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汉语中粘着虚义动词“给以”的语义传承

2010-08-15蔡雯婷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修饰语宾语报刊

蔡雯婷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1 变换情况考察

探讨“给以”的语义特征,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从比较带“给以”的句子(以下称“给以句”)和其他类型的句子(以下称“非给以句”)的异同入手,也就是说,通过二者之前可否变换以及如何变换,说明其中的缘由,进而归纳、概括出“给以”的语义特征。

对变化作如下的限定:

其一,意义不变;

其二,仅限于对“给以”的删除或替换,并可颠倒部分语序;

其三,不得增添任何原来所无的成分及词语。

下面,我们从“给以”不同性质的宾语入手,考察“给以句”与“非给以句”的异同。

1.1 名词性宾语

在含有名词性宾语的给以句中,“给以”充当谓语或述语成分,是句子的核心成分,变换的方法是用“给”替换“给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补上隐含的主语、直接宾语,原有的名词性宾语成为间接宾语,形成双及物结构,例如:

1)儿孙生日及结婚典礼,长辈也给以鲜奶表示良好的祝愿。(应用文中国儿童百科全书)——长辈也给儿孙鲜奶表示良好的祝愿。

2)英国陛下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以同享和平的幸福。(当代报刊读书第188卷)——英国陛下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战败的敌人同享和平的幸福。

3)韩素音本人对中译本的出版非常看重,欣然命笔作序。有关主管部门给以高规格待遇,译本出版当月便第二次印刷,发行八万册。(当代报刊读书第167卷)——有关部门给韩素音高规格待遇。

当“给以”带双宾时,只需将“给以”替换成“给”即可,例如:

都说老天是公允的,恩怨并济,既不会让一个人占尽天下风流,也不会让一个人一辈子倒霉,在事业上让你受挫,就会在爱情上给以你补偿。(作家文摘张维国)——老天就会在爱情上给你补偿。

当“给以”与宾语是习语表达时,也可以用“给”替换“给以”。

“NP1+给+NP2+NP3(VP)”是双及物动词“给”的基层结构,NP1、NP2、NP3(VP)均为必现成分,位置固定,兼用于口语与书面语,而给以句调整了非给以句中NP1、NP2、NP3(VP)的位置,NP1或承前省略,或隐含,NP2多数情况下提前至句首位置成为句子主语话题,“给以”的使用使句子带上浓重的书面色彩。

1.2 动词性宾语

动词性宾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1.2.1 单个动词

当给以句的宾语是动词性词语时,有相当数量的给以句可以通过把“给以”及其附带的某些成分去掉而直接变换成非给以句,前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给以”类动词定性为“形式动词”、“傀儡动词”、“无色动词”等。例如:

研究一种思想、一个思想家,先给以定性,贴上标签,然后再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去进行具体的研究,这是一种反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代报刊读书第81章)——研究一种思想、一个思想家,先定性,贴上标签……这是一种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带后缀“化”的词前人公认它的动词性质,故又可称为“化”尾动词,带“化”尾动词的给以句一般也可以通过去掉“给以”直接转换成非给以句,例如:

明代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使当时一般读书人只要抱住两部“大全”,其他的书根本用不着问津,因而束书不观已是由来已久的风气了,不过到了王阳明,则从方法论上将这个学风给以理论化。——从方法论上将这个学风理论化。

1.2.2 联合词组

部分并列项数比较多的联合动词宾语句不能变换成非给以句,因为除了会使动词成为“无界”之外,多述一宾的语言形式在汉语中接受度也比较低,此外,并列的各项中也往往有与受事不搭配者,如:

1)然而,由于地理、基础等差异,并不是所有俱乐部都能一下子做到这点,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不能对其推向市场撒手不管,而是站在“社会效益”的高度,给以启动、扶持、关怀。(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站在“社会效益”的高度,启动、扶持、关怀。

