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侠小说的“美”

2010-08-15张慧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乔峰侠义武侠

张慧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武侠小说的“美”

张慧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金庸先生曾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到底何为“为国为民”,到底如何界定侠。笔者结合金庸先生的小说,得出侠义的宗旨为“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当然武侠小说绝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江湖恩仇,它还应该包括文字美、人物美以及艺术美因此武侠还是美学。本文将以金庸小说为例阐述现代武侠小说中蕴含的美学。

侠义;场面;兵器情感

一、武侠小说中关于侠义的界定

《说文解字》讲轻财者为侠,也讲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疆域于世者,谓之游侠。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这里讲到的可以说明最早的认为的游侠不过就是士大夫家族养的家奴,另一种说法是侠是以互相信任和同认是非的一群武士。而金庸先生给我们构置的侠的体系确是为国为民,以江湖义气为重的义士。“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到底何为“为国为民”。《神雕侠侣》中的郭靖给了我一些启示。“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他一生贯穿始终的为人原则,我想也是金庸先生借他之身来传达的侠义宗旨。他驻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更让我深刻的认识了侠义的涵义。这位主人公一出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杏子林里评定了丐帮内部的严重叛乱,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杰出的领袖才能和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他从小受的是北宋年间以儒家为主的汉人教育,这使他确立了一套“正统”的道德规范,讲究“夷夏之辨”,忠于国家民族,孝敬父母师长,对弱小者仁爱,处事正直公平,反对滥杀无辜。但命运偏偏跟这个英雄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最后居然证明他是契丹人。金庸先生通过乔峰的经历和走向自杀的悲剧,不仅控诉了辽宋统治集团对异族百姓的残杀掠夺,而且向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了质疑:夷夏之分真的就等于区分了正和邪、善与恶、敌和友吗?不问是非曲直,汉人一定要站在汉人一边,契丹人一定得无条件忠于契丹,这种观念真的对吗?作者通过智光大师之口曲折地道出了答案:“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从乔峰身上揭示和启发的侠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心里,而是站在国家、人民的高度,带有一定的“人民性”。这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对方知遇之恩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这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习见,这样的侠义多少让现代人看了有点怅然,于此相对的金庸先生构置的侠,却真真是那种为国为民,嫉恶如仇,劫富济贫,外表刚毅充满阳刚,内心却一片痴情的英雄形象。

二、武侠小说中的场景美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不仅仅是为那些江湖的恩怨情仇,江湖侠义所感动。还在于喜欢它磅礴的武打场面。如《笑傲江湖》中的描写:只见左岳二人各使本派剑法,斗在一起。嵩山剑气象森严,便似千军万马奔驰而来,长枪大戟,黄沙千里;华山剑轻灵机巧,恰如春日双燕飞舞柳间,高低左右,回转如意。岳不群一时虽未露败象,但封禅台上剑气纵横,嵩山剑法占了八成攻势。岳不群的长剑尽量不与对方兵刃相交,只是闪避游斗,眼见他剑法虽然精奇,但单仗一个“巧”字,终究非嵩山剑法堂堂之阵、正正之师的敌手。又如《武林争雄记》中:俞振刚又换式“跨虎登山”,右手甩腕发镖,这一次却一发双钱。跟着往右一个收势,反手捻镖,左手下穿右腕底,唰地又连打出两镖。这时候,左右掌心尚还各扣着一枚钱镖,却从右往左一换,换成太极拳“野马分鬃”,“玉女穿梭”两式,把双掌的镖一揽力,唰的齐打出去。镖档上梭梭的连响了最后的两响,俞振刚早已收还招式,又回为太极拳“揽雀尾”的原样。撤步回身,到筵前一躬身到地,道“弟子献丑,师长指教。”壮观的描写,把瞬间发生的一连串动作分解得有板有眼,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驰骋无边的想象来迎合作者的描写,不得不说这也是武侠小说引人入胜、大显神通的一大因素。

精彩的武打场面自然离不了兵器和功夫。多种多样的兵器和各色各样的武功也是武侠小说让人为之倾心的一大看点。就我所见作品里的刀剑而言,就多之又多,如:玄铁剑,倚天剑,屠龙刀,君子剑,淑女剑,碧水剑,黑白双剑,金蛇剑,闯王军刀,冷月宝刀,鸳鸯刀,绣花针,杨家铁枪,绿波香露刀,白虹剑,周公剑,真武剑虎头金刀,龙泉剑,工布剑,紫微软剑,胜邪剑,纯钧剑,湛卢剑,鱼肠剑,巨阙剑,泰阿剑,龙渊剑,干将剑,莫邪剑,玄铁匕首,墨剑,白剑,吴钩剑,七星绝命剑等。加之各类暗器、棒棍以及施毒的使用,可谓为武打场面添加了无限的刺激和美感。就武术而言,我们熟知的就不算少数,如:太极拳,五行拳,通臂拳,八风掌,铁锅掌,擒拿手,罗汉手,混元掌,排山掌,劈空掌,大力金刚掌,龙行八掌,金刚指,黑煞手,蛤蟆功,七伤拳,凝血神爪等。还有各种轻功:登萍渡水,踏雪无痕,一鹤冲天,燕子钻云,蜻蜓点水,草上飞,云里翻,追云赶月,飞鸟凌波等。可谓有根有梢,有声有色,大大诱发了读者极限的遐想,为武侠小说的描写增加了更多的意味和看点。

