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价值分析

2010-11-16郭洪侠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人文基础

赵 冬,郭洪侠,岳 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价值分析

赵 冬,郭洪侠,岳 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淮北 235000)

在国家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高等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审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学科教育价值,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价值分析

0 引言

在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到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然而,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作了相应修改,由于竞争和功利主义影响,高等数学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对高等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1 高职数学课对专业课的影响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类和经济类各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基础课,它同专业课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它不仅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关于学好高等数学对于学好专业课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相关分析法对高等数学与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得以证实;也可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从总体上说明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相互线性依赖关系。下面仅举一例:

以2005级物流专业共130名学生的成绩作为分析数据,公共基础课程变量为 x=(x1,x2,x3,x4,x5),其中分量依次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后继专业课程变量是 y=(y1,y2,y3,y4,y5,y6,y7,y8,y9,y10),其中分量依次为:基础会计、物流管理基础、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组织管理、应用统计、物流信息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法规知识、专业英语。

根据相关分析法,高等数学课与上述后继专业课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78、0.290、0.156、0.097、-0.077、-0.055、-0.008、0.193、0.146、0.003;

根据典型相关分析法,公共基础课程典型变量

后继专业课程典型变量

z1与 w1的相关系数是0.619,也就是说,第一公共基础课程综合变量z1对第一后继专业课程综合变量w1影响较大。而第一公共基础课程综合变量中,主要起作用的是x2-高等数学,x3-应用写作,x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后继专业课程综合变量中,主要起作用的 y1-基础会计,y2-物流管理基础,y3-仓储管理实务,y8-市场营销,y9-物流法律法规知识。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后继专业课程中的基础会计、物流管理基础、仓储管理实务、市场营销、物流法律法规知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

2 高职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到来,社会上愈来愈需求高素质、富有创造性的文理兼通式的复合型人才。数学作为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在人类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也是数学最显著的特点:第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应用着最普通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第二,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几乎任何一点技术的改进,都离不开或多或少复杂的计算”。特别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数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科学正朝着广泛应用数学的方向发展。在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培养数学学术人才,也不仅仅在于作为基础学科为其它学科提供支撑,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素质。高等数学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2]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需要通过适当的课程形式为主渠道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技术教育”,还应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具有相当的人文科学知识、自觉的人文关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和发展。[3]作为培养人才主战场的高职院校,已经看到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薄弱,充分认识到加强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普遍开设了高等数学这一基础课。

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大学生对高等数学“没有兴趣”,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究其原因:

第一,对数学的人文价值认识不够,教学中没有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数学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文化,它有着相当大的人文价值。数学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科学态度、科学地认识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过于狭隘地理解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过多地关注其职业技能而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大量事实已经说明,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优势。高职学生在缺少高学历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质如果低就可能片面逐物,唯利是图,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即使其由于对某项技术操作表现出了较娴熟的技艺而得到录用,但由于其人文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如果学校再不有意识地强化人文教育,其学生很可能沦为“实用主义”的奴隶。[4]

第二,对数学应用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表现在数学内容的应用背景被形式化的演绎系统所掩盖,在教学中难以暴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对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不够。此外,我们在作业和考核中也没有给以应有的导向。因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教学评价手段落后,不能体现教学评价的真正价值,只涉及考试问题。试题的类型基本上是书中例题和习题的翻版,缺乏开放题和应用题,以及考查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难以反映出“问题解决”的模式。

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标准,加强应用性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淡化运算技巧的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揭示数学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5]

3 高职数学教育的德育价值和美育价值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首先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明确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理性的学科;第三,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严谨的态度、求实精神、批判精神、自主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折能力等。[6]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通过挖掘数学内容内蕴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寓思想教育于智育之中。简单地说,就是可以激励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热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如实践第一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否定之否定的观点。[7]教师若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运用唯物辩证观引导学生,加强哲学思想渗透,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掌握数学科学的精髓,发现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一个着重于思维方法和对客观世界系统认识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

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简单美(符号简单、形式简单、结构简单、方法简单);和谐美;对称美(形式对称、关系对称);奇异美。[9]

4 结论与建议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时代,这个时代典型的特点之一是计算机应用迅猛发展,二是数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更广泛的领域。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教育目标是什么?除了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就是素质教育。[10]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11]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要求、课时安排等问题,不仅要办出专业特色,还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使高职改革真正能为人才培养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件,使高职教育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1] 黄小玉.高职院校基础课成绩对专业课成绩影响的典型相关分析[J].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与实践,2008(1).

[2] 李君实.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新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

[3] 蔡文俊.人文数学课程开发的研究[J].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4).

[4] 李晓军.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1).

[5] 王存容.数学的文化价值和高等数学教育[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2).

[6] 赵喜来.试析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与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17).

[7] 袁建军.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M]//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9-272.

[8] 王娟.微积分教学中哲学思想的渗透[J].高等函授学报,2007,21(6).

[9] 苏海军.高等数学中的美学思想刍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

[10] 李以渝.试论数学教育的特形价值及对人的素质的影响[C].中华教育论文撷英,2003.

[11] 费伟劲,姚力民.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基础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17).

G420

A

1671-8275(2010)01-0089-02

2009-12-21

本文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数学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A-1)。

赵冬(19732),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张彩云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人文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