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奠基、创制——毛泽东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开拓性贡献

2010-08-15陈睦富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陈睦富

(咸宁学院 组织部统战部;湖北 咸宁 437100)

开国、奠基、创制
——毛泽东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开拓性贡献

陈睦富

(咸宁学院 组织部统战部;湖北 咸宁 43710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开国领袖的奠基杰作,是在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国家与政党学说的伟大创举,是当今世界形态各异的政党制度中的奇葩。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开国领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份厚重的政治历史遗产,作为一个有着成功经验和沉重教训的世纪课题,对它的探索与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毛泽东;共产党;国情;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无疑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转折时刻之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的设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本身表明决不可能由任何人先验地或一次地完成。回望当年毛泽东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以宏大的气魄迎接新中国诞生所做的开拓性抉择,无不令人为之神往,人们至今仍对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最初的奠基性创举中所展现出的高瞻远瞩而感佩不已。

一、多党合作:建构民主政治路径的抉择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客观存在,各民主党派就是这些阶级、阶层的政治代表。各民主党派形成时期的政治纲领,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它们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对于一切革命的人们,是决不排斥的,我们将和所有愿意抗日到底的阶段、阶层、政党、政团以及个人,坚持统一战线,实行长期合作。”[1]P6831945年4月,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2]P1062在这里,毛泽东初步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党合作问题。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毛泽东关于抗战胜利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几个阶级、几个政党合作共事的联合政府的愿望未能实现。但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内,毛泽东倡导的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了贯彻执行。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3]P1437

中共在抗战胜利以后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与各民主党派共同进行的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斗争,可视为实现毛泽东勾画的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建国这一蓝图的最初尝试和预演。

抗日战争胜利伊始,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也是中共党派关系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由于战后世界民主潮流的影响和推动,随着国内人民民主运动的开展和高涨,同时也经过了自身长期的酝酿、分化、组合,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主要的民主党派先后形成和建立,此后积极参与新中国开国筹建工作并一直与共产党亲密合作至今。这些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是广泛的,成分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著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二是从国民党内分化出来的民主派、反对派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包括爱国华侨及台胞、台属;三是革命知识分子,主要是进步学者、教授、专家、新闻工作者,以及少数共产党员。可见,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上述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和平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具有阶级联盟特点的政党。

毛泽东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成立给予了直接支持和巨大帮助。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紧张时期,极其广泛地接触了各界民主人士,宣传党的主张,共谋国事,展示了中共真心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使人们对中共及其领袖人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毛泽东曾3次造访民主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在有着“民主之家”美誉的“特园”,与张澜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深谈,勉励大家说,今天,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生活在“民主之国”。并为特园主人题词“光明在望”。在红岩村会见许德衍夫妇时,毛泽东建议他们把进步科教文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科学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由此促成了不久后“九三学社”的正式成立。《双十协定》和国共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后,中共代表团与中国民主同盟互相支持。在代表名额的分配问题上,共产党为了挫败国民党的阴谋,顾全大局,主动让出名额支持民盟,使得民盟深受感动,保证了中共代表与民主党派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联合行动。政治协商会议后,在为维护会议成果的诸如较场口事件、下关惨案、李闻惨案以及“国民大会”等各项斗争中,中共成功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武器,团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五一”口号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迅即响应中共号召。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谭平山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联名致电毛泽东并转解放区全体同胞,指出:“南京独裁者窃权卖国,史无前例。”“贵党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五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适合人民时势的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4]P306为“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同时,他们并向国内外各界暨海外侨胞发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同月,台湾民主政治同盟,以及在上海处于地下状态的民主建国会中央亦通过决议,响应中共号召。

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各民主党派已经认同并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已经承认并拥护中共的领导地位,中共在多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已经历史地形成和确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多党合作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囿于理论,墨守成规,在艰难的斗争中终于迎来了建立新中国的曙光,找到既适合现实政治需要,又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建国方案。

