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2010-08-15郭胜春张振胜钟运超

海南医学 2010年13期
关键词:双膦级差骨痛

郭胜春,张振胜,钟运超,张 康,袁 泉

(1.梧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西 梧州 543001;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广西 梧州 543002)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伴随骨质溶解性的骨破坏,其症状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直接威胁生命[1]。双膦酸盐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溶骨性病变而发生骨骼疼痛的主要药物,唑来膦酸属第 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由于其对破骨细胞的强力抑制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收到良好效果。我科 2005年 6月至 2007年 8月应用国产唑来膦酸(商品名艾朗,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3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38例,男性 22例,女性 16例,年龄 35-76岁,中位年龄 52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 13例,乳腺癌 12例,鼻咽癌 10例,食道癌 1例,前列腺癌 2例。所有患者均经 X线或 ECT扫描或 CT、MRI证实有肿瘤溶骨性转移,临床表现均伴有相应部位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每个疗程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艾朗)4 mg+生理盐水 100 ml静脉滴注 15 min,治疗当日适量水化,每 4周为 1个疗程,至少治疗 2个疗程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按照WHO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疼痛程度: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Ⅰ);4-7为中度疼痛(Ⅱ);8-10为重度疼痛(Ⅲ)。本组Ⅰ级 8例,Ⅱ级 18例,Ⅲ级 12例。

1.3.2 活动能力 分别为 0级:活动自如,不受影响;Ⅰ级:活动轻度受限,生活能力自理;Ⅱ级:活动明显受限,需要帮助;Ⅲ级:活动完全受限,卧床不起。本组病例中,0级 5例,Ⅰ级 19例,Ⅱ级 9例,Ⅲ级 5例。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疼痛缓解:显效:疼痛程度减轻≥2个级差;有效:疼痛程度减轻 >1个级差;无效:疼痛程度减轻 <1个级差或不变或加剧。活动能力:显效:活动能力改善≥2个级差;有效:活动能力改善 >1个级差;无效:活动能力改善 <1个级差或不变或加剧。总有效率 =(显效病例数 +有效病例数)/全部病例数。

1.5 不良反应 按 NCICTC毒性标准分级,观察患者有无流感样症状(发热、关节疼痛、肌痛、骨痛)、皮疹、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及其他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疼痛缓解情况 38例骨转移患者疼痛由Ⅲ级降为Ⅰ级 8例,Ⅱ级降为 0级为 8例,Ⅲ级降为Ⅱ级为 2例,Ⅱ级降为Ⅰ级为 6例,Ⅰ级降为 0级为8例;总有效 32例(其中显效 16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为 84.21%(32/38)。

2.3 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38例骨转移患者中,活动能力改善由Ⅲ级降为Ⅰ级 3例,Ⅱ级降为 0级为 7例,Ⅲ级降为Ⅱ级为 2例,Ⅱ级降为Ⅰ级为 2例,Ⅰ级降为 0级 10例;总有效 24例(其中显效 10例),无效 14例,总有效率为 63.15%(24/38)。

2.4 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 用药后第 1周疼痛缓解起效者 22例 (58.89%),第 2周起效者 10例 (26.32%);疼痛缓解持续时间 21-28 d者 32例,21 d以下者 6例。

2.5 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用药后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6例患者用药后骨关节疼痛加剧(Ⅱ级),予以加强镇痛 2-7 d后症状消退,2例出现低热,体温在 38°以下,未作特殊处理体温恢复正常,未见恶心呕吐、乏力等表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3.1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最常见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约 20%-70%的肿瘤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发生骨转移提示肿瘤已进展至晚期,骨转移瘤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疼痛,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骨转移瘤的止痛和修复治疗都是非常必要的。以往三阶梯止痛药物疗法、单纯化疗、局部放疗等,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骨痛,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且有的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的身体状况难以承受。

3.2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破骨细胞活动的强效抑制剂,能够紧密的吸附在骨的羟磷灰石表面,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能有效的阻止由肿瘤引起的溶骨性破坏及恶化,可以使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患者的血钙恢复正常,减少骨转移瘤患者的骨并发症,并缓解其疼痛。过去,帕米膦酸钠是唯一用于骨转移瘤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而且多限于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3]。唑来膦酸是第三代二膦酸盐咪唑衍生物,它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凋亡及阻断破骨细胞对矿化物的吸收,抑制肿瘤诱导的刺激因子对破骨细胞的刺激和骨钙的释放,从而高效地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是迄今为止药理活性最强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体外试验表明其抗骨吸收作用是帕米膦酸钠的 200倍[2]。任军等[4]研究结果显示单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能明显降低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痛,90%以上的患者达到临床受益。本文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缓解骨痛的总有效率为 84.21%(32/38),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 63.15%(24/38),与文献报道相符[5]。

3.3 国内临床研究表明,静脉输注唑来膦酸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3.3%,主要表现为发热(29.2%),其余为乏力、失眠、恶心 、头痛 、寒颤等 ,症状较轻微均能自行缓解,几乎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6]。本结果显示用药后出现骨关节疼痛(Ⅱ级)8例(21.5%),低热 3例 (7.89%),经对症治疗缓解,无肝肾功能损害,与文献报道相符。

3.4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而且用量少,灌注时间短,副作用较小,使用方便、快捷,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周际昌,王奇瑞.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48.

[2] 丁令池,卫国华,江 坚,等.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 34例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2006,15(8)∶565-566.

[3] 郑国甫.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6,11(4)∶305-306.

[4] 任 军,邸立军,冯奉仪,等.国产唑来膦酸(博来宁)与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癌性骨痛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0)∶1 169-1 172.

[5] 刘 瑶,刘治军,傅得兴.新一代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的药理和临床[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1 058-1 060.

[6] 周均田,胡炳强,刘亚利,等.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6)∶523-526.

猜你喜欢

双膦级差骨痛
恶性肿瘤高钙血症首个临床指南发布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蒙药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临床研究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双膦酸盐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