2)三十年代末,尚钺在悼念鲁迅逝世三周年时,坦率地写下当年对人与事观察和判断得肤浅、急躁、片面、不深刻……他说:“先生对我的缺点,虽曾给以暗示,忍耐,说服与等待,当因第三者不断有意地将事实加以曲解,和第四者的挑拨离间,我青年的轻信性便因之伴同着空洞的自信心,抹杀着许多施事而走向误解的道路。”(当代报刊读书第35卷)——*暗示、忍耐、说明与等待我的缺点。

以上两例,都不能去掉“给以”从而转变成非给以句。

1.2.3 述宾结构

可以通过删除“给以”直接将给以句转换成非给以句,不用“给以”句子反而更简洁、更常见一些,例如:

而作家的笔意,有直抒胸臆之篇,也有在幽默的情志中以调侃之笔给以描摹此种心情的,我看蒋子龙的《阴阳交接》和从维熙的《鼻子备忘录》便属于后者。(当代报刊读书第165卷)——以调侃之笔描摹此种心情。

1.3 中间性宾语

这类宾语类型较多,是否能够变换的情况也比较复杂。

1.3.1 施受关系的修饰语

可以通过去掉“给以”,变换成述宾结构的非给以句,例如:

在缴械后,我军当依优待俘虏条例给以生命安全之保护。(知侠铁道游击队)——我军当依优待俘虏条例保护生命安全。

1.3.2 修饰关系的修饰语

修饰限定词的性质及来源比较复杂,以下逐一列出。许多含有形容词性、副词性修饰语宾语的给以句,都可以变换成去掉“给以”同时以这些修饰语为状语的非给以述宾句。例如:

对于丁玲同志的《莎菲女士日记》等作品,雪峰同志起初也是错误地给以完全否定。(当代报刊读书第43卷)——错误地完全地否定丁玲同志的《莎菲女士日记》(副词性修饰语)。

但是,带中间性宾语的给以句不能自由变换成非给以句的例子也有不少,第一种情况,如果所带的形容词或动词性修饰语不能做状语时,就不能变换,例如:

对团员给以开除团籍的处分,必须经县级委员会或被县级以上团的委员会授权的团的基层委员会批准。(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开除团籍地处分团员。

第二种情况,如果句中没有出现受事,而宾语中心语又是及物动词时,一般不能变换,例如:

各级政府要在税收上给以照顾。(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各级政府在税收上照顾。

第三种情况,如果修饰语成分过于复杂,一般也难以变换。

2 语义特征

在对“给以”宾语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简单举例说明了给以句能否及如何转换成非给以句,下面我们将由上述情况入手探讨“给以”的语义特征。

给以句变换成非给以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给”代替“给以”,调整施事、受事位置,变换成及物双宾句,适用于名词性宾语和修饰语成分复杂的中间性宾语;

2)去掉“给以”,变换成以这些修饰语为状语的非给以述宾句,适用于大部分形容词、副词性修饰语的中间性宾语;

3)直接去掉“给以”,变成非给以句,适用于大部分单个动词性宾语;

4)不可变换成非给以句。

下文我们试图根据第一、二、三种变换情况,讨论“给以”的语义特征;根据第四种变换情况讨论“给以”的语法作用。

“给以”的语义特征:

2.1 给予义

我们将第一种变换情况里出现的“给以”定性为实动词:给以1,可以通过是否能带名词性宾语和双宾语或是否可以带动态助词(如“给以了极大的支持”)进行检验,给以1在句中充当谓语和述语中心,在语法和语义功能上等于“给”,在语用上带有浓重的书面色彩,最显著的语义特征 [+给予]。

给以1后的动词宾语性质上等于“NP1+给+NP2+NP3”中NP3,动词由陈述义转变为指称义,这是动词从“无界”变成了“有界”手段之一,例如: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曾对七十四个班中学生,共两千多人进行试验,他把每班学生分为三组,给以不同的评价。(方富熹,方格儿童心理)

