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中的词语内涵意义的理解
2010-08-15李玲
李 玲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跨文化语境中的词语内涵意义的理解
李 玲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本章试图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词语内涵意义,探讨了影响词语内涵意义理解的主要文化因素,并进一步对比分析词语内涵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对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对词语内涵意义的正确理解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文化语境;词语;内涵意义;理解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表征,一个民族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及风俗习惯等,无不在其语言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切首先体现在词汇方面。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的工具。词汇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成员,如习语(包括成语、典故、谚语等)更是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蕴涵着一个民族极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词语内涵意义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际活动日渐频繁,词语作为人们传达信息,表达思想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意义,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的内涵意义,从而导致交际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探讨词语内涵意义的性质与特征,并进一步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寻求如何获得对词汇内涵意义的正确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他在研究语言时曾提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脱离了语境,语义即不存在。”他把语境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语境;另一类是情景语境。[1]文化语境是决定语言所指的大的环境。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包括当时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还包括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语用学的研究不断深深入和发展,文化语境的范围也逐渐变得宽泛了。诸如殖民、贩奴、性歧视、犯罪等社会现象都被纳入其中。
二、词语的内涵意义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Richards et al,2000)的定义是“词或片语的基本意义之外的意义。表示人们对词或片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所怀有的情感或所持的态度”。词语的内涵意义不等同于其基本意义,它不是字面的或客观的意义。它必须通过概念意义间接表达或反映语言对事物的褒贬或价值取舍等情感或态度倾向,因而又被称为“附加意义”。[2]
词语的内涵意义可以因人而异,因不同的年龄而异,也可以因不同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例如gay的概念含义是cheerful(快乐)、merry(愉快)、happy(开心)。但在艾滋病日益泛滥的今日gay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同性恋”,即homo-sexual。而这种联想对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人来说是很难产生共鸣的。
又如“文革”前后人们对“小姐”“老板”等用词观念的转变。有的学者把词语内涵的上述特征概括为民族性和动态性[3]。
三、文化语境与词语内涵意义的理解
绝大部分词语的使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语境出现的。语境不仅确定内涵意义,也给词语内涵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即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有一定的内涵意义,特殊的语境造就特殊的内涵意义,词语内涵意义的理解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自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观念和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1.自然环境。
中国和英国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对自然生活环境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反映在语言上,也就造成了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东风盛行于春天,而且是从温暖的热带海洋吹来,因而“东风”会使人想到“温暖、春天、春风”等美好的含义,能使万物复苏,草木生长,因此有“东风变梅柳,万物生春光”的诗句。与之完全不同的是,英国位于欧亚大陆的西北,西风是从大西洋徐徐而来,温暖而湿润,恰似中国的东风。所以有 John Milton的“And west winds with misty wing”(带着芳香翅膀的西风),John Mansfield的“It’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full of birds’cries”(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等等。又如“美国英语的prairie(大草原),canyon(大峡谷),英国英语的moor(沼泽),heath(荒野),这些都是表示一个国家独有的社会、自然现象的词语”[4]。
2.生活方式。
生产生活也是词汇丰富内涵意义的一个重要源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也在语言中有所反映,从而形成了另一类的内涵意义。在英语中如“山羊”和“绵羊”在汉语中很少加以区别,而英语中的sheep和goat两词的区分十分严格。在英国sheep是温驯善良的象征,goat为淫荡邪恶的代表,甚至the sheep and the goat这一成语当“好人与坏人”讲。这是因为以耕作业为主的汉民族对牧羊很少重视,而英国人向来重视畜牧业,尤其以牧羊为主。能提供羊毛,换来财富的绵羊本来就在英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加之性格温驯,所以受人偏爱;而山羊性情好斗,雄性尾部散发恶臭,在希腊神话中好色淫乱的“森林之神”也是长着山羊腿的怪物,因而让人嫌恶。[5]
3.民族习惯和民族心理。
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相同事物的看法,因而使一些词汇产生了不同的内涵意义。比如:“狗”在英汉文化中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西方人对狗情有独钟,认为狗是人的忠实朋友,将狗视为宠物倍加爱护。英语中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语句,大多含有褒义: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都有走运的那一天)
You are a lucky dog.(你这家伙真幸运)
Love me,lovemy dog.(爱屋及乌)
但中国人却不如西方人那样喜爱狗。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多含有贬义。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狐朋狗友、走狗、狗急跳墙、狗腿子、狗拿耗子等等。由于受到各自民族心理的影响,中国人说英语时很少会用到与dog有关的语句。而英美人在与中国人交际时说“You are a lucky dog”,那是向对方表达一种羡慕的心情,但这句话并不会引起中国人的好感。
英汉语言中许多这样的词语展示了各自不同的社会层面,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寓意和内涵。英语和汉语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他们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很多概念意义上相同的词汇在内涵意义上表现出差异。
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的不对应。
对于两种文化中的共有事物,两个民族由于文化传统中价值观念的不同,反映在词汇上为感情色彩的差异和词义的褒贬不一。以“农民”(peasant)一词为例,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农民”这个概念的含义是: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人民。农民也是国家的主人,而且中国农民还以朴实勤劳的品格著称,所以汉语里的“农民”一词不带任何贬义色彩,而英语里的“peasant”一词通常是指第三世界国家中贫困、无知、社会地位低下的农民。该词甚至还带有“乡巴佬”的语义色彩。与peasant相对应的另一个词是landlord(地主)。在现代汉语中,“地主”一词的含义则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主的人”。一说到地主,我们无不表示痛恨,这种强烈的感情,英语peasant一词是体现不出来的。
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反或矛盾。
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类词主要是指动植物及鸟类概念,其真正意义是两个民族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联想。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传说中的动物“龙”。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真龙天子”过去世代被奉若神明,顶礼膜拜。而且“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和崇尚真正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画龙点睛、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与之相反,“龙(dragon)”给英美人的印象却很可怕,据《圣经》记载,“龙”是罪恶的象征,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用dragon喻人常含贬义。在 Collins Co 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中如此解释: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如果你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两种文化对“龙”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内涵意义。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弄清词语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交际中的冲突。因此,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相应的文化知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尤其是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词汇的读音及其相对应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要从词语的历史文化典故入手,使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词汇含义的表层,而是深入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增强学生对英语中富含文化意义词汇的理解,减少或排除因文化语境不同而导致的词义理解障碍。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业菊.词汇文化语义:民族性与动态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43-46.
[4] 汪榕培.英语词汇的国别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28-32.
[5] 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ds’Connotative Meanings in the Cross-Cultural Con text
Li 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word connotative meaning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al context and discuss the major cultural facto rs influe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d connotative meaning.It further compares the manifestations of word connotative meani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trastingly,therefore,it is meaningful and helpful i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word connotative meaning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context of culture;word;connotative meaning;understanding
H313
A
1671-2544(2010)增-0068-03
2010-06-21
李 玲(1982— ),女,湖北汉川人,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余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