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期”江苏省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0-10-24吕广霞
吕广霞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后奥运期”江苏省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吕广霞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针对江苏省高校没有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专业教材及专职教师;开展奥林匹克文化讲座及活动不多,效果不理想;学生渴求奥林匹克文化知识,但缺乏相应教育等问题。建议学校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加强高校奥林匹克教材的编写、开设与奥林匹克文化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等措施,以满足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需要。
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研究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圆满地落下帷幕,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成功地做到了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一届真正的不同凡响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奥林匹克运动将会得到更大规模地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将会更广泛地弘扬,为了使奥林匹克运动给中国留下一笔丰富宝贵的遗产,就必须要倡导奥运精神、宣扬人文奥运理念,重视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价值的开发。
截止2008年江苏省有普通高校121所,在校生139.53万人,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省,本文通过对“后奥运期”江苏省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探讨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在江苏高校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地建议,以期对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后奥运期”江苏省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江苏省12所高校的在校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和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对抽样普通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访谈法:2008年9月至12月走访了抽样的部分高校,在拟定的访谈提纲内容指导下与其体育部门领导、专家、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座谈,就“后奥运期”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咨询与调研。
(4)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常规统计处理,并应用相关专业理论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后奥运期”江苏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情况。
(1)学校对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经过调查,有87.1%的学生认为高校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不重视,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在江苏省高校开展得不理想,学生因就业压力需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自己“充电”。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自然也成为不被重视的内容;因为,体育课一直是不被重视的学科,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自然得不到重视。
表1 奥林匹克课程的开设情况表 (N=575)
调查表明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满足程度不高,满足的仅有 12%。分析得知,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来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
北京奥运会后,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持积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表1显示,由于现阶段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和课时数较少,师资力量极为薄弱,教育的形式单调,专业教材及出版物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状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全方位、深层次的需求。
目前江苏省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文化讲座及活动情况并不理想(图1)。学校组织奥林匹克文化活动方面,偶尔组织的37.1%,基本没有组织的 25.4%,这和学生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与相关单位和奥运专家、学者合作,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教学和讲座。
图1 江苏省高校组织奥林匹克文化活动情况调查图
(2)“后奥运期”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需求。
表2 学生了解奥林匹克文化的渠道表(N=575)
由表2显示,有81.9%的学生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奥林匹克文化的;报刊杂志的利用率也很高,达到了 60.1%;目前较为先进的网络利用率仅占46.1%;广播占28.3%;教师教授和其它渠道利用率更低,只有7.5%和10.2%。媒体传播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业的高速发展,为我们了解奥林匹克文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但调查显示,我们对于现代媒体的利用并不充分。传统的媒体宣传手段如电视和报刊杂志的利用率很高,而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网络还不到一半。可见,在宣传和普及方面,媒体的利用潜力还很大,有充足的发展空间,能更好地为普及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服务。
表3 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需求情况频数表(N=575)
由表3可知,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科技两方面,需求比例达到71.2%和51.5%;对教育方面的需求比例为31.8%;对传媒方面的需求比例为34.9%;对政治和其他相关方面的需求度比较低,分别为29.8%和13.1%。学生对奥运与经济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北京奥运会所具有的经济潜力及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地位,应该对学生的经济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保持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2.2 “后奥运期”大学生掌握奥林匹克文化知识情况。
表4 学生了解奥林匹克文化的主动性(N=575)
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已体会到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奥林匹克文化知识重要的占到79.1%,仅有4.8%认为奥林匹克文化知识不重要。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知识很感兴趣,愿意主动了解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学生达到 79.5%。他们参加奥林匹克文化讲座的积极性也很高,愿意参加讲座的人数占60.1%(表4)。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奥林匹克的发源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等有关奥林匹克文化的历史知识方面,有 90.5%的人了解。这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关注程度。他们关心世界的发展,关心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奥林匹克运动恰恰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建议
3.1 目前江苏省高校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以满足学生需求,教育形式单一,缺乏专业教材及专职教师;开展讲座及活动不多,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知识渴求,但缺乏相应的教育;高校没有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为普及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服务。
3.2 高校应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与奥运宗旨、精神、理念的教育;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使他们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发展要求。
3.3 加强高校奥林匹克教材的编写,开设与奥林匹克文化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满足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需要;注意学校媒体报道的倾向性,加强在社会和伦理价值方面的报道力度;“寓教于体”,广泛开展实践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实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
[1]李颍川.北京奥运会与奥林匹克教育[J].北京2008奥运论坛,2003(5).
[2]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裴永杰,聂东风.高效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3(9).
[4]彭永捷.人文奥运[M].东方出版社,2003.
[5]杨春玲.浅论奥林匹克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论,2004(11).
吕广霞(1984-),女,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2007级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员训练学。
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