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0-08-15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主持人

于 海

(长沙广电集团,湖南长沙 4100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电视频道的增加,为受众提供的节目越来越丰富,节目主持人的数量也呈急剧上升之势。但是,一方面,由于频道改革和发展的节奏过快,地方电视台主持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难与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相比,既难以适应节目和受众的要求,更难以满足地方电视台长远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受制于地方电视台总体经营能力和有限的覆盖,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很难在经济收入和知名度上获得较好回报,很多地方电视台逐渐沦为为卫视和央视培养和输送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实验田和中转站。电视台如何建设好一支主持人队伍,应是当前地方电视台管理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电视台主持人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队伍年轻化。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上岗的主持人当中,从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占 86%,25岁以下的占 30%;从从业时间看,上节目的时间在 3年以内的占 40%;从政治条件看,党员约占 20%,团员约占50%,其它占 30%;从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足 40%,未经培训或仅经短期培训的近 90%。这些情况在以强调节目创新和风格时尚为特色的城市电视频道更为突出。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无论是编辑、记者、还是主持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的职称或职务,便很少出现在第一线,于是主持人这个岗位自然被视为年轻人锻炼晋升的平台。

2、来源非专业化。从我国电视界的现状看,节目主持人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播音员改当主持人;二是编辑、记者改当主持人;三是演员改当主持人;四是社会招聘来的主持人。由播音员改行的主持人是最常见的形态,他们大多沿袭着播音员的工作程序,前期采访由记者来做,节目的主题由编导来想,主要的串联词由编辑来写,主持人对所主持节目的内容不甚了解,主持语言生硬、呆板、言不由衷,令观众生厌。而社会招聘的主持人,往往是应节目的需要临时聘请,主要考虑的是主持人个人的“偏才”或知名度,这样的节目往往一开始能形成很好的收视效果,但随着节目改进、受众的熟悉以及主持人功底上的不足,往往最后导致节目收视率下滑[1]。

3、职业追求淡漠化。近年来,很多地方电视台最受人诟病的就是节目内容的低俗和节目形态的粗糙,在强大的收视压力下,地方电视台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投入,不惜降低节目品味,把一些低俗的字眼用到节目当中,语言追求港台化,形象打扮庸俗化,主持人像一个个失去自我的木偶,插科打诨,为节目效果添油加醋,乐此不疲。甚至连中央台个别曾经为我国的电视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主持人,也不惜放下架子,以 “作秀”发挥“余热”,更勿论很多尚处于事业之初、还没有形成明确职业意识的地方电视台主持人了。

二、地方电视台主持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重选拔轻培养和重外表轻内涵的用人理念。由于受到地方电视台地域的局限性和待遇等问题的现实影响,地方电视台一般很难招到科班出身或者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主持人。因此,地方电视台录用主持人时往往偏重形象、声音和表达等外在素质,而忽视了其内涵,加之有些现有主持人不能用高水平、新观念要求自己,节目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节目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往往体现的是选择的随意和行政的干预,这种选择和干预造成节目改版成了家常便饭,主持人不得不经常疲于应付节目转型。由选拔机制形成的缺陷又造成了把当主持认定为吃 “青春饭”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在地方电视台主持人队伍中非常常见。

2、职业精神的流失和角色定位模糊。每一个品牌主持人在观众心中都是一个独特的角色扮演者。如央视的鞠萍,虽然历经岁月,依然是孩子们心目中当然的 “孩子王”;同样,以知识女性为特点的杨澜,无论主持什么节目,透露的都是鲜明的理性和睿智的思辩。然而,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鲜有风格鲜明的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众与电视传媒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从以前的受众需要看电视变成了电视需要观众看。而这时,收视率成了考核电视节目的重要指标,作为电视节目最容易为观众所感知的节目主持人,也往往承担了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既容易放任自己的主持风格“随风而动”,也容易受到诱惑离职跳槽,更有甚者把炒作 “绯闻”和 “丑闻”作为提升自己知名度的绝招。

