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
2010-12-15陈谊
陈 谊
(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扬州 225007)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
陈 谊
(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扬州 225007)
质量控制是保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方法、量值溯源性、数据库与模型等。从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方法比对、量值溯源、期间核查、数据库和模型的维护与升级等方面进行控制,对提高应急监测质量,发挥预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监测;质量控制;量值溯源;期间核查;监测方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应急监测的作用是: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应急监测是一个复杂而相对独立的系统,由风险源数据库、污染物扩散模拟系统、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专家系统、流动实验室、现场监测仪器设备、个人防护器材等组成,代表了现代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常规监测相比,应急监测人员相对固定,监测过程紧凑,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和传输信息化,不仅有现状监测结果还有预测结果。质量控制是保证获得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数据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急监测结果是在非常情况下出具的重要报告,是政府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决策依据,监测数据准确快速、预测可信是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应急监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很有必要。
影响应急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方法、量值溯源性、数据库与预测模型等。人员对技术规范等监测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计算机技术和仪器维护操作水平决定了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的质量,是应急监测质量的根本保证;仪器设备维护保养、量值溯源和期间核查、方法确认、数据库和预测模型的定期维护与升级等是保证应急监测质量的基础。把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纳入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从人员、仪器设备、方法比对、量值溯源、期间核查、软件维护与升级等方面进行控制,及时发现、纠正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使应急监测过程能连续地保持在准确度受控范围内,才能保证应急监测的速度和质量,充分发挥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技术支持和预警作用。
1 人员技术水平
1.1 持证上岗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要求: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组织的环境监测岗位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应急监测作为一项特殊、重要的环境监测,其从业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环境监测理论功底,熟悉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具备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布点、样品采集、现场分析仪器的操作、各类应急监测数据库和预测模型等分析软件的使用等能力。在目前尚无应急监测专项上岗证考试的情况下,应急监测小组人员应至少通过监测基础理论与水、气、自动监测等3个专项考试,才具备应急监测人员必须的基本素质,才能参与应急监测工作。
1.2 人员培训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都对培训有明确要求,人员合理培训是保证应急监测质量的基础。应急监测培训的总原则是:培训应与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演练为主,交流学习为辅,及时评价培训结果。应急监测培训分为演练和交流学习。演练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演练可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验证预案的可行性、符合实际情况程度,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在策划演练时,应以本地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本地区风险源为依据,每年至少策划4次应急监测演练,其中包括针对本地区风险源的环境应急监测演练2次,采取滚动模式,三年基本全部覆盖重点企业,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1次,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监测1次。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将工作状态时间量化,并记录下来,每次演练后,形成演练结果评价报告。评价内容包括应急监测预案及技术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响应程度与应急任务是否匹配、采用的监测仪器通讯设备和车辆是否满足需要、监测仪器操作是否熟练、监测因子选择是否合理、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等。交流学习一般以外出参加专业研讨、技术交流为主,目的在于了解应急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学习新技术,做到应急监测与时俱进。通过培训,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提高应急监测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应急监测仪器多而杂,包括现场采集,测试分析水、气、土壤、生物等样品的专用仪器及一些特殊设备。做好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是应急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的重要一步。仪器维护保养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日常维护,如试剂和耗材的更新、仪器定期开机、便携式仪器的充电、定期更换干电池、更换干燥剂等;二是做好关键部位保养,如定期检查、维护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便携式气体泄漏监测仪、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多组份气体分析仪、重金属测定仪、便携式综合毒性监测仪等现场仪器探头,定期检查和清洗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多组份气体分析仪管路。为保证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到位,站质管组应把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作为例行质量检查的重点,在例行检查中检查快速检测管、试纸及其他耗材是否在使用期内,检查设备保养维护记录,抽查部分仪器设备的状态,如便携式仪器设否有电、仪器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进行标识化管理等。通过监督检查,确保在用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3 量值溯源性
3.1 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对于保证测量或检验的准确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量值定期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上,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准确和统一。对于测量原理与实验室仪器相似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和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可用委托检定的方式完成量值溯源。对于目前国家尚未建立检验规程的应急监测仪器,个别仪器可以通过自校准的方式来实现量值溯源。校准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的一组操作,必须具备高出一个等级的标准计量器具,且使用处于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或样品。可以通过自校准开展量值溯源的应急监测仪器(见表1)。
表1 量值溯源仪器
3.2 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正式校准或检定的间隔期间,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期间核查重点之一就是对使用频繁或经常携带到现场监测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功能稳定性检验,应急监测仪器就属于此类。依据本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确定应急监测仪器核查清单。期间核查一般采用合理、简便、可靠的试验方法证明仪器是否持续稳定可靠,方法有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与实验室同类仪器比对和使用标准参考设备,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作为核查标准。常用应急监测仪器期间核查方法见表2。对期间核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确定仪器状况。合理的期间核查能及时预防和发现不合格的仪器,保证检测结果持续的准确、有效。
表2 应急监测仪器期间核查表
4 方法
认可或认定准则都要求检测方法首选国标方法,当没有国标时,应采用国际方法或新方法。由于应急监测仪器为满足现场特殊需要,以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干扰小、结果可靠为原则,大部分方法原理属于非标方法。虽然应急监测仪器技术参数一般能满足工作要求,但为了深入了解仪器性能,更好地提高应急监测质量,在新仪器投入使用前最好有选择地对一些应急监测仪器项目与国标方法进行方法比对:将待测项目处于相同受控状态,利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判定两种测量方法之间有无显著差异,证明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常用应急监测仪器比对方法见表3。通过方法比对,可发现应急监测仪器与标准方法的系统性误差,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表3 常用应急监测仪器比对方法
5 各类数据库和模型的维护与升级
应急监测结果除监测数据外,还具有预警功能,即对现场危化品处置意见、对污染物浓度和影响范围的预测等。处置意见来源于数据库,预测结果依赖于各类现场测得参数和预测模型。数据库和预测模型应处于不断完善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不定期对其进行升级。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扩充数据库内容,使数据库更加全面实用。对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告一段落后,需选择不同的扩散模型,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和一些其它参数进行污染物浓度和范围预测,由于预测模型是专业人士开发的商品化软件,有的具有自动升级功能,只有经过多次使用后,不断调整相关参数、修改模型,才能使预测结果更加可信,否则易出现预测值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的情况,不能发挥预警作用。因此,不定期调整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升级,扩展数据库,才能提高应急预警监测质量。
[1]李国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孙玉叶,夏登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与处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国国家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监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5]环保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
[6]环保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7.
[7]赫元萍,唐雅萍.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设备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1):1—4.
[8]池靖,夏新,王向明,等.浅谈环境监测仪器的量值溯源[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5):57—60.
Quality Control of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hen Yi
(Y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Yangzhou Jiangsu225007)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such as the personnel technical standards,equipments and instruments,the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traceability,date bases and predictive models.It summarized several ways of quality control in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echnical personnel,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comparing methods of analysis,accuracy traceability,period checking,the maintenance and upgrading of softwar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arly-warning.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 control;accuracy traceability;period check;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X8
A
1008-813(2010)01-0056-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1.016
2009-10-12
陈谊(1965-),女,江苏兴化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