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主性的实证性动态研究
——以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例
2010-11-16杨保华
严 佳,杨保华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外语系,郑州巩义 451200)
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主性的实证性动态研究
——以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例
严 佳1,杨保华2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外语系,郑州巩义 451200)
随着国内三本院校的迅速发展,三本学生的学习成效问题逐渐成为关注问题。若能提早探明该群体大一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势必能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些许数据支持。
三本院校;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
0 引言
我国现有三本院校共计三百余所,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此形势之下,该群体学生成为我国教育生力军中强势受众也不足为怪。
但是,三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学生知识功底薄弱、自控能力差。因此,如何培养他们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提高学习自主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决绝的问题。毕竟,使学习者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不随教学群体的改变而改变。
大学生涯的第一年学习期是学生学习策略转变过程的关键期。因此,了解大一新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及其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进行今后四年的本科教育有着绝对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以量化的形式展现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以期为三本院校的因材施教提供些许数据支持。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09级英语专业本科层次教学班共94人中进行。男生12人(占总人数12.8%),女生82人(占总人数 87.2%),年龄从18岁到20岁不等。他们全部至少接受了七年以上的正规英语教育。
1.2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利用问卷形式。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等;第二部分55个问题,涉及受试者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采用李克特量表描述学生对问题控制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94分,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问卷涉及问题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问卷第二部分涉及项目分布
1.3 测试及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分析采用SPSS17.0,主要进行以下测试:①描述性统计,用Alpha值显示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自主性之间的信度系数。②分析性统计:使用平均值和标准差来显示该群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策略的使用偏好情况;使用皮尔逊系数体现该群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的相关关系。
2 调查数据分析
2.1 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内在一致性考察
我们根据学生选择的李克特量表系数分别计算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两部分的数值,并通过Alpha值计算各考察项间的内在连贯性。情况如下表:
当Alpha值达到0.5限时,信度值具有显著性。当该值介于0.5-08区间时,信度处于中等水平,考察具有现实意义。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各项数据都满足以上条件(0.618>0.5;0.767>0.5;0.791>0.5),该群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存在内在一致性,以下关于各分类内以及分类间相互关系的实验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于之前国总众多内学者所作试验数据相比,上表所显示的试验值处于低位,这也客观反映了三本院校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利用学习策略等方面逊色于一般本科院校的事实。
表2 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的Alpha值
2.2 学习自主性驱动力的分布情况
学习自主性的驱动力可表现为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归因,自信心,对教师的依赖等五个方面。根据问卷,将受试在这五方面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如下表。
表3自主学习能力项目间平均值与标准差
在学习自主性的各项目的考察中,数值9是个分水岭。从图表中不看看出,学习者的态度平均值超过9,达到10.450,表明三本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持积极态度。这对于三本院校的教育者而言,无疑是个启发点。同样,在关于学习动机项中,平均值9.656刚刚跨超过了数值9,也印证了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一普遍现象。在五小类考察项中,唯有归因的平均值低于9,通过翻阅调查问卷不难发现,该群体学生中多数认为后天努力更为重要,天赋不为英语能力的主要因素。五项考察项中,对教师角色的依赖性(26.221)平均值最高,其次为自信心(12.059)。而且这五项考察项的标准差非常低,大都小于2,说明这些情况在该群体学生中存在普遍性,体现三本院校学生的大体特点:自信心强,但学业目标不明确;态度虽然积极,但学习动机不凸显,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这些认识对三本院校的教学工作有着不小的启发意义。我们更应当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扩展其学习动机,充分借助他们的积极性,养成该群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开展学习活动。
2.3 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根据表1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我们也将学习策略分类,计算各类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观察三本院校层次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偏好情况。
表4 学习策略使用的分布情况表
从问卷的表现来看三本院校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平均值为30.265,以李克特量表中的中间值3计算,学生使用该策略的平均值超过30(每考察项中间值为3,认知策略环节共有10项考察项),且从标准差可以看出该群体学生在使用这一策略上并无太大变化。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方面,问卷所表现的平均值为56.885,低于60(每考察项中间值为3,元认知策略环节共有20项考察项),反映了三本院校层次学生并不善于该策略的使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欠缺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点是教师要在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涯中着力改造的地方。在使用社会和情感策略方面,问卷表现出来的平均值为27.641,远超过数值21(每考察项中间值为3,社会/情感策略环节共有7项考察项),这是三本院校学生的一个亮点,值得该群体的教育者给予高度重视。这些学生虽然基础差,高考成绩低于一般层次本科院校,但是该群体学生个性活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能力都较强,若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在实施教学任务时适量地辅助以交际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间的相关关系
众多学者认为学习者的兴趣、自信心、态度等能够有效促使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决定着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时效性和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Littlewood,1996)。那么,我们借助皮尔逊系数做一个双尾检测,探求一下三本院校大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5 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相关关系
表5展示了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中的相关关系,显著值设为.01。其中p=.000<.01,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539,表明该群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呈正相关关系,且r=.539,为强烈正相关。
由于这是一个双尾检测,说明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间的影响关系为双向。也就是说,针对该群体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提高能够改进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应用学习策略的熟练程度也将得到不断地完善。同时,学习策略的完善也能够提升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此,在三本院校中,我们也要推行自主学习建设,借助自主学习建设促使学生掌握多种学习策略,继而提升自我的语言能力。
3 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三本院校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之间也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学习自主性方面,该群体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信心,这是该群体学生的优势所在。在学习策略方面,该群体学生较擅长使用社会和情感策略,这一亮点值得教育者引起重视。
作为三本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该看到,三本院校的学生虽然有着知识功底薄弱、自控能力差的情况,但是同时,这类群体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社会新事物能力强,且善于交际、自信心强,因此如何利用三本院校学生这些特点,提升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三本院校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1] Littlewood,D.Freedomtolearnandcompulsionto interact:promotinglearnerautonomythroughtheuse ofinformationsystemsandinformationtechnologies[A].InR.Pemberton,etal.(eds.)TakingCon2 trol:AutonomyinLanguageLearning[C].Hong 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96:204.
[2]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
[3] 方永彬.大学理科新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65-69.
[4] 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6):43-48.
G420
A
1671-8275(2010)01-0091-03
2009-11-1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现代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JKGHAG-0169)。
1.严佳 (19832),女,河南洛阳人,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2.杨保华(19832),男,河南平舆人,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之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