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
2010-08-15何朝峰
何朝峰,李 培
(河池学院 1.教师教育学院;2.化生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抛锚式教学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
何朝峰1,李 培2
(河池学院 1.教师教育学院;2.化生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问题、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经过初步的尝试,抛锚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抛锚式教学;建构主义;合作学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或继续深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大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拉近该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势在必行。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能够灵活运用的知识经验。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将抛锚式教学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来,以期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一、抛锚式教学简介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1]120-121。
抛锚式教学是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布兰斯福德(Bransford)教授所领导的认知技术小组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anchored),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2]199。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抛锚式教学有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第一,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问题情境(锚)来设计;第二,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4]。
二、抛锚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 ,2、明确问题 ,3、独立探索 ,4、合作学习 ,5、效果评价[5]。下面我们分别在这五个环节中具体来谈抛锚式教学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的运用。
(一 )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抛锚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所谓抛锚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教学内容。抛锚是否成功,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否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去掉问题中的情感性或暗示性词语,尽量保留事实性的第一手材料,这样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激烈讨论[6]。选择的问题情境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6]。我们在调查法和实验法这两部分内容使用了抛锚式教学,主要创设了 3个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如下:
1.星座在青少年当中非常流行。很多青少年相信星座和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星座跟人的性格有没有关系呢?
2.市场上有很多种增高产品,这些增高产品是否具有增高的效果呢?
3.某小学语文教研组召开教研室会议商讨下学期语文教材的征订工作,有的老师说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比较好,比较权威,应该选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有的老师说广西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更符合学校的实际,应该选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到底该选用哪套教材呢?
其中,第 1个问题情境对应的教学内容是调查法,第 2个问题情境对应的教学内容是实验法中的真实验设计,第 3个问题情境对应的教学内容是实验法中的准实验设计。前两个问题情境涉及学生比较关注的星座和增高产品,是大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第 3个问题是教师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教材选用问题,学生们很想找到一个更为科学的选用教材的方法,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从唤起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这三个方面来说,这三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取得了一定得成效。此外,在问题情境的表述方式上,我们也尽量避免使用暗示性的词语,以期能引起学生关于这些问题的激烈讨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确有不同的看法,围绕着这些话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二 )明确问题
在学生争论之后,和学生一块儿找出问题情境中所涉及的问题,这 3个问题情境所涉及的问题分别是:
1.设计一项研究,来检验星座和人的性格有没有关系。
2.设计一项研究,来检验某增高产品是否有效。
3.设计一项研究,来检验两套教材哪个比较好。
找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文献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帮助学生把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活动提供一些支架 (scaffolding),这一步骤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有共通之处。针对第 1个问题情境,我们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了以下 7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是否做过类似的研究?(2)如果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我们该采用哪种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如果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否存在问题?(3)如果我们要进行一项这样的研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4)我们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有什么要求?5)有哪些指标可以表明我们选择的工具是符合要求的?(6)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的被试?我们该选取多少个被试?(7)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
第 2个和第 3个问题情境比较接近,我们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了以下 5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该用哪种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2)哪些因素会干扰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该如何控制这些因素?(3)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4)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被试?我们该如何选择被试?我们该选取多少个被试?(5)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
(三 )独立探索
在明确问题之后,给学生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和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下去进行独立探索。针对第 1个问题情境,建议学生到中国知网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参考教材上“教育与心理测量法”和“调查法”两章的内容。针对第 2个问题情境,建议学生参考教材上“实验设计方法”一章中的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针对第 3个问题情境,建议学生参考教材“实验设计方法”中与准实验研究有关的内容,并查阅与准实验有关资料。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四 )合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探索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着第二环节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之间有不同的见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学习者在一个学习社群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对问题的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学习者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资源[1]117。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他们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在讨论中,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在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更为完整的表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20。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更多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状况、以及见解的合理性等进行监视和调节。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在这些具体问题讨论完之后,把学生分成 5人左右的小组,让各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五 )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强调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7]。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完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和调节,评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在教学过程的最后,让各组成员派一名代表报告自己小组完成的研究设计,由全体学生评议各个小组研究设计的完成质量。研究设计的完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该小组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真实问题的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迁移。我们把抛锚式教学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来,目前来说只是做了初步的尝试。从效果上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足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目前仅使用在调查法和实验法的教学中。对于其它研究方法的教学,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问题情境。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会找到更多更好的问题情境来供学生进行相应课程内容的学习,相信抛锚式教学在该课程中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当然,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够仅仅采用抛锚式教学这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进行探索。
[1]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徐丽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6).
[4]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 (一)[J].外国教育资料,1998,(3).
[5]刘艳菊.抛锚式教学模式与教师的多元化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2).
[6]吴应荣.情境创设: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J].中国教师,2008,(11).
[7]徐斌艳.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旅游情境的数学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G642.4
A
1672-9021(2010)S-0071-03
何朝峰 (1982-),男,河南浚县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习心理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2010-06-20
[责任编辑 阳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