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010-08-15朱世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朱世敏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试论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朱世敏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树立新的观念,在人力资源规划、激励以及环境等方面引入新的机制,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导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建立适合教职工发展的内部环境,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与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在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发挥创造性劳动的群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个运行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方式已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为了适应并促进教育的正常和良性发展,使学校教育能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合拍,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导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从而在各个方面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呢?本人认为应该确立以下四种意识。

第一,确立“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我们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决定性的资源。我们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围绕人这一要素,为教职工创造各种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就是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体是教师队伍,当学校内的教职工受到尊重时,他们就能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有积极性,对于其能力的发挥程度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人的能力只有在他感兴趣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首先就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让管理充满人性。每位教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人的需要,不仅是本能性的,同时也是社会性的;不仅是物质性的,同时也是精神性的。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些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以教师个人的发展前途为本,树立人文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教师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使管理者和教师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利益共同体,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管理中真正体现出,学校与教师关系的新模式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要建立健全人才规划机制

人才规划机制是指在企业的现状条件下,对发现人才、培育人才起推动、协调和控制等作用的方法。通过人才规划可以使人才明确自己的任务、工作职责和目标,提高知识和技能,具备与实现企业目标相适应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学校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人才规划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我们应根据学校发展定位、规模和任务,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引进的长远规划,同时要制定出具体的中、短期实施计划。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组成结构,包括年龄层次、专业特长等。要把引进、培养和保持优秀人才放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首位,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吸引的规划工作,以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学校的发展,形成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

在制定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可以把人员配置图用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形成的理想效果是,学校内无论哪一个位置都能找到合适的继任者,这个潜在继任者要么已经满足了这个岗位的需求,要么正在为满足这个岗位的需求而接受培训。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完全达到。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保证学校高效、连续性地运转。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从战略眼光来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工作轮换、酬薪机制、考核机制、精神激励机制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

传统人事管理所采取的激励方式,基本上以物质激励为主,激励手段单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应根据需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合理的需求都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多维交叉的教职工激励机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能动性,使教职工自觉自愿地以校为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更好的帮助学校实现战略目标。

为了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需做到以下几点:

1.要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要根据学校目标和工作任务,按照量才使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教职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可以说用好人才比选择人才更为关键。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工作轮换,给予更富挑战性的工作,从而使他们激发工作热情,并在完成一项工作后得到自我满足感、自我成就感。

2.要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细化劳动的数量、质量、性质的差异,按劳分配,让教职工尽其所能。

3.要完善高效准确的考核机制。引入现代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对学校领导、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廉全面进行考核,并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通过考核和评价为奖罚、聘任、晋升提供依据。

4.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管理者应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尊重、理解和关心教职工,以激发教职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第四,要不断创造良好人事环境

办好一所学校,要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努力,因此学校领导就要善于调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然而,一所学校的人事环境、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影响个人工作情绪和积极性发挥的决定因素。近几十年来,“人事关系理论”在国际上被推崇为科学,它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管理等问题,因此对学校管理问题,有人已把创建良好的人事环境视为重要课题。

一个良好的人事环境,能为教学、教研人员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术氛围;创建良好的人事环境,应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策,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二是资金投入,学校应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人才与队伍建设基金,鼓励在教学、科研上做出成绩的人才;三是设备,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武器装备,才能在战场上驰骋天下,一个学校要屹立众围,过硬的教学设备不可少;四是环境,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各个方面,要加强学校综合治理,美化、净化、绿化校园环境;五是感情投入,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广大员工能心情舒畅地工作,从而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总之,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学校战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它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系统工程。教育事业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组织、团体和企业,学校所推出的“产品”更为特殊,客观上更高地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层次及全体教职工有机配合,共同努力,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改革方式、创新思维,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适合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提升学校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

G40-058

A

1671-8275(2010)01-0083-02

2009-11-25

朱世敏(19642),男,安徽砀山人,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政工师。

责任编辑:之 者

猜你喜欢

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