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外语教学观念 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

2010-08-15任秀英

关键词:参与性外语教学机会

任秀英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外语系,哈尔滨 150081)

更新外语教学观念 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

任秀英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外语系,哈尔滨 150081)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把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使用才是外语学习的真正目的。民族高职外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敢于开口说,使外语成为活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民族高职外语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外语教学;民族高职学生;主体参与性

主体参与性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创造机会,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从而实现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积极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近些年来,虽然中小学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的需要,外语教学仍以传授书本知识的单向流通为主要方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老师讲,在老师的指导下操练,罗列单词的意义,死抠词义的区别,过多地讲解语法,考试按统一的标准答案定正误。学生的学习仍是被迫的、被动的,学生的思维自由受到了束缚。一言以蔽之,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奴隶”。实践已经证明,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辨力”[1]。课堂上盛行的传统的布道式讲授法,对学生提出疑问的贬斥和压制,乃至考试中一个符号都不能相异的“标准答案”等等,已成为固化教与学的关系、禁锢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沉重锁链。高职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外语教师务必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参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学生学得有用、学以致用。

在高职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一些策略来努力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消极抵制到积极参与,从勉强应付到自主创新。

1 倡导师生民主平等,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当把学生们的热情激发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学校里开设的课程和规定要实现的目标当作礼物一样来接受。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时,学生总能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中的主人,不是教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而是自己在和教师一起展开思维的翅膀飞越阻碍的鸿沟,抵达成功的彼岸。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到:

1.1 在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让他们预览、理解、讨论和练习实践

教学全过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摒弃“一言堂”,坚持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并辅之以仲裁和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由原来的教师独占型到师生共同参与分享型的转变。

1.2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相互启发,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如在进行一个对话时 ,有这样一 个 句子 :—В и д и шь,з д е с ьв с е г д а м н о г о л ю д н о.

—Д а. К а км н о г он а р о д у н а э т о йу л и ц е!

从 м н о г о和 л ю д и这 两 个 词 的 词 根 构 成 的 新 词м н о г о л ю д н ы й让学生理解构词的技巧 ,再从 м н о г он а р о д 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哪里“人多”的表达形式,进而启发学生“人少 ”如何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得出“м а л о л ю д н ы й”、“м а л он а р о д у”和“м а л ол ю д е й”三个表达形式 ,积极参与到语言思维活动中来,把未学习过的词通过联想思维正确地说出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3 把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交给全班同学讨论,实行“民主评价”,摒弃“教师一票定论制”

对一个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审视思考,最终可以形成一个都认可的结论,从而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提供一种自由的学术空间。

1.4 不单是在课堂上和教室内实现平等相处、民主合作,还可以把这种民主合作作风延伸到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中去

以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密切沟通,倾听他们学习中的酸甜苦辣、校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贴近他们的生活,把握他们的思想,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把老师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

2 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

2.1 兴趣的层次性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呈现出层递性,即开始往往由外部刺激而引起直接兴趣,随着认识的深入,特别是当他们体验到学习外语的快乐和成就感时,原来的直接兴趣就会变为“间接兴趣”(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创造性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成功的心理,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长时间注意,从而集中精力到教学的内容上来。

2.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

学生的兴趣品质应既广泛又专注。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时,要协调好广泛与专注的关系,使其辩证地统一起来。

3 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参与机会

要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而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

3.1 思考的机会

在课堂上多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提问之前最好不指定具体的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注意不急于叫学生起来回答,给全班同学以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回答时,还要注意提问学生的广泛性,不宜集中在少数几位思维活跃的学生身上,而应兼顾反应较慢、内向腼腆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也有机会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提问也不宜按座次顺序按部就班,因为这样会使那些尚未轮到和已经回答过前面问题的学生不再积极思考。

3.2 实践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动眼、动脑、动口,不宜一手包办、越俎代庖。凡是学生能仔细观察到的,让学生自己用眼观察;凡是学生自己动脑能做出的题,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凡是学生可以分析讨论的问题,尽量给时间让他们集思广益,讨论解决;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与演示,尽量让他们动手完成。

3.3 选择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可以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来提问,并且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选择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可以增加一些选修科目,让他们选择自己特别喜爱的科目一展兴趣与特长。如,有的学生喜欢文学,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简易的外语读物,读完以后能给同学们讲一讲故事情节,甚至编成短剧表演出来。总之,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利与自由,他们就会切实以“主人公”意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成功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比如诗歌朗诵、短剧表演、演讲比赛、外语歌曲演唱比赛等等,让更多的学生用机会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一显优势,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誉,而不是像以往单方面地以学科考试成绩论英雄,评优良中差。每个人天赋秉性不一,多元的机会结构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4 否定全盘接受,鼓励表现自我

在创新外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还离不开教师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权利与机会。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盲从,做自己思想与行为的主人。

4.1 鼓励质疑问难

人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遇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又出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无限循环过程。教师不要怕学生提出质疑,而应和学生一起探讨,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的好习惯。

4.2 鼓励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问题的时候,提问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导向性和整体性,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提问,在知识的变化中提问,在知识的对比处提问,在知识规律总结处提问,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处提问,注意诱导学生寻找和发现思维的轨迹,合乎逻辑地推知问题的答案。

4.3 鼓励标新立异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部分学生“唱反调”和“钻牛角尖”,合理引导他们表述自己完整的论断以及论断得来的依据。不妨顺着他们的逻辑和思维论证下去,无论是否能表达出完整的内容,还是前言不搭后语,都将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自我的生动教学范例与活教材。

综上所述,教师的主导示范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相结合,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支柱与前提;同时,也只有保证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平等、互动的关系合作,由此把教与学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学生群体才会表现出群情振奋、勇于参与、开拓创新的学习氛围,把语言作为活的交际手段加以学习和运用。

[1]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叶奕.普通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朱永新.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G642.0

A

1674-6341(2010)01-0134-02

2009-12-13

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115C-986)

任秀英 (1970-),女,黑龙江富锦人,高级讲师,硕士,从事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增华

猜你喜欢

参与性外语教学机会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