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0-08-15杨海明
杨海明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杨海明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系中的一分子,一直处在边缘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加强和推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改造,本文拟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和教学改革等三个维度来思考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教育;儿童文学;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特色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促进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1998年 7月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联合试招了两个班的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经四年本科教育后从事小学教育。这是首次将小学教育专业纳入本科教育的尝试。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正是为了适应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小学教育 (语文教育方向)专业以培养合格、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主要目标。
随着新一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施,小学教学对专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怎样推进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怎样培养研究型的小学教师,怎样适应新一轮课改对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些都将成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探寻专业特色和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当下小学实际教学的需要、创建专业特色和儿童文学的教学改革出发,深入思考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小学生需要儿童文学
小学生一般处在 6到 12岁的年龄段,在这一阶段的孩童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需求。据杨守森在《年龄与文学创作》一文中讲,他将 6~17岁年龄段归为少年期,他指出:“人在少年时代,随着大脑的加速发育和意识的逐渐形成,常常在急切地寻求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渴望着创造奇迹……这种强烈的好奇与渴望,加上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尚优越于逻辑思维的智力特征,使人在孩提时代,最富于奇异的想象与烂漫的幻想,往往自信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孩子们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中,常常可见的正是这样一种纯真的童话视角……6岁的中国儿童胡晓舟的一幅作品荣获一等奖,小画家画的是一个孩子正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场面,可以断言,这样一种奇异的想象,纯净而又天真的幻想,只能源之于不谙世故的孩童心理。”[1]小学生天真烂漫,处处以自己独有的眼光和心灵感知世界,充满天真无邪的想象和幻想。
教育就是要顺应人成长的需要,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不仅不能压制和泯灭小孩对世界和生活的好奇与想象,而且要发展和丰富小孩充满魔幻色彩的童心。因此,我们在教育小孩时,应避免用成人的知识、思维和心态去向小孩说教,而儿童文学正是保护和开发小孩智力的灵丹妙药。北京师范大学陈晖博士在《通向儿童文学之路》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儿童文学的:“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是人类给予儿童的文学,蕴涵着人类对儿童最深厚的情感、期望和祝愿;表达着人类对自身童年永远的留恋、怀想和想象;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深切渴望。儿童的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呈现着‘清晰、明确、温和、美丽’的品质,焕发着源自纯洁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2]157因此,儿童文学是滋润小孩心灵的甘露,是发展小孩智力的试金石,是小孩成长的良师益友。诚如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在《漫谈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一文中所说:“孩子们就这样在快乐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中,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拓展了想象,启迪了心智,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个性,健全了人格。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美感来作用并完成的。”[3]由此可见,小学生需要儿童文学,更需要借助儿童文学来发展和塑造自己。因此,儿童文学能够在参与一代代新人精神塑造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一般文化产品所不具备或难以具备的社会价值”[4]3。作为培养小学教师摇篮的小学教育专业,我们必须适应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据此,加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及其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它在开发儿童的心智和塑造儿童的人格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工程,更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怎样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就成为儿童能否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顺应儿童心理和智力发展的需要,儿童文学创作固守自己的独特领域,坚守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儿童的重担。这一点,早在民国时就得到认可和重视。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在“目标”第三点即提出“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扩充想象,启发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因此,“儿童文学化”一度成为小学国语教材的主流。诚如语文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的叶圣陶所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5]2叶老正是根据儿童成长和发育的需要,用儿童文学去滋养这些幼稚可爱的童心。因此,他在编写《开明小学国语课本》时,不仅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理念,而且还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用于滋润小学生的心灵。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承接了贤哲们的教育理念,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主力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对第一学段 (1-2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部分提出如下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些要求都显现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功能和地位。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理所应当的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以现行六年制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共选作品约 400篇,其中儿童诗歌 (含儿童古诗)约 68篇,童话寓言约 66篇,儿童散文约 88篇,儿童故事 (含神话、传说)约 92篇,儿童科普文艺约 19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加起来,大约占小学课文总数的 80%左右。我们怎样将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化为滋润儿童心灵发育的甘露,如何绘声绘色、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儿童文学作品,将儿童带入童话般的梦幻世界,这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个人业务素质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如下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达到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古今中外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甚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要求自己创作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只有建立在创作实践基础上的真实体验,儿童文学的实际教学才能够深入儿童的心理。只有如此,小学教师才能够真正胜任小学教育,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儿童作品的解读、赏析并指导小学生作文。因此,加强儿童文学体系建设是小学教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的需要。
二、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彰显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需要
无论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还是从小学实际教学地需要来看,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对小学教育专业都十分必要和紧迫。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合格、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为目标,但合格或优秀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这值得反思。教育和人才培养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很难寻到一个量化的标准,但从目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既要重视实践技能的锻炼,又要具备扎实、深厚的教学科研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据此,就要结合当下小学教育实际教学来谈小学教育专业地改造。