三、武侠小说中丰富多彩的情感美

武侠之美,除了感觉上的满足和享受以外,还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气息。江湖里的亲情,友情,爱情,师徒情的美好流露以及挣扎权衡,都可谓引人入胜。因为江湖,这些感情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理解和选择;因为道义,这些感情的展示给了人很多的思考和品味。就拿《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而言,她外表美丽温柔、冰雪聪明,从小便与张无忌有着难解的感情。从师灭绝师太以后,深得师太的喜爱,师徒情意可谓深厚,也正因如此,遵师命立下毒誓,并且为势所迫,逐渐变得阴沉狠辣,成为峨嵋派新掌门时,设毒计谋取屠龙刀和倚天剑,嫁祸赵敏,自己独占无忌。拜堂之时,因赵敏大闹喜堂,以谢逊的下落逼无忌舍她而去。此后,周芷若与张无忌的爱情已经转变成仇恨了。后来终得反省恢复了善良的本性,并与张无忌重修旧好。他们的爱情谈不上惊天动地,却也波折曲奇,让人为之感叹深思,读来看来也颇有意味。再说《天龙八部》中的兄弟情,三兄弟中,一个是武林中侠名远扬的一帮之主;一个是大理皇族中逍遥率直,随性洒脱的小王子;一个则是少林寺中默默无名,一心向佛的小和尚。但冥冥之中,却有着千丝万缕将他们的命运系在一起。可以说,这三兄弟,乔峰乃高山,雄伟壮阔,气吞山河;段誉为美玉,温良尊贵,雅致有趣;虚竹是空木,虚怀若谷,来者难拒。少林寺中万千强敌环伺,而乔峰又被污为万恶之首,眼见难逃一死,唯段誉敢先喊一声“大哥”,与乔峰共饮烈酒,并肩杀敌;虚竹回少林寺领罚,段誉一路相陪据理力争;乔峰被囚,段誉不顾国君之尊,不顾如花美眷,干冒万难终于救得大哥脱困……虽然段誉虚竹之痴于义,在小说中并不特别突出,但三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也足以让人看之倍感爽快而敬重。

四、武侠小说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艺术美

武侠之美,还在于武侠呈现的可谓是多彩缤纷的文化艺术盛宴。聚知识与文化,风土与人情,历史与宗教为一体,集神话,传奇,阴阳,风水,五行,八卦,门派,武术,哲学为一身。就从文学和美学方面来说,拿金庸小说而言,琴棋书画都能与武功相互化。比如《连城诀》中最厉害的武功“唐诗剑法”,最厉害的一招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就是武功的美学化。再如《射雕英雄传》中,为了体现黄药师的武功之奇妙,作者让黄药师吹了一曲《碧海潮生曲》。箫声一起,“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听者不知不觉而入伏,尤为防不胜防。”描写之优美形象不言而喻。再拿《神雕侠侣》来说,大雕把杨过带到主人独孤求败那里后,独孤求败向杨过展示了他的剑冢,上面都立有碑,碑上题着字,剑冢里埋着好几把他用过的剑。独孤求败告诉杨过他用这些剑的经历。二十岁以前,他用的是刚猛之剑,取其锐利刚猛;三十岁以前,他用紫薇软剑,取其灵巧机智;四十岁以前,他用玄铁重剑,取其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后,他用的是木剑,此是万物皆为剑的境界;而到了五十岁,他就不用剑了,用的是剑气。就这么五个阶段,看似讲剑,细想却是在讲人生。这是金庸先生阅历积淀的写照和人生境界的感悟。不知不觉,武侠里的哲学和意味随之融进心间……再拿古龙的作品来说,他的小说和金庸的相比,缺少了历史沧桑感,却增多了情节的多变性。他善于根据情节的发展来点评人生哲理。如在《碧血洗银枪》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绝不能逃避自己——自己的过错,自己的歉疚,自己的责任都绝对不能逃避。因为那就是自己的影子,是绝对逃避不了的。”这样的语言在他的小说里多之又多,读来倍感意味深长。足可见优秀的武侠小说不只是侠义与武艺的呈现,更是展现人生内涵的平台。

五、总结

武侠之美,在于武的缤纷与侠的哲学。读武侠就是生命与生命的照面,性灵与性灵的交流。那“重承诺,轻生死”的古道热肠,那“银鞍白马”、“飒沓流星”的英锐之气,那“事了拂衣去”的超越情怀,真令人血脉喷张。张无忌之正气,杨过之孤愤,令狐冲那“举世非之而不泪”的悲怀,楚留香那风流盗帅的飘逸与洒脱,陆小凤那敢于冒险,独闯江湖的豪气,李寻欢那悲天悯人的愁怀,都令人荡气回肠。武侠小说蕴含的艺术美正是当代武侠盛行的重要原因。然而不难看出,这些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美大多来自男性,就金庸笔下的女性而言,习惯于为情而活,被情所累,如周芷若,小龙女,黄蓉,穆念慈,任盈盈等。古龙小说里的女性就更像是一个陪衬男人的符号了,如朱七七,风四娘,林仙儿等。不否认这些女性形象同样的性格鲜明并且蕴含丰富,也能感受得到作家塑造这些女性时的良苦用心。她们虽是武侠小说里独特的风景线,但终是配角。武侠里大部分女人都是为男人而活,这只能说长期以来武侠小说所宣扬的价值取向均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道德规范,仁爱忠孝,诚信知报,精忠爱国,修己独慎;大侠,英雄,君子,都是对男子而言,对于女子则仅停留在肤浅的貌色和情爱的表现上。到了今天,女性占据半边天的时代,这可能也应该是武侠寻求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一条出路了。

[1]严家炎.严家炎论小说[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2]孔庆东.超越雅俗[M].重庆出版社,2008.

[3]杨哲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张慧(1987-),女,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本科生。

2010-04-26

猜你喜欢

乔峰侠义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郭沫若的侠义观新论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成年人的平庸,从合群开始
武侠影后郑佩佩
本地杀手
武侠教室
乔峰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竞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