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构建交际平衡点

2010-08-15王艳红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移情平衡点层面

付 珊 王艳红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交际能力指语言的使用规则,包括语言的表达形式,以及恰当使用语言的场景、方式和对象。针对跨文化交际的特殊性,Gudykunst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系统化的阐释。他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是指对必要信息和行为的意识和理解符合跨文化交际的要求,获取关于交际对象、交际规则、语境和交际期盼的信息。情感层面是指与跨文化交际期盼或实际行为相关的感情、意图、需求和动机因素。如焦虑感、社会距离的认识、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偏见都会影响个体对交际做的决定。行为层面是指交际行为在语境中被认为是有效的和恰当的。

二、交际能力内部的层级关系

1.价值观是认知层面的最顶层

在认知层面,价值观是最顶层的因素。从跨文化的角度描述了人类交际活动的机理和模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交际者在特殊交际语境下的认知共鸣,暗含群体的价值观模式,证实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还指出某一群体中成员在交际中的交际能力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行为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包括知识、价值观和个人态度等。知识作为基本的概念需要个人价值观和交际倾向的过滤,然后以语言符号的方式编码将信息传递,这个能力即行为能力。信息接受者也需要通过其情感和价值观的过滤才能解码信息并储存为知识。所以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必须经过价值观和交际倾向的过滤。因为交际倾向的个人表现依据不同的个人意识,所以跨文化交际是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具体语境中的逻辑和符号的关联性,其中价值观起到核心的作用。

2.移情能力是培养情感层面的重心

在情感层面,交际者A不应该过于在意交际者B的文化敏感性欠缺,A应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B表示关切,以利于实现有效的交际。同时A应该以非评价非判断的态度描述对方的行为方式和个人态度,认为B是一个具有独特交际风格的个体。在交际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交际语境灵活的调整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高度容忍性。这就要求交际者的移情。Borden(1991:215)指出合格的交际者应具备在情景中识别且维持对方视角的能力才可以察觉对方对情景的认识和对交际的期盼,调整自我处于对方的角色以更好地满足交际情景的要求。移情使交际者转移视角,从自身文化背景到意识对方不同的经历。

3.行为层面的必要因素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现象,是指无法实现有效的交际,造成交际中断或者交际失败。首先是文化认同缺失。其次是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偏见。再者是语言能力的欠缺影响信息的处理加剧文化休克的可能性。相应的解决方式,首先要求在具体情景中具有灵活的态度,并且改变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同时文化顺应和文化固见也会被采用。Gudykunst(2003)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主要针对交际行为技能的要求。对交际技能的要求有很多考虑因素,其中文化认同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和交际灵活性处理更值得关注。

(1)文化认同管理。在学习异文化和文化实践中,同时更多地了解自身。了解自身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实践的丰富,对自身有更深刻的认识。文化认同的作用即加深自身文化对自我定义和理解的程度,尤其是当自身处于异文化环境中时。同样,识别自身文化的程度影响对另一交际者顺从己文化规范的程度。

(2)人际关系管理。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交际者会做出无标记化的预设,协调双方的面子关系和人际关系。(Scollon,2005)同时,交际预设的模糊性也会产生隐性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人际关系管理会促进恰当有效交际的实现。

(3)行为的灵活性。在实际的交际语境中,由于不同的人际关系、交际方式和情景,个人识别是多样化的。如果以不变的方式尤其是不准确的思维固见做出评判,很难实现顺利的交际。所以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际时,应该增加思维固见的复杂性并意识到某一群体的成员并不具备相同的单一固见。所以行为的灵活性是信息传递和接受过程中重要的技能。

三、跨文化交际的不恰当行为

1.文化过度适应

如果跨文化交际者过度适应异文化,那么会较少地传递自身文化,而跨文化交际的任务是传播文化,如果交际一方过分适应对方文化,那么文化交流是不平等的。过度适应甚至会造成自身文化缺失。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美文化会无意识地按照英美人的思维评价文化,产生西方化趋势。所以正如刘润清在给《语言与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的放弃自身文化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也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顾嘉祖,2000)

