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思考

2010-08-15黄梅芳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职业化职业

黄梅芳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投入不足、招生困难、学生缺乏专业兴趣、教师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低等各种问题。有学者指出:“从外部成长条件来看,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滞后是影响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快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2006年7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进程。高校作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输出的主要源泉,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创新决定了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在职业化背景下,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国际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过程的经验总结。社会工作经历了自19世纪起源以来到如今成为一门职业,并被人们普遍接受,在国际上已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在美国,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和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SWE)的成立才标志着社会工作成为一个公认的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社会工作者分级制度直到1992年才在全美实现。社会工作成为专门化职业领域的还有加拿大,其每个省均按照《社会工作师法》对社会工作者进行注册管理。在有些国家,虽未规定严格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要求有专业教育经历或专业证书,否则很难找到社会工作职位。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已被广泛认同,专业教育蓬勃发展,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也相应得到承认。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除了受国际影响外,主要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界面政府、服务政府。大部分经济实体推向市场后,原本由政府包办的保障、福利解除,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都需要重新寻找依托。社会结构发生变迁,社会流动加快,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社会阶层开始分化,社会问题大量出现,不稳定因素也在急剧增多,同时自然灾害频发,仅仅依靠以社会控制为主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现实越来越显示出社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社会迫切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

二、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缓慢,与专业发展仍有一定距离,但从其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化。进一步摆脱社会工作对体制的依赖性,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实现社会化、多元化的社会工作发展局面,减轻企业、单位对职工福利的负担,成为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

二是本土化。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工作必须要与当前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一致,与国内的社会历史、社会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区特征相融合。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调节机制,在吸收外国先进理论的同时,要有适应本土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这是社会工作适应本土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是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专业化技术背景和结合中国社会工作实际的一整套理论、方法、技巧。

四是规范化。即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

五是人性化。社会工作有其特殊性,其服务面对的不仅是健康的社会人,而更多地要面对和服务的是社会中的问题人群和弱势群体、困难者。因此,以人文关怀让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以不懈的努力追求其满意,以积极的态度为其排忧解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其提供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人性化的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本质要求。

六是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国际化,使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与世界的社会工作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社会工作必须将国外的精华与中国本土相结合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七是理论化。即发展一套适合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理论,这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指导和基础。

三、职业化对社会工作者的新要求

NASW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其拥有独立的知识体系、道德规范、行为标准、资格认证、正式执照及全国公认的教育规划系统。在我国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迈开职业化的步伐后,结合上述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发展的趋势,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无论对社会工作者还是对社会工作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作为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是社会工作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职业化要求我们的专业教育不但能让社会工作者接受专业化训练,更要将其培养成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不但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驾驭这些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不但能解决一类问题,更要具备根据事件发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的能力。

二是职业道德,遵循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培养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一视同仁的道德操守和恪守职责的职业素养。

三是终身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四、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思考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工作的教学模式还不稳定。我们应该结合社会工作职业化对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需求回应、专业化和职业化、本土化和素质教育等原则”,不断探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改革,改革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道路选择上应当适当控制规模,必须与社会实际需求和社会工作实际发展状况相适应;既要重视学历教育,也要重视非学历教育。在提高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要重视与社会工作实务界的沟通,有计划不断地开展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2.在社会工作教育的管理上,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教育标准,建立督导评价机制。

3.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遵循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实务、理论和研究三位一体,重视基础知识、专业技巧和实务训练结合,建立健全合理的课程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志向等,为学生提供多种能力学习、锻炼的机会和可能性。

4.在教学上要创新教学模式,即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内容性。

5.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6.在师资培养上要注重集教育、实务和研究于一体的教育者培养,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专业能力等。

社会工作环境的新变化和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对社会工作的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也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从社会教育职业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专业化和职业化协调发展的教育改革,对促进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很有意义。

[1]周绍宾,周林波.从西部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谈社会工作教育的境遇[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0):41.

[2]朱眉华.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健康发展[J].社会工作,2004,(3):5.

[3]王秀玲,陈承新,林海.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社会工作[J].国外社会科学,2008,(6):86.

[4]杨贵华,王瑞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3,(6):43-44.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职业写作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