习生活、个人前途给予发自内心的关怀、理解,做学生党员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奖惩激励。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名副其实的奖励能满足受奖者自尊的需要,激发继续向上的激情;恰如其分的处罚同样可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五是榜样激励。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为榜样来影响、激励学生党员,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启发、感染学生党员,将学生党建工作要求内化为学生党员的自觉和行动。

四、文化引领原则

在人本管理的基本因素中,文化是一项重要要素。现代企业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现代企业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文化在管理中有其特殊功能,即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6](P121-122)文化因素对组织的影响虽是长期和缓慢的,但也是可以为组织所把握的。换言之,组织可以通过塑造文化氛围来引领组织和其成员。

学生党建工作中推行人本管理,理应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校园人”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与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外部软环境,对学生党员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引、规范、激励的作用。通过学校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党员的行为心理,使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不断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塑造学生党建工作的文化氛围,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加强校容校貌等物质设施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建设,包括学生公寓、学生社团、校园网络等载体的建设。[7]第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活动文化建设。例如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征文、座谈会、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感染和接受教育。第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文化建设。正规化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党员的行为,组织中高度的正规化可以带来可预测性、次序性和行为的一致性。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制度、组织体系、管理规章等制度载体,并加强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养成党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加强学生党建的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形成崇高的理想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正确的道德观念、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环境氛围,以文化为载体和手段引领学生党员的言行。

五、共同发展原则

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实现组织和成员的共同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人本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和成员首先都各自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和对对方的要求,理想的状态是二者的目标体系完全一致,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二者常常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作为管理主客体的人之间具有相关性,其目标是可以协调的。人本管理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营运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中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促进成员人际关系的沟通和交互作用,保障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工作任务调整的适应性。组织的发展必将系统地修正成员的行为模式,并与完善组织的权力结构、沟通结构、角色结构和营运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统一起来。[8](P213)组织的作用主要是为成员提供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和环境,并通过建立共同目标对成员的努力奋斗进行引导,以使成员的发展能够符合组织的需要,使组织目标的公共利益与个人价值之间取得平衡,以此促进组织成员充分信任、成员对组织目标充分合作、组织成员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尊重。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人本管理,其关键就在于党组织的目标与学生党员的个人目标协同一致。一方面,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必须关注组织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制定组织的目标时,要将学生党员的个人目标纳入组织的目标体系。要注意充分征求学生党员的意见,集中学生党员的智慧,以确保共同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个人的自主管理只有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才能使组织成员在自我管理的时有方向,有一定的约束,有内在的激励力量。学生党员要将个人需要与组织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要根据组织目标调整自己的目标,主动适应党组织设定的总目标。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人本管理,党组织还要做到既重视人,又不忽视工作,兼顾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一方面,组织的发展不能脱离和忽视个人的需要和发展,不能仅仅从单方面要求组织成员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个性特点来适应组织,而要从学生党员成长的角度,创造条件促使他们觉悟和能力的提升,为先进性发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人本管理强调成员的自我实现和自我管理,但自我管理要有组织的总体指导,也就是说这种管理是以组织目标总方向为前提的自我管理。学生党员要主动谋求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努力适应组织的标准和要求,真心执行组织的政策与决议,积极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与任务,严格遵守组织的纪律与规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

[1]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2]史世鹏.21世纪的经济管理:宏观管理、微观管理、人本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欧阳淞.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几点认识[J].党建研究,2008,(10):11.

[4][美]马斯洛.成功人生经典:人本管理模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5]文显新.人本管理——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6]杨志.人本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7]李洪雄,朱廷岚,申艳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与长效机制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6):147.

[8]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人本学生党员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人本计算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意识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