2.文化干扰

文化干扰是由己文化和异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当交际者对文化的差异性不熟悉或者无意识时会很容易滋生文化干扰。一方面对异文化知识的欠缺会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文化干扰是由于己文化知识背景消极的转移。如果交际者想当然地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以相同的方式阐释言语和行为,依据自身文化理解语境和交际对象,那么交际就会出现障碍,无法实现顺利的交际。

四、跨文化交际的交际平衡点

1.交际平衡点的支撑理论

交际平衡点作为一种建构性的观点,要求在交际中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减少交际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增大实现交际平衡点的可能,Gudykunst(2003)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性理论和面子协商理论作为支撑理论。古氏焦虑感和不确定性理论认为有效的交际与交际者减少交际误解的能力有关。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嵌入不同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状态中。交际时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应该维持在恰当的状态。如果过高,则难以准确地阐释陌生交际对象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预测。如果过低则缺乏交际的动机。由于交际是通过具体的交际参与者来实现的,所以建构交际平衡点不能忽视个体对交际的预测,而预测又受到个体焦虑感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交际是一个互动参与的过程,为了实现交际平衡点,需要考虑面子和面子工夫。

2.构建交际平衡点

(1)从价值观层面挖掘隐蔽文化。价值观、信念和社会心理是无形隐蔽在思维内部,属于深层文化结构。价值观是隐蔽文化的核心,影响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评价。但是价值观却是以文化、年代甚至个人的差异而多样化。所以要挖掘隐蔽文化,就需要认识和比较不同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整合价值观体系。

(2)加强文化差异性意识的培养。认识文化差异性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文化差异对交际方式的选择影响重大,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就要求学习并理解这些差异性。东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差异性很大,这些因素相互关联构成文化复杂性的矩阵,对跨文化交际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作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应该意识到文化差异性的存在,言语行为表现交际者的态度、信念和观点,但是因文化差异而不同,所以语言学习不能割裂文化的学习。

(3)遵循恰当的文化移情规则。Trenholm和Jensen(2000)认为如果交际一方的言语行为刺激了对方的言语表达,且更加关注对方的非言语暗示,才有可能更加准确的解读对方的内心世界。所以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发展移情能力是必要。移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对交际对象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敏感认识,移请能力只有依靠从对方文化的角度解读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才能增强。移情能力要求学会搁置自身体验唯一的文化视角,求同存异,意识到不同文化参考模式的不同会促进准确读取语言和行为隐性内涵的能力。但是,同时还要维持自身的文化认同,避免过度适应。所以要遵守恰当的文化移情原则,实现合适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状态,照顾双方的面子,克服交际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束缚。

(4)整合文化认同并创建第三文化。文化认同的差异性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素,所以就要求整合文化认同。对话式交际模式被认为是可行的理想交际模式。在交际双方文化冲突和整合过程中,文化差异是明显的,每个文化都有自身的张力和延展性,但是双方文化都不是中心文化,交际是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协调和谐的交际环境和人际关系。为了实现有效交际,就需要创建第三文化。第三文化中,交际者参与跨文化交际同时保存自身文化认同、积极的交际态度和互信机制,共同致力于具体情景中的交际。

[1]Borden,G.1991. Cultural orientation.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2]Gudykunst,W. B,2003.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roduction. In W. B. Gudykunst (Ed.),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3]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A.K. Pugh,V. J. Lee. & J. Swann.(eds)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London: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4]Scollon,R.&S.W.Scollon. 200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5]Trenholm,S.&A.Jensen,2000.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Belmont,CA:Wadsworth.

[6]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猜你喜欢

移情平衡点层面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探寻中国苹果产业的产销平衡点
电视庭审报道,如何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