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评胡友峰著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2010-08-15党圣元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判断力先验康德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2488)

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评胡友峰著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2488)

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一书从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重构了康德美学体系,从自然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先验美学体系,从自由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本体论美学,并将康德美学的主旨概括为“自然与自由和谐论”,这是新世纪以来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自然;自由;康德美学体系

康德哲学素来以难解称著,康德美学更是难懂,因为要懂康德美学必须要懂康德哲学。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国维不欣赏康德的思辨是有道理的。在康德美学进入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早期对康德美学进行研究的有王国维、蔡元培。虽然王国维写下了《康德像赞》,介绍了康德哲学思想的精华,但还是没有真正读懂康德。因而康德初入中国阶段,真正读懂康德美学思想的要算蔡元培先生,他的“以美育代宗教学说”,显然是得益于康德。这之后,周辅成先生写的《康德的审美哲学》和吕徵先生的《康德之美学思想》对康德美学思想的推进皆有所裨益。新中国前30年,由于国内的政治气氛,康德研究受到了冷落,被当成唯心主义的祖师而被批判,继续认真研究康德哲学者除贺麟和朱光潜外,几乎没有人,因而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的出版,对国内康德哲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李泽厚通过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去解释康德的主体性哲学,既阐释了康德,又解构了康德,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一套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理论。

新时期以来,康德美学研究出现“井喷”的态势,每年都有几十篇研究康德美学的论文问世,研究康德美学的专著也有十部之多。比如曹俊峰的《康德美学引论》、朱志荣的博士论文《康德美学思想研究》、戴茂堂的《超越自然主义——康德美学的现象学视野》、张正文的《从古典到现代——康德美学研究》、申扶民的《自由的审美之路:康德美学研究》等,这些著作对推进康德美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对康德美学体系的系统研究,以及对康德局部思想的深入发掘等方面。但是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国内的康德研究刚刚开始。”正在规范的康德研究还需要深入。

从这个意义上说,胡友峰博士的专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就不是康德美学研究中可有可无的一本。该著作打破了从康德《判断力批判》文本出发的研究方法,而是将康德美学放入到康德哲学体系之中进行探究。《纯粹理性批判》讨论的是自然概念问题,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对自然概念的阐释论证了作为科学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实践理性批判》讨论的自由概念问题,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对自由与道德的互证说明了“人的道德行为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那么,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是否抛弃了自然与自由概念重起炉灶去研究美学和目的论问题呢?友峰博士在《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一书中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康德美学并没有抛弃这两个核心概念,而是对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新的阐发。这种新的阐发的核心观念是,康德美学中的自然是目的论自然,康德美学中的自由是分为三个层次的,经验层面的自由感、先验层面的审美共同感和超验层面的实践理性。

从全书的内容来看,友峰博士非常具有历史感。对每一个问题的历史渊源都作了勾勒。在写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之前,先分析了康德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并且专门分一个章节来写康德之前的西方哲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的演变史,这样当我们看到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时就不会觉得突兀。在分析康德的自由感时,阐释了自由感的理论渊源;在分析审美共通感的时候,也分析了审美共通感的渊源。这样,就可以看出该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对该问题的解释就有了一个深厚的历史积淀。

从全书的框架结构来看,该著作从康德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重建了康德的美学体系。从自然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先验美学体系。康德美学是其先验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康德美学的先验特质一直在学术界没有清晰的界定。该著作从《判断力批判》的下卷出发,从“目的论自然的发现”到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纠正康德美学研究中习惯认为“目的论判断力批判”是“审美判断力批判”的附庸的观点,正是目的论自然的发现,才找到审美判断力的先验原理“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而先天原理的发现才使判断力批判成为可能,审美才能够具有普遍必然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就成为康德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康德在自然美中就深入地论证了康德美学的核心问题“先验美学是如何可能的”,从而对自然美的理解就成为解释康德先验美学特质的一个路径。因而“目的论自然”到“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再到“自然美”的论述就形成了康德先验美学中一条隐含着的内在逻辑,其内在理路就是康德的先验美学方法论。该部分写得神采飞扬,对康德美学的细微之处与康德美学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理解康德美学的先验特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自由观念出发重建了康德美学的本体论,该著作通过对康德美学中自由观念三个层次的解析,形成对康德美学中“自由观念”的一种新的解释思路。即在经验层面上审美自由表现为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感,而在先验的层面上审美自由则表现为审美共通感,在超验的层面上审美自由则又表现为对实践理性的追求,而康德审美自由的最终目标则是建构以“自由”为核心的实践理性本体论美学。这可以说是对康德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这种突破表现在友峰博士通过“自然”与“自由”两个康德美学的关键词重建了康德美学,而不是依据康德《判断力批判》文本所展示的那样去做“美的分析”研究、“崇高的分析”研究和艺术论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友峰的著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康德美学的分析,在分析了康德美学主题是“自然与自由和谐论”之后,著作将“自然与自由和谐论”与中国当代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进行了对话,这种对话非常有意思,它将康德美学的意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康德美学作为美学独立的宣言书,其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美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以及美学基本问题的设立和美学先验方法论的应用,在美学史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也有必要回到康德中去寻找资源,因而从康德美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建构的方法论之误,中国当代美学自然观与自由观的演变历程、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论争的得失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利弊等等,这些都是康德美学对我们当代美学建设的意义所在。该著作对这方面的分析非常深刻。康德美学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著作专题分析了这种影响:康德通过现象界和物自体的设立对西方现代的科学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美学上,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席勒都受到了康德的影响。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美学,从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以及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都有着康德美学的影子。通过这种分析,康德美学的深刻影响就被揭示出来了。

当然,康德美学研究问题很多、所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泛,理论上的晦涩、网络状的结构,问题丛生而又博大精深,加上翻译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加增加了国内研究者的难度。这一方面要求研究者要有相当强的哲学功底和思辨能力,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占有相当多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外文的研究资料。友峰博士没有退缩,他运用自己较强的思辨能力去解读康德,对康德美学的解释也是新意迭出,但是在对外文资料的引用方面还有待加强。但是瑕不掩瑜,《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对康德美学研究的推进是不容置疑的,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康德美学研究的最新收获。友峰博士还很年轻,未来的学术道路也很漫长,希望他在将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B516.31<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009-9530(2010)06-0124-02

2010-07-15

党圣元(1955-),男,陕西子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判断力先验康德
基于无噪图像块先验的MRI低秩分解去噪算法研究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艺术百家
基于自适应块组割先验的噪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基于平滑先验法的被动声信号趋势项消除
环境会影响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