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去时表委婉的认知分析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0-08-15邹丽君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听话者时态图式

邹丽君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一、引言

英语过去式时是个很常见的英语时态,张振邦在其《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对一般过去时的定义为:一般过去时是未与进行体或完成体结合的过去时形式,可用于表过去时间,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1](P187-188)。其中张还提出一般过去时代替现在和将来,其表达的是一种委婉的意思。根据传统语法的观点,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没有特别的解释,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这确实给广大的学习者带来很多理解上的不便。但是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我们就可以为过去时表委婉找到一个很合理的解释。认知语法学家Langacker(1987)认为:语法表达式是音义的匹配,是语义内容的组构和符号化,一定的约定俗成的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2]。由此可见意义是认知语法研究的中心,根据认知语法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知道为什么过去时可以表委婉的关键所在就是弄清楚委婉语的深层语义特征与其语言表达形式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释人们用过去时来表达委婉语气的认知过程。

二、过去时的认知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态是通过动词的曲折变化来表现的,一般规则的动词是通过动词原形+ed来表示,不规则的动词则通过改变动词本身来体现。就其形态而言,动词的过去式都是有标记的。我们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的感知而逐步形成的,归根结底,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语言符号也是这样,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进展程序[3]。

人类对空间这个认知域是最先感知的,因为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实践都是通过身体在空间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经验中形成的。人类以自身感知经验为基础,形成了几个基本的意向图式: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上 -下图式,前后图式,线性图式,力图式等[4](P282-283),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隐喻、心理空间等机制扩展到其他概念域。人类认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以一个熟悉的原始域为基础向一个不熟悉或者更抽象的目的域进行映射,从而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结构。人类对时间的认知首先是借助空间这个具体的认知域来进行的。英美人和中国人用来构造时间按概念的主要模式都是一维直线性,即时间是一种直线运动的物体,持续地从将来经过现在流向过去或是从过去经过现在流向将来。这一模型可被分为两种情况:1)时间沿横向坐标运动 (前后方向);2)时间沿纵向坐标运动 (上下方向)[5]。前后,上下这两对方位词,是人类直接感知的空间域中的,将其投射到时间这一认知域中,体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将说话时刻定为现在,和说话时刻之间的距离是零距离;过去则是发生在说话时刻之前,与说话时刻之间有一段距离。过去时为了体现这段距离在语言形式上则体现为动词的曲折变化或别的变化。

Palmer在讨论过去时态是指出:“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unreality and the past time use of the past tense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that the past tense is the‘remote’tense,remote in time or in reality.” (Palmer,1974:48)[6](P48)

过去时态是距离性时态,既指时间上的距离又指真实性方面的距离,在此基础之上,易仲良 (1987)[7]在论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一文中补充了一点心里方面的距离性,即remote in psychology.易教授的此举进一步完善了距离说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英语的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在任一特定语境中,它总是表示三种距离中的一种:或者表示过去时间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或者表示虚拟的与真实性的距离,或者表示委婉、礼貌的心理距离。

下面用三个例子来分别说明这三种不同方面的距离性:

1.Ifinished my homework last night.

2.If I had money,I would buy a villa.

3.Could you help me?

例1中,“finished”和时间状语“last night”表明此句子表现的是一个单纯的过去事件,“finished”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与说话这个时刻存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时间差—即时间距离;例2是一个含“if”的条件句,词句中的“had”过去式用法表示的却不是过去,而是一个距离,表现的是一个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景,此距离指的是想像与现实之间的一段距离;例3中的“could”也表示的是一个距离,表现的是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距离,说话者用委婉,探寻的口气,给受话者留下一定的回旋空间。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例的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过去时表达的是一个距离性的实质,摆脱了我们在传统语法中遇到的无法解释问题。

三、过去时表委婉的认知分析

委婉或者温和的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程度,以及受话人的心理压力,使话语交际在一个轻松,活泼,幽默的气氛中进行。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使用多种语言手段,包括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也包括语用的,语体的等等。而我们在这里将主要谈论语法这一手段的使用。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过去时也表达委婉这一结构呢?

委婉语是人类交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委婉语表达法,不管它们的形式多么丰富多彩,都要遵循三个基本的构造原则: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此处所说的距离原则指的就是心理距离。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启齿的话语,这些话语会让人们产生不好的联想。人们便会想方设法寻找别的表达方法来替代那些禁忌语,也以此来表达对听话者的尊敬。从而也使人们从心理上拉大了语言符号与所指的禁忌物之间的距离。人们在创造和使用委婉语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遵循了这一原则。人们一般不会用命令式,除非是上级对下级,或者是关系特别亲密的人之间,否则就会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让听话者产生被压迫的感觉。要消除这种压迫感,人们通常会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或者过去时来替代,从而不仅缓和了语气,表达了要表达的意义从上一章的分析中,我们得知过去时的实质是距离性,而其中表示心理距离的这一方面刚好符合了委婉语的这一构造原则,因此很顺理成章地被用来表达委婉的语句。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1a.Will you give up smoking?