任何学科地建设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这就能满足小学实际教学需要。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中外儿童文学史、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理论、鉴赏及批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心理等等课程的设置,这既能凸显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又能提高学生实际的教学、科研能力,还能为社会输送儿童文学方面地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人才,推动我国儿童文学地发展。
怎样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地建设,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和教学的实际来谈谈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育方向)的主要课程分为三大块:教育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技能实践类课程。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依旧按照师范类通开的教育学、心理学作为教育类的主干课程;在专业课方面,我们精简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及儿童文学等作为其专业的主干课程;技能实践类课程方面凸显“三笔一话”(三笔即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一话指普通话)的训练及小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开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及教材的选用上都很难凸显本专业的特色,尤其是以儿童文学为主的小学教育的特色。因此,为了适应小学教学实际需要,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凸显本专业特色。
怎样加强,面临三大难题。第一,课程设置上,因受总学时限制,很难为儿童文学体系建设增开新的课程;第二,缺乏儿童文学方面的专任教师;由于儿童文学不是独立学科,只是隶属于二级学科中现当代文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因而全国招考儿童文学研究生的仅有四所大学,即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招考博士的仅有北京师范大学,而且是学校自设的博士专业。第三,教材建设上,没有系统的、适合教学使用的中外儿童文学文学史及其相应的作品选,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也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总的来说,整个儿童文学发展比较迟缓。
针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建立起儿童文学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树立一种大的儿童文学的教学观来统领小学教育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文学作品零散的掉落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中,因此,我们各文学史学科的老师在梳理、讲解文学史的过程中应贯穿一种儿童文学史的理念,将这些零散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作家凸显出来进行讲解,并通过各学科任课老师的通力合作,让学生树立一种大的儿童文学史观,以整体的、联系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对与儿童文学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也使儿童文学课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从而在各学科中亦能凸显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并尽量将各学科的教学能同小学教育的实际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实现完整化、科学化和有序化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这就需要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各学科地教学改革,促进大儿童文学体系地建立,从而彰显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更好的为小学教学服务。
三、加强儿童文学地教学改革与研究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地需要
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促进大的儿童文学观地形成;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加强儿童文学地教学改革和研究。在高等师范学校,儿童文学地教学和研究相对薄弱,究其原因,首先,儿童文学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缺乏高层次儿童文学人才地培养和引进。据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些都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树立一种科学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开放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观念,突破仅仅把儿童文学理解为与儿童相关的封闭保守的观念,而要把儿童文学理解成为文学大家族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的文学类别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这种观念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在和其它学科,如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美学等建立联系的大背景中,突出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儿童文学作为一门文学课,其教学内容是多维的,立体的,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课中都会有所体现。下面,我们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小学教材研究等方面来谈谈怎样加强儿童文学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方法上,我们不能把儿童文学的讲授简单地当作知识性的介绍,而是结合儿童文学的作品和创作的心理特征,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培养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能力出发,把儿童文学课由知识型地接受学习和分析、理解作品的解读式学习转为探究小学生心理、激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指导学生写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实际需求。同时,我们可以采取整合的教学方法,将儿童文学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大的儿童文学观来促进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将儿童文学的鉴赏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儿童文学的教学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作文等教学方法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教学内容上,我们针对“儿童文学”学科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即没有一部能切合教学需要的作品选,更没有一部贯穿古今中外的精选作品选,我们设想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各学科的特点,分工编写一部实际、适用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选》,为“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准备厚实的资料。此项工程工作量大,我们根据教研室各学科老师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教学中不断搜索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作家作品,并最终汇编成册。
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教学应始终与科研紧密相连,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改革论文和科研论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学,这是高校教育的特殊性之所在。在儿童文学的科学研究上,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由个案研究到对儿童文学史的研究,提高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小学课本中精选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在研究儿童文学。
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改革应坚持与科研紧密配合,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同时,我们应该拓展儿童文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创建“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基地,并借助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和儿童文学创作和鉴赏,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构建将儿童文学教学、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模式,以此形成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也为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升本和小学教育专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铺垫。
[1]杨守森.年龄与文学创作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陈晖.通向儿童文学之路[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5.
[3]蒋风.开启儿童心智的金钥匙——漫谈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J].小学语文,2008,(1)
[4]谭旭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5]叶圣陶.叶圣陶和儿童文学 [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G642.3
A
1672-9021(2010)S-0064-04
杨海明 (1977-),男,陕西华县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学、文学理论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2010-06-20
[责任编辑 阳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