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观念调查研究

2010-10-24单子罡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观念篮球

单子罡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吉林长春 130022)

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观念调查研究

单子罡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吉林长春 13002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吉林体育学院 2004届篮球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目前高校扩招后体育院校篮球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研究;(1)高校篮球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就业思想观念亟待转变;(2)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急需转变等。并根据当前毕业生就业观念所反映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设想与思路,期望对未来毕业生的发展有一些帮助。

篮球专业;就业;观念;发展对策

1.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同样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何在?是社会还是学生的就业观念?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 2004届篮球专业毕业生进行随机的调查,通过他们就业时的一些观念,分析当前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期望对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体育教育篮球专业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他专业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要搞好体育教育篮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篮球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篮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体育教育篮球专业的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2004届篮球专项毕业生270人(男263人,女7人),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其中体育系50人(全为男生),运动系50人(男生45)。调查时间2007年11月15日到2007年12月1日。

2.2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文献法主要是查阅有关书籍、报刊杂志、会议资料以及网上资料等,对当前体育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进行分析。访谈法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预先让访谈者做一份调查问卷,再根据其答题情况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从而对目前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93%,然后对有效问卷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百分率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就业形势的评价

由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体育学院篮球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评价,省外的高于省内的毕业生(篮球专业省内评价为2.98,省外评价为 3.15),这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关,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在就业形势总体评价“不太好”的情形下,应该说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如存在困难,其原因的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如果就业存在困难,其原因统计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篮球专业的毕业生认为“扩招后毕业生太多”、“就业制度不完善”、毕业生本身“就业期望值太高”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这可以说明目前高校扩招确实是造成篮球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就是当前就业市场的“潜规则”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的诟病。当然,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本身也明白不能用往日的就业观念来衡量今天的就业形势,也知道自身期望值太高是不能实现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所调查的篮球专业毕业生认为只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念,顺利实现就业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统计数据为:篮球专业就业竞争的心态数据省内对男生为2.3,对女生为1.4;省外对男生为2.13,对女生为1.6)

以上就业竞争的心态数据表明,生源地与性别不同的学生就业竞争心态不同,省内生源比省外生源更具信心,这其中原因主要是省内生源相对来说具有地方优势,省内生源社会关系相对来说要广,自然就业“门路”就较宽。同时男生比女生更具信心。总体上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向于“较有信心。”由此可看出,当前吉林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还是有一定的心理优势的。

表2 如果暂时未能就业,将如何面对的统计情况

由表2可看出,当前篮球专业的毕业生暂时未能实现就业时,选择“查找原因,继续寻找”的占了 41.9%,这反应了毕业生对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已经能够立志对待,认识到毕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找到一份工作,对于寻找工作时间的延长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是毕业生心理成熟的表现。还有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究生,希望能够深造,这一点也许与我院具有硕士学历授予资格有一定关系。

3.2 就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本次调查,将篮球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归结为7项,调查的结果见表3。

表3 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分析

由表3的结果表明,篮球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前三项是:“经济收入”,占44%;二是“工作地区”,占20.4%;三是“兴趣专长”,占19.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篮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和个人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总体上以个人的价值取向为主,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这种心态折射出当今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巨大影响。“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多数毕业生的心理。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22%的学生选择“国家建设的需要”。这有可能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交了一定的学费,毕业后选择自然是自己的个人行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理所当然。可见,当前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力度有待加强。

从表4可以看出,毕业生对经济收入的重视,那么他们对毕业之后的薪金期望值是多少呢?(见表4)

表4 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

由表4的数据表明,有38.7%的毕业生月收入期望在1000-2000元,有35.4%的毕业生月收入期望在2000-3000元,而只有 13.9%的毕业生月收入在期望3000-4000元,另外有4.3%的毕业生月收入期望在4000元以上。由于调查的对象是吉林体育学院,以上的结果可能与吉林省的经济水平有关系,工资在两千左右比较合理。专业相同、能力相同的两位毕业生,如果在不同的地域可能有不同的薪金水平,一是由于地域差异,二是学校或者企业的差异,大学生就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3 就业范围的选择

本次调查将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按性质分为:高校、科研单位,中小学,企业。(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就业时首选就业单位统计

由表5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小学是2004届篮球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占到 48.3%,这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也与目前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师工作比较稳定有关系。其次,企业由于其良好的经济待遇和完善的培训制度对毕业生有普遍的吸引力,选择占到22.5%。而教育的最高学府,高校在体育院校篮球专业大学生择业时确受到冷落,这主要与目前高校扩招,尤其是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扩招,使得很多高校都抬高了体育教师的门槛,入职的基本要求都在硕士研究生以上,很多本科生也只能望尘莫及了。

表6 就业过程中,就业地区的选择情况

由表6的数据表明,有34.4%的毕业生选择在南方沿海城市就业,南方沿海城市成为毕业生的首选地区。还有 25.8%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业。这说明毕业生向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而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南方沿海地区就业,这与当地的优越地势和经济水平有关,其原因见表7。

表7 如果选择到南方沿海地区就业及原因统计情况

由表7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在南方沿海地区就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些地区经济条件好、收入高”、“喜欢这地区的经济方式”是毕业生选择在这些地方就业的主要原因。分别有 26.8%、27.9%、24.7%的毕业生选择此三项。这与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是相适应的,同时也与毕业生自身对物质条件和舒适环境的追求是相适应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毕业生对到中西部地区工作则持否定的态度。

4.结论

4.1 毕业生就业观念积极转变的方面

4.1.1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对整体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理智的认识,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懂得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以以前的传统就业观念来参与就业竞争。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对自己能够找到一个工作充满信心。

4.1.2 在毕业生就业去向的选择上,表示愿意自主创业,这说明,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今天,许多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开始转变,作为当代最具活力的群体,自然会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只要条件允许,则会毫不犹豫的投身到创业中。现在不论是社会还是在校学生都应该转变这一观念,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2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4.2.1 在就业动机中,“经济收入”仍然为毕业生首选考虑的因素,其次则是毕业生自身的“兴趣专长”。这与以前的调查研究基本一致。这说明大学生工作价值观总体上以个人的价值取向为主,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长此以往,社会则不可能健康的发展,损害的将是国家改革的大局。

4.2.2 毕业生在对就业范围的选择上,对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还是有很多学生停留在学校、事业单位。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选择更为突出,以南方沿海地区为例,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关注,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基本都不感兴趣。在就业的这个过程之中,抱着这样想法的学生很可能错过很多就业机会,人为的造成就业紧张和人才的流失。

[1]菲利普.库姆斯著,赵宝恒、李环等译.世界教育危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顾冠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应答[J].教育研究,1996(1).

[3]黄竹杭.对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4]廖泉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0.

[5]周志雄.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6]苏明理,李靖等.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未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刘献国.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游俊.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

[9]韩勤英等.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与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10]霍红,欧雪松,蒲鸿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11]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单子罡(1981-),男,吉林辽源人,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东北电力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2010-03-14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观念篮球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健康观念治疗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