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
2010-08-15曹霄剑
曹霄剑
(黑龙江省哈双高速公路管理处)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长隧道及特长隧道不断增多。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较其他道路交通具有特殊的运行环境,具有封闭性强、噪音大、能见度低等特点。一旦隧道里发生事故,其后果要比发生在地面上的严重得多。为此,做好隧道安全管理,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隧道安全管理的重点是隧道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及如何避免隧道内二次事故的发生。下面针对隧道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及二次事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做一下深入的探析。
1 隧道火灾的特点
(1)蔓延快,不易控制。隧道内因车辆事故、汽车相撞等发生火灾后,有些车辆除本身携带一定数量的燃油外,有时还运载相当数量的可燃品、化学品、危险品,因而造成火势蔓延快,很难加以控制。
(2)通道易堵塞,隧道纵深距离窄长,发生火灾时,隧道内大量车辆难以疏散,极易造成堵塞,火势顺着车辆蔓延,扩大损失。
(3)浓烟高温,扑救因难。发生火灾后,烟雾迅速向四周扩散,虽有通风设备,也难以及时排出烟雾。当隧道内因车辆碰撞等事故引起大火时,温度很高,往往使灭火人员无法靠近,以致延长灭火时间,加之出口少,环境恶劣受空间限制,通信联络困难。隧道大多远离城市,缺乏可靠的水源,隧道灭火条件有限。双向交通隧道、特长隧道内容易产生灭火救援路线与疏散路线、烟气流动路线的交叉,救援面和救援途径有限,火灾扑救难度极大。
(4)供电中断,疏散困难,着火后,可能损毁供电系统,造成供电停止,会给扑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隧道内通道狭长、照明条件差,着火后能见度低,人员难以及时疏散,易引起人员惊慌,从而造成更大的惨祸。
(5)高温有毒烟雾积聚,不易排出。隧道密闭环境,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烟雾大、能见度低、散热慢、温度较高、火灾产生的高温、有毒浓烟迅速积聚,不易排出。这不仅严重危险被困人员的生命,而且使消防队员也难以及时施救。
(6)起火点附近的隧道承重混凝土容易崩落。由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衬层内含有水分,当火灾发生时,衬层中的水变成蒸汽,在衬层内快速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国外隧道衬层火灾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表面温度达到 200℃时,10~15min内混凝土衬层就会发生爆裂、崩落。
因此,隧道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隧道倒塌,交通中断的重、特大恶性火灾。
2 隧道交通事故及其特点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视隧道交通状况、车流量、设计时速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而具有不可预见性。根据国内外隧道内交通事故成因统计表明,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超速行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据广东汕(头)梅(州)高速公路一则隧道路段交通事故数据显示,在 2004年上半年发生在该区域隧道的 10宗交通事故中表明,超过 60%是因驾驶员超速行驶引发交通事故。
(2)因为通行车辆自身机械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占绝大部分。据广东汕(头)梅(州)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事故数据显示,在 2004年上半年发生在该区域隧道的 10宗交通事故中表明,其中 3宗是因为通行车辆自身机械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
(3)高速公路过往通行车辆抛、洒物,导致隧道内通行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隧道交通事故还因隧道交通状况、车流量、设计时速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而具有不可预见性。
3 二次事故
综合国内各高速公路多宗二次交通事故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路面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及时撤离现场且未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后方来车车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引发二次交通事故。二次交通事故危害性很大,事故现场范围广,涉及车辆、人员多且容易发生重大交通堵塞,经济损失大,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当车流量大或处于交通高峰期隧道内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由于隧道内能见度低疏散通道有限,加之驾驶员对烟火及事故现场的恐惧,更容易出现慌不择路而造成交通堵塞或新的交通事故。可以说,隧道越长,车辆疏散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极容易发生二次灾害。
4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高速公路隧道管理部门要加强互动、齐抓共管,提高事故快速反应的速度,数据处理的精度和预测的时效性,降低数据处理的时间。加强预防,才能有效维护高速公路安全通行的“心脏”,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谋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认识隧道安全的严峻性,要完善隧道安全设施建设。隧道安全直接涉及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兴衰成败,隧道养护、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保护好隧道安全是保护高速公路“心脏”的意识。要确保隧道管理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有效到位。