3、缺少专业的岗位培训和长期的职业规划。有一些地方电视台,因为缺少系统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的职业规划,一些主持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得到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一些主持人将进修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历视为岗位培训,但殊不知这和主持人职业发展及主持人成长关联并不大。绝大多数的主持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觉得 “入不敷出、力不从心”,无法在岗位上 “持续发力”,只能最终选择改行。据笔者了解,能够在工作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仍能坚守主持岗位的主持人很少,多数人都选择做记者、广告、制片人或者从事行政工作。所以许多地方电视台都陷入这样的怪圈:一方面栏目缺少合适优秀的主持人,到处去寻找选拔主持人;另一方面,台内主持人转行者甚众,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2]

三、加强地方台电视主持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走出 “形象至上”的选拔误区,理性科学地把握选拔标准。“现在的主持人遴选机制,很大程度上还是希望选择那些形象比较漂亮、说话比较利索的人,也就是说对外在的条件注意得太多,但对内在的条件注意得比较少,而观众更多关注的不是他的相貌,而是他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内容,所以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要有更大的开拓空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这番话指出了当前主持人选拔上存在着急功近利,只看重表层素质等问题,同时也道出了观众对职业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期待。“作为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人,主持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及出镜条件是一个显性的基础,其中‘阅历的丰富、内涵外化的智慧、创新能力、与人沟通的亲和力'应成为重中之重的考核内容。”[2]因此,对于主持人的选拔要尽可能做到重点选拔那些有社会阅历和生活感悟的,重视其人文涵养、人格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主持人回归到 “服务受众、引导认识、净化情趣、提升审美”的本质上来。

2、强调主持人的品格修养和职业素养。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因此,对主持人道德方面提出一些高标准,在主持人的心灵深处设下一道 “道德门槛”,是其特定工作岗位的必然要求。

(1)加强政治信念的培养。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节目主持人,必须在政治上保持坚定,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作为主持人还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对我们党的领导、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坚定的信念,充满信心。自己有崇高的信念,才能够影响广大受众。

(2)注重敬业精神的修养。一个节目主持人,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实现自我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未能抵制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把主持当成 “走穴”,甚至利用主持人的身份进行钱权交易。因此,培养电视主持人的敬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央视主持人康辉在 《新闻 30分》栏目出镜时,由于感冒流着鼻涕播报新闻而不动声色,这个无意中出现的“难堪”镜头不仅没有引来观众的炮轰,反而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褒奖,原因就在于体现了一个优秀节目主持人关键时刻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3)强调职业能力的涵养。电视主持人要做好节目必须做到 “学无止境”,成为专家和杂家。特别是地方电视台的年轻主持人,绝不能把这个岗位等闲视之,要通过博学适应各类节目的需求。比如,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以严肃、庄重、大气的形象展示给观众;谈话类节目要求主持人有广博的知识,能在节目中和各行各业的人侃侃而谈;而在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的内涵则体现在对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鉴赏水平。但是,不管何种节目形态,都需要主持人不断充实自己,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3、加大培训力度,为其确定长期的职业规划。地方电视台主持人的培养绝不能强调 “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而应把培养和造就优秀节目主持人作为频道的长期发展战略来把握。一方面,要加强岗前和岗位培训,健全日常性的培训机制,强化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使培训不流于形式。甚至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现有主持人定期外送学习观摩,并以此作为对优秀主持人工作的褒奖。[2]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要结合频道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来培养和选拔主持人,既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也要注重挖掘主持人通过节目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使其成为节目品牌和频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把主持人当作频道的唯一存在价值进行包装和打造。当一个节目和频道的品牌价值绝对大于节目主持人个人的品牌价值时,优秀和成熟的主持人的流动意愿往往不会太强。

[1]陈小瑜.新时期播音主持队伍建设要规范 [J].新闻窗,2007,(3):19-21.

[2]杨 咏.试论地方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J].电影文学,2009,(11):34-35.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