1b.Would you give up smking?

这两句话中的情态动词中包含了两种不同程度的选择等级,其意思就是说话人发出的话语留给听话人接受话语的自由程度。自由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留给听话人的选择性就越大,话语也就因此比较委婉和礼貌。1a中的will给人一种强烈的要求感,表明了说话者的强烈愿望,而1b中的would选择了will的过去式形式,留给了听话者较大的选择余地,感觉比较委婉,只是个建议而不是表达强烈的要求。

2a.I wonder if you can open the window for me.

2b.I wondered if you could open the window for me.

这两个句子表达的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情,2b中的过去时并不表示是一个过去发生的时间,由于使用了过去时,时间上的距离差,引起了人们心理上的距离且产生间接语力,给可能遭到的拒绝留有余地,从而使话语显得比较委婉,让听话者比较容易接受,毕竟说话者的目的是让听话者帮其做事;而1a中的语气过于生硬,不利于交际的顺利完成。

3a.I will do it in a different way.

3b.If I were you,I would do differently.

再看这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都在表达给人建议的意思。3a中提出的建议让人很难接受,感觉说话人不是要真心给听话者意见,而只是要炫耀自己的聪明与高见;而3b提建议的方法让人很愿意接受,给人的感觉很谦虚。这也是因为使用了过去时,给听话者心理留下了一个接受意见的空间。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人们是怎么样把直接感知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时间域,然后再映射到更为抽象的心理空间。只要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委婉语的过去时表达法。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提到语法,我们便把它与枯燥乏味,陈旧老套这些词联系起来,几乎每个学习者都为之头痛,与此同时语言教授者也为之感到头痛,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也无法解释语法现象。语法很难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通常的教授方法就是对语法规则的机械操练,然后就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把这些规则一个个地记下来。这样子就算把语法规则记下来了,学习者们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也会显得非常被动。针对这一情况,认知语言学为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角度,即在体验中实施行之有效的认知语法教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习得是内在能力和客观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以研究意义为中心,并把意义和语法等同于概念形成过程。语法在认知语言学家眼里不再是一些机械的规则,而是有意义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它也是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经验互动中体验得来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的形式。比如说我们常见的介词的使用,介词我们一般是用来表示方位关系的,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介词被用来表示时间概念,传统的语法教授法对于这种情况从来不解释也解释不了。但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可以解释的。空间表示时间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进行了从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映射,而这一映射是基于身体体验的来的。例如,介词in和at在时间前的用法,为什么in后面要接时间段,而at后面接的是时间点。根据认知语法对这两个介词的空间图式分析,in表示的是在一个容器的内部,映射到时间域里,这个容器就引申为一个延续的时间;而at则表示集中在某个点上,映射到时间域,这个点也就引申为时间点。经过这样的认知过程,in和at的用法就自然很清晰明了。

五、结语

语法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的语法的教授方法和解释方法,使得我们二语学习者对之望而却步。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创立和发展,认知语法的应运而生,他们为我我们的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开辟了一个新的认知途径。他告诉我们语言具有体验性,人们从自身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的经验中形成人类初始的范畴和概念,然后通过主观能动性将之扩展到其他概念域的认识。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和体验论为基础理论框架阐述了过去时态与委婉语之间关系问题。我们通过对过去时态进行认知分析,得出过去时态的语义实质是距离性,其中的心理距离成为我们解释上面提到的问题的关键。而后我们继续分析了委婉语的创造原则中的距离性原则,当人们这种复杂的,抽象的心理的距离关系用语言结构来表达时,英语过去时态的语义特征刚好与之存在相似点。人们通过体验感知空间,然后借助空间概念来理解时间概念,完成了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映射,以此为基础,人们再去认识更抽象的心理距离,人际距离。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聂亚宁.距离性——英语动词时态隐喻性映射的理据[J].外语学刊 ,2009,(1) :58.

[3]王寅.再论语言的体验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5,(2):4.

[4]Lakoff,George.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赵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J].许昌学院学报,2009,(1):87.

[6]Palmer,F.R.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1974.

[7]易仲良.论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J].外国语,1987,(1):17.

猜你喜欢

听话者时态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现在进行时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