二、多党合作:开国创制的重要原则

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能否与资产阶级共享政权?共产党能否在政权上同民主党派合作?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在筹划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做了大量理论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其中关于确立多党合作开国建政原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奠基工作。

思想理论上,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阐明了革命胜利后的国家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提出了中共在革命胜利后同党外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3]P1435“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3]P1436-1437他提醒全党“认真的检讨和正确的认识”党内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门主义作风所养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并没有完全克服,在1947年各根据地土地改革高潮中又曾出现的对待党外民主人士的不正确态度[3]P1437,并告诫“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3]P1437。这不仅对统一胜利前夕的全党的思想认识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开国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确定及中央人民政府人员组成的重要指导原则。组织上,为了筹备召开新政协,1948年下半年起,在中共中央直接部署、周恩来亲自组织下,一大批尚在香港和国统区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经由中共华南分局、香港工委和中共地下组织接出并安全护送,先后来到东北、华北解放区。这就为新政协的顺利召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开国建政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从制度的层面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在开国时期得到了最初的确立。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由于政协的成立和政权的建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长期合作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最终有了一个得以实现和体现的平台与载体。新政协极其广泛的代表阵容,从组织上充分反映了中国近代百年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复杂曲折的革命历程。毛泽东在看了中央统战部报送的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的表册后,曾经风趣地说,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5]P44。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是充分体现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真诚合作的会议,使多党合作成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里程碑。

首先,新政协“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6]。46个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协商决定的参加单位中,共产党代表约占44%,各民主党派代表约占30%,无党派代表约占26%;民盟、民革与共产党的代表名额相等,均为16名正式代表,2名候补代表。

其次,各党派始终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真诚合作。政协开幕的第一天,刘少奇代表共产党在会上发言,阐明了多党合作必须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并且充分表达了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平等合作的态度。在政协召开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以一个普通代表的身份,与其他党派代表一起讨论和协商国家大政方针,虚心听取各方代表的意见。各民主党派代表也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表现出极高的参政热情。

再次,从人民政协的重要成果看:《共同纲领》奠定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在序言和第十三条明确界定了政协的统一战线组织性质,规定在全国人大召开前,由它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在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则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国人大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案,从而使多党合作更具可操作性。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协商选举产生,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几个革命阶级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此外,还有一大批党外人士担任了部、院的副职。

人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历史的彻底结束和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正式确立。环顾二战以后的世界各国,中国这种独具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也不同于苏联的一党专政,而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新中国开国之初即已确立的这种中国政党制度,既是由特定的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斗争历程所决定,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开国领袖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国家与政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任重道远的世纪课题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正确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及政策的光辉成果,是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确立,为新民主主义转型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条件。

从中共党派历史关系看,中共从冲破“左”倾关门主义的束缚到争取中间党派政策的制定;从纠正“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错误到组成“浩浩荡荡、千千万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与各民主党派在反帝爱国斗争中的相互支援,到共同建国的亲密合作,党是一步步地纠正自身的错误,一步步地总结斗争的经验,才一步步地迈向开国辉煌的。在开国之初,毛泽东关于多党合作的正确思想和理论仍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在一些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他都及时做出过正确的决策,提出了正确的主张。

1949年至1950年之交,一些民主党派如九三学社、民进、民盟等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自己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准备和酝酿解散组织。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刚回到北京,听说此事,明确表示:民主党派不能取消,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7]P26-27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轻视和排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思想,以一根头发与一把头发的比喻,强调要充分重视民主党派的作用。他说:“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只有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不拔掉都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是联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这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就不可藐视。”[8]P6他在听取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汇报后,针对会议反映出来的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他强调指出:要充分看到民主党派的作用很大。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必须要民主党派。要搞好同他们的关系。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不应分厚薄。对他们要平等,不能莲花出水有高低[9]P62-63。1954年下半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了它曾经代行的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此后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组织原则如何界定?其地位、作用如何?如何开展工作?毛泽东为此在年底的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开会前专门召开了部分党内外人士座谈,对上述问题做了明确回答,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10]P633。他强调运用统一战线武器的意义,指出: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10]P635。