①加强隧道警示标志、标牌的建设。行驶高速公路的驾驶员一般都是通过标志、标牌获取前方路面状况信息,保证行驶的安全。因此,高速公路管理者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尤其是隧道路段的标志、标牌、标线规范、优化,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通行环境。尤其是隧道内的反光立柱、轮廓标、瓷砖等,要定时进行清洁,保证标志标牌的清晰度,使反光设施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此外,对于隧道内被损坏的设施,管理部门及时安排修缮,保证隧道内标志标牌设施完好。
②加强隧道信息化、数据化硬件的建设,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的通行能力。目前,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在隧道管理中都拥有实时图像监控和信息诱导系统,基本实现隧道区域无盲区监控。但是,对隧道通行车辆的通行速度,排气污染车辆等情形还没有明确的约束。改进隧道通行环境,更应该优化隧道内车辆的安全行驶,优化车辆行驶速度,管控进入隧道的车流量。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缩短由于交通事故(包括车辆故障)所引起的延误。
③维护保养好隧道及机电设备设施。有效维持、保障甚至延长隧道、设备正常使用寿命,是高速公路隧道长期有效运营的关键。预防和减少因为缺乏日常养护或护养不当而产生的高速公路病害、设备故障,是确保通行高速公路车辆畅通的基本所在。因此,日常工作中,隧道管理部门要定期保养,预防隧道病害、避免机电设备突发故障影响日常工作,使隧道硬件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的优化有限的隧道养护预算并节约养护成本。
(2)隧道火灾处置的战术要点,灭火措施和行动要求。
①隧道发生火灾时,隧道管理部门要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同步实施。积极疏散,抢救被困人员,隔离或封洞灭火,有效地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②火情侦察。率先抵达现场的人员,要查明火势发展情况及其危害程度,调查起火燃烧的物质、性质,起火部位,是车辆起火还是货物或油箱燃烧,有无爆炸可能。
③灭火措施。查明灭火路线方向和堵截阵地后,扑救人员要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扑救。
a直接灭火法。当隧道内失事汽车火势较小或处于阴燃状态,且隧道内无爆炸、倒塌危险时,灭火人员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照明、通信联络等各项准备工作后,携带灭火器材深入隧道内灭火。
b转移处置法。当失事车辆位于隧道深处,灭火救援行动无法开展,且有爆炸、倒塌危险时,要采用机车、拖车等将正在燃烧或泄漏的车辆牵引出洞,置于安全地带而后采取灭火堵漏等措施。
c封洞窒息法。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内部人员已全部撤出,且无法采取进洞或牵引至洞外灭火时,即可采取封堵隧道进出口及其他相关孔洞,断绝空气,窒息灭火。
④火场排烟。
a利用隧道内的固定排烟设施排烟。
b利用公安消防队的排烟装备排烟。
c利用喷雾水枪排烟。
⑤积极抢救人员。
a抢救的途径是隧道右侧的人行道。
b抢救的重点是已经中毒或受伤的人员,对其他人员,应引导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或安全地点。
c如果是载客车辆,要立即打开车门疏散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打碎玻璃,从窗口疏散。
d隧道倒塌,有人员被困,可选择距被困人员最近,构筑物较为薄弱的部位,打洞或破拆救人;如果隧道倒塌严重,一时难以打通,应设法先向隧道输送空气。
(3)利用软硬件设施,加强隧道路段突发事件的交通管理工作,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①“隧道事故无小事”,隧道路段发生的事故都可能是重大的、恶性的事故。因此,隧道管理部门要经常加强对隧道路段突发事件防患。做到“隧道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②发生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时,要根据事件的情况、事故特性,有关责任单位要正确履行好自身职责,各施其职,各行其政,及时抵达现场或采取有效避免二次事故发生的措施。
③为避免二次事故,交通管理有关责任单位还要做好交通管制工作,摆放好警示标志、标牌,引导过往车辆安全通行。疏散救护工作要有条不紊,责任到人,要将现场人员引导护送,向安全区(安全通道)疏散,同时要查清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
(4)建立隧道管理数据库,提升隧道管理规范化水平。
在日常管理中,隧道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详实记录发生在隧道路段的各类事件、事故,不断总结经验。建立起隧道管理信息数据,将发生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重大、有代表性的各类事件进行归类,汇编成易于一般工作人员理解的工作手册或操作规程,指导实际工作。同时不断更新数据的数量和可靠性。或者可以将数据纳入计算机及其他隧道管理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总结、推广。
要借鉴国内外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及其处理办法,设想隧道区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分析事故现场容易忽视的细节,建立一套高速公路隧道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习隧道区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熟练掌握处理事故的要领,做到一旦隧道内发生紧急事件,能够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