“有界”化后的动词动词性减弱,名词性增强,所以就可以受到不能用作状语的形容词、数量、比况结构、代词甚至复杂结构修饰语的修饰了。

2.2 处置义

在第二种变换情况中给以的语义特征为 [+处置],当“给以”处于“给以+动词性宾语”结构中时,“给以”的词义发生了变化,“给以保证”、“给以褒奖和重用”就是“使…得到保证”、“使…得到褒奖和重用”,“给以”的原意 [+给予]虚化,引申为“使…得到某种对待”,我们发现这样结构中的宾语通常通过介词“对”提前,我们将这样的给以定性为给以2,语义特征为 [+处置],变换时,可以将“给以”去掉,变成非给以述宾句,通过述宾形式显示处置义,例如: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于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以褒奖和重用。——褒奖和重用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政绩突

出的干部。

2.3 被动义

在第二种变换情况中,我们发现有些给以句在变换后句义发生变化,例如:

1)今后大军所到之处,开仓放赈,蠲免征赋,农民无耕牛者给以耕牛,小商小贩无资谋生者贷以资本,杀贪官,除土豪,尊重儒士,网罗人才。(姚雪垠李自成)——使得无耕牛者得到耕牛——无耕牛者被给以耕牛。

2)至于在这种不可取的潮流的影响下,出现故作艰深而又空洞无物的艺术赝品,既属难以完全避免,有完全应该给以批评。(当代报刊读书137卷)——故作艰深而又空洞无物的艺术赝品应该得到批评——故作艰深而又空洞无物的艺术赝品应该被批评。

此类句子中施事没有出现,一般来说此时的施事或不言而喻,或不需说明,受事出现在主语位置上,情态副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出现在状语位置上,否则无法成句,这是施事隐去的受事主语句,此类给以句中的给以有 [+被动]语义特征,是给以2的进一步虚化给以3具有 [+被动]语义特征。我们在例句中,还发现这样一例,“被”与“给以”共现,强调其被动义:

上帝中没有偶然性,不能按任何实体上的区别加以详细说明;它不属于任何类;他不能被给以定义。(翻译作品西方哲学史)

给以表处置义转化为被动义的条件有:主语为受事,“给以”动词后的情况是已实现的,谓语动词是及物的。

给以+动词宾语述宾结构中,给以2、给以3虽然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一种抽象的关系义,如处置、被动等,但其词义都是由给以1传承下来的,语义虽然有所磨损,但这些语义特征在选择与之匹配的宾语时起着很大作用,它要求宾语的语义特征与之相适应,这样DV+V搭配才能成立,否则也不能成立。

而作家的笔意,有直抒胸臆之篇,也有在幽默的情志中以调侃之笔给以描摹此种心情的,我看蒋子龙的《阴阳交接》和从维熙的《鼻子备忘录》便属于后者。(当代报刊读书166卷)正表达了给以的被动义。

“给以”作为典型的粘宾虚义动词,可表达给予义、处置义和被动义,体现了词语自身内部的语义传承。

[1]周刚.“加以”补议[J].汉语学习,1985,(3).

[2]周刚.形式动词的次分类[J].汉语学习,1987,(1).

[3]周小兵.“进行”“加以”句型比较[J].汉语学习,1987,(6).

[4]刁晏斌.虚义动词论[D].南开大学,2004.

[5]吕瑞卿.形式动词“加以”“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6]于丽丽.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

[7]朱德熙.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61,(4).

[8]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大学学报,1985,(5).

[9]陆丙甫.动词名词兼类问题[J].辞书研究,1981,(1).

[10]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J].中国语文,1987,(5).

[11]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蔡文兰.“进行”带宾问题[J].汉语学习,1982,(3).

[15]吴锡根.粘宾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16]李峰,柴耘.“V+以”类虚化动词的宾语[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5,(4).

[17]毛宏愿.话形式动词和形式化动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4).

[18]阎仲笙.说“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19]刁晏斌.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J].语文建设,1998,(6).

[20]周海峰.粘补动词初探[J].汉语学习,2000,(3).

[21] 李晗蕾.“加以”的语用功能[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2]刁晏斌.试论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23]吕兆格.对“V以”式动词的语法考察[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4]刘云峰.形式动词及其宾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25]唐善生.“进行、加以”带宾的句法语义考察[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修饰语宾语报刊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百强报刊
宾语从句及练习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浩浩荡荡个什么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浩浩荡荡个什么
英汉名词修饰语的异同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