随着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中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同时发生着变化。那么,在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所设想的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还要不要民主党派?如何看待民主党派?如何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在中国应当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是否还有必要和理由继续存在下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及时阐明确定的重大现实政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没有囿于自己原有的结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存的思想。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错误,中共党内“以苏联为鉴戒”的思想更加明确了,这就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抛弃传统的社会主义一党制模式,勇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毛泽东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的政党体制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论证,使其多党合作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阐述“党和非党关系”时指出,我们和苏联不同。他们是打倒一切,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的办法,很少听到不同意见。“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P278。他提出“两个万岁”的思想。他说,“要有两个万岁,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5]P213。同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中,进一步把“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看作是中国的特点之一。他指出,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间题》讲话中,他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他说“为什么要让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同工人阶级政党长期共存呢?这是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6]。在涉及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健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郑重提出,中国与苏联不同的是,在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前、在进行“一化三改造”时需要统一战线,那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还要不要统一战线,还要不要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长期合作呢?当时,曾有人主张在新中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反对实行苏联的一党制。毛泽东尽管主张在外交上向苏联“一边倒”,讲要学习苏联,但他一直在考虑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立中国自己的政党制度,主张构建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多党制、又不同于苏联一党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以苏联为鉴并总结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中共执政治国的一项重要方针,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也进一步发展成为多党合作制度。中央统战部据此概括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同存在,互相监督,首先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的方针”[11]P818。周恩来在阐释这一方针时,曾形象地比喻: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11]P823。同年8月下旬,毛泽东在《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中,甚至有过“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的提

法[12]P143。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建立。“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是这一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根本原则、根本保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互相监督是这一政党制度的具体体现。多党合作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突破和扬弃,它区别于多党轮流执政的西方资产阶级多党制。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伟大创举,毛泽东为这一伟大创举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关于民主党派和多党合作的论述经受了长期历史的检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半个多世纪中,多党合作曾经走过了一段人所共知的、长达20年的风雨曲折历程,各民主党派被迫中断活动10年,中断全国代表大会近20年,全国政协中断工作10余年。从党派关系和政党制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后果的严重性远不仅仅限于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自身遭到的挫折甚至更大。从党的历史来看,由于处在掌握国家权力重器的执政地位,这段挫折造成的损失,甚至远甚于民主革命时期关门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党发出的关于克服对待党外民主人士的不正确态度“,这种态度只会使我党陷于孤立”[3]P1437的警告,不幸言中了,其教训极其深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党派又积极拥护党的正确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巨大贡献。1979年6月,邓小平在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宣布: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3]P186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民主党派和多党合作的一系列科学论述是对毛泽东思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的新局面。

政党是近代政治的产物,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的主流。中国的国情决定着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可能模仿或照搬别国的现成样式。在中国,如同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革命道路时必然历经挫折、教训才走向成功一样,在社会主义时期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也不可能没有挫折。在开国领袖的这份弥足珍贵的政治遗产和世纪课题面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8字方针扩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16字方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规定下来,这就为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开创中国当代多党合作的新篇章提供了指导和保证。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刘延东.历史从这里开始 -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五十周年[M].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1999.

[5]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6]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9.

[7]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全国历次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9]高化民.三代领导集体与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11]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

[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Founding and Institut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O Zedong’s Pioneering Contribution to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CHEN Mu-fu
(Organization Department&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Xianning University,Xianning437100,China)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determined by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It’s a masterpiece of the founding-state leaders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MAO Zedong,great pioneering work in the practice of Marxist united front,state and political party in China,novel flower in different forms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at present.Asone of the founders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leader found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O Zedong ha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This heavy political heritage,as a century project hav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heavy lessons,still need the everlasting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MAO Zedong;CCP;national conditions;multi-party cooperation;united front;political consultation

D62

A

1673-8861(2010)01-0017-05

2009-10-27

陈睦富(1965-),男,湖北建始人,咸宁学院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史教育。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