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资讯

2010-08-15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二氧化碳经济

环境资讯

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区域循环经济规划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 号 ,以下简称《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批复》指出,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要把《总体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批复》强调,《总体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批复》要求,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本部门支持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共七部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工作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支撑技术;资源支撑与环境影响分析;保障措施。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绿色发展、高效发展、跨越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期为2009-2015年。

为实现上述目标,《总体规划》围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建设,提出了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探索循环型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和研发推广支撑技术,努力闯出一条资源型省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总体规划》全文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2009-12-31

侵权责任法获通过,对环境污染责任做出专章规定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2月26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部法律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明确,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法律还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此次,《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责任做出专章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污染责任制度,这对污染受害人维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新华网2009-12-31

低碳经济将成增长新引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从宏观政策指导到银行信贷支持,从地方发展战略到民众生活方式,“低碳”概念正在向各个层面渗透。业内人士指出,低碳经济有望成为经济复苏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编制全国总体规划

中国发改委负责人近日透露,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地2010年将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做好政策指导和试点示范,继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时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另外,内地还将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政府亦将发展循环经济,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编制全国总体规划,建立评价指标和统计制度。

银监内银协助减排

不仅宏观政策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内地信贷结构亦不断向“低碳”概念倾斜。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中国银行业应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内地经济结构向“低碳”转型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扮演好两个角色。第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探讨建立节能环保金融长效机制,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关和惩罚关;第二要成为低碳经济的创新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能源产业等加速布局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能源调整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的兴起又为新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高碳”过渡到“低碳”,不仅仅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且需要各个行业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单位 GDP能耗,同时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的结构。

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5 545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十一五”规定任务,每年可节约原煤6 4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8亿吨。新开工建设核电站8个,今年前11个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中水电、风电占29.35%,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为培育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要抓住机遇,把推动能源科技变革放在战略位置,引领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随着低碳路径的逐步确立,全国许多省区市出现新能源发展热潮,10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

来源:CCTV.com 2010-01-07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汽车: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植物: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洗衣机: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 7.75公斤。

人体: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暖气: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公斤。

卤素灯泡: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冰箱: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来源:新华网2009-12-09

环球环境扫描哥本哈根,不是“终点”是“中点”

三股力量博弈

表面来看,气候谈判谈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额度,但更深层次则涉及各国对经济发展空间的竞争,因此,它更是一场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正式签署,却花费了长达8年的时间才得以真正生效,已经足以表明这一点。

当前来看,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其谈判立场也各有考量。

欧盟希望自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头羊”,不但能在这场全球博弈中体现自身影响力,更能显现自身在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它一直积极推动减排,但是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于区域内较大的发展愿望,其能否在减排以及资金方面作过多让步还需要观察。

美国和日本属于同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等非欧盟发达国家,因在世界地图上这些国家的连线形成伞形,因此被称为“伞形集团”。其宣示的减排底牌总体而言大同小异,基本都“夹带”主要排放国参与绝对减排的前提条件。其中,虽然奥巴马上任后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有所转变,不过其同样拒绝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奥巴马政府之所以愿意积极参与减排,除了顺应潮流,也有借此机会为美国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考虑,因此,注重实际的美国可能“口惠而实不至”,在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绝不会做出过多让步。侯艳丽还指出,由于美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比较低,起不到带动发达国家积极减排的目的,目前尚未表态的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会“被影响”,从而提出较低的减排目标。

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气候谈判抢占低碳经济的先机,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阵营而言,排放权一定程度上则意味着发展权。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近来纷纷采取自主行动,比如,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些承诺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是积极负责和令人鼓舞的。另一方面,考虑到自身发展现实,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也已经达成重大一致,认为哥本哈根进程应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反对发达国家转嫁历史责任的企图,以捍卫自身正当的发展权益。重在指出方向

该亮的牌差不多都亮了,那么哥本哈根能够带来一份完满的新协议吗?

从目前的各种迹象来看,在各国的减排原则和减排目标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这个要求可能过高了。何况,在十几天的时间里要完全解决各国的利益诉求、分歧和矛盾也不现实。但也应当看到,经过“巴厘路线图”这两年来的谈判进展,各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共识正在增多,可以说,就算哥本哈根会议无法达成一份完满的协议,它指出的方向也将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众多“重量级”领导人的出席也将是一大看点,重要的是各方能否凝聚起政治意愿,以为今后的继续谈判提供推动力。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哥本哈根不是一个谈判的终点,而是作为一个中间阶段,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后面的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来源:新华网2009-12-07

碳交易可能导致新的金融危机?

联合国人口基金11月18日发布了《2009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主题是“人口爆炸与气候变化”。长期以来,气候变化谈判总是将人口因素排斥在外,气候变化经常被看做一个纯科技问题,而此份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人口增长速度、家庭规模、年龄构成、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比例、人口性别和地理分布,以及人均收入等因素存在内在联系,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长远的影响。在最近的气候谈判中,富国开始谴责发展中国家人口太多,恶化了环境问题。但报告指出,占世界7%人口的富国制造了全球50%的温室气体,二最贫穷的50%人口仅仅制造了7%的温室气体。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如果你每天赚钱不到2美元,你几乎很难留下“碳足迹”。

摘自《环境保护》2009年12A

环境消息

▲最近16年间图瓦卢海平面上升9.12厘米,50年之后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涨潮时整个国家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近半数的国民移居海外。“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一位流浪在外的国民说。

摘自《环境保护》2009年12A

▲中日两国政府和企业代表11月8日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中国云南滇池开展NAC臭氧水体污染治理项目。

NAC臭氧技术的原理是在低压条件下,瞬间把氧气、臭氧、氮气、二氧化碳、空气等气体过饱和溶解在需要处理的污水中,已达到天然氧化、分解有机物、杀菌灭藻、平衡酸碱度等目标的水体净化技术。

NAC臭氧技术有望成为湖泊水污染治理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而在中国获得推广。

摘自《世界环境》2009年6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研究南极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在麦跨里岛(Macquarie lsland)西北岸约8公里处,首次发现长700米、深度估计达350米的冰山。冰山漂流到这么北方的海域来,十分罕见。

该冰山在朝新西兰方向漂浮期间,可能分裂成小块,这将威胁航运安全。

据估计,该冰山是在9年前,从南极的主要冰架分裂出来。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该地区还可能出现更多冰山,大冰架也会继续分裂。

摘自《世界环境》2009年6期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二氧化碳经济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