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高校逻辑学课程改革

2010-08-15朱永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逻辑学批判性逻辑

朱永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逻辑学是一门素质教育功能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增强理性思维技能。逻辑学在诸多领域的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应用还是科学研究都离不开逻辑。正因如此,早在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正式将逻辑学列为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相齐的七大基础学科。

在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已普遍开设了逻辑学课程(名称为《逻辑》、《普通逻辑》、《形式逻辑》、《逻辑基础》等),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目前高校逻辑课程的现状和它的重要地位并不吻合,在很多高校中逻辑学只为少数文科专业学生开设,而且日渐受到专业技能课程的挤压而处于冷僻、萎缩和边缘化状态。

一、高校逻辑课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逻辑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受到了实用哲学的影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招之即来、来之能用、具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这种人才价值观直接导致了大学教育实用化的倾向。一些院校迫于学生就业压力而加大应用或实用学科的发展,更为重视具体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课程,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实习,在有限的学制和学时条件下,基础学科教育受到冲击和削弱,逻辑学作为学生的一门基本素养课程,因没有直接的就业价值或经济价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高校逻辑学的课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缩减。

(二)逻辑课程自身存在缺陷

这是逻辑课程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逻辑学在大学里被视为一门导论性课程,教学目标是要为学生建构一个逻辑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逻辑知识。正因如此,高校逻辑课程内容上兼有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其教材总体而言重视逻辑理论(且理论陈旧),轻视逻辑思维训练,即使有训练也是围绕知识的传授来进行,往往缺乏实用性。这就使逻辑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习逻辑学的积极性。

总体来看,现行逻辑课的教学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即以传统逻辑为基础,同时吸收现代逻辑的一些研究成果(就其本源,乃是传统逻辑内容过于陈旧,因而吸收现代逻辑内容)。就逻辑作为日常思维服务的工具而言,现代形式逻辑愈行愈远。逻辑课上教师用较多的课时讲授演绎系统化、符号化的逻辑体系,内容比较抽象,与人们日常思维的关系不那么直接和密切,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他们先前所接受的各门学科(例如数学等)已经使他们具备正确思维的能力,因此不需要再来学习这些枯燥无味的符号串。”[1]显然,这种符号化的教学模式妨碍了逻辑教学的本来目的,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很难达到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事实上即使学生够理解、掌握和应用系统的逻辑知识,也不等于学生实际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言以蔽之,高校逻辑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不能把逻辑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效地结合。大部分学生学习逻辑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对自己的日常思维进行规范,而现代逻辑的形式推演显然与日常思维相去甚远。因此,逻辑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逻辑学应当减少其抽象、枯燥、乏味的成分,与日常思维密切联系,恢复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具性学科的真面目。

二、批判性思维为逻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逻辑课程不仅要讲授逻辑学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素质——这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如果逻辑教学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不论教授陈旧的普通逻辑还是崭新的现代逻辑,迟早都会面临被压缩甚至被淘汰的命运。

批判性思维为逻辑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高校逻辑课程改革指引了新的方向。

上个世纪70年代起,在北美出现了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维运动,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大量具备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1993年美国普雷斯顿大学首先提出要把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作为衡量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批判性思维课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许多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声势浩大的批判性思维热潮也席卷到了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教育界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探讨高潮迭起。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技能和思想态度的集合体。批判性思维重在反思和质疑,它要求给出某种观点或行动的合理根据与理由,并对这些理由及其视角、证据、表达方式等进行评估、审验。批判性思维关注的是在商业谈判、法律诉讼、政治演说、社会评论等实际推理或论证中的逻辑方法和技能。它指导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或行为进行理智的审视和分析,从而作出理性的选择。批判性思维要求主体保证思维过程具备清晰性(消除晦涩、含糊和思维混乱)、相关性(诉诸逻辑,摆脱感情纠葛)、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正当性(保证理由的真实可信)、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

批判性思维弥补了逻辑学仅从形式上研究推理论证的缺陷,它避开了复杂的形式推导,更关注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逻辑知识,与真实的日常推理、论证融于一体,将理论与应用完全地结合起来,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分析、评价、推理和论证的工具。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也需要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但批判性思维更关注思维的真实性、精确性、意义和价值,更关注推理规则在论辩实践中的应用。因此,批判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一种分析、评估和决策的能力,而且表现为一种开放、灵活、独立、创新的精神品格,对于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铸造人的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批判性思维并不排斥形式逻辑,它还要以形式逻辑为基础,同时还要运用非逻辑知识。因此,将批判性思维训练作为逻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融于逻辑学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对高校逻辑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现行逻辑课程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品质为目的,对逻辑教学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整合。

三、将批判性思维融于逻辑教学

目前逻辑学界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著述逐年增多,并且有部分高校专门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课程,但是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还未普及,在逻辑课中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明显不足。如果要在高校全面开设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显然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因而系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只能由作为思维科学的逻辑课程来承担。但是毕竟普通逻辑知识与批判性思维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能将批判性思维与普通逻辑教学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逻辑知识,又使这些逻辑知识转化为思考者的逻辑直觉,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一)重新设计逻辑学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逻辑课程

对于一些特定专业(如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学生,由于专业的需要,仍然开设逻辑导论,系统地教授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系统,但是除此之外,还应当为这些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以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内已有院校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对其他非特定专业的学生,应当对原有的逻辑课程进行改革,摒弃那些与日常思维相距甚远的内容,同时将批判性思维正式引入教学,并使其成为逻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以论证为核心,以社会生活为例证源,规则叙述与谬误分析相结合”[2],进行日常思维能力训练。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弱化逻辑理论的传授。

(二)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为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逻辑教学体系应当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为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以论证为核心,围绕逻辑的识别、分析、建构、表达展开,尽可能删去与逻辑思维关系不直接或作用不明显的抽象理论,贴近日常思维的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

首先,在逻辑教学中全面展开案例教学。逻辑规则运用于人的思维实践才会有意义,否则就是死板的教条,所以案例教学在逻辑课程中大有用武之地。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而社会生活中大量鲜活的事例,为逻辑课上的案例教学创造了条件。学生必须为分析案例做准备,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对不同的意见和结论进行审查评估,这个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经验,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运用适当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推理论证的规则,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提高批判性思维所需要的论证能力和发现事物缺陷的能力。

其次,经常性地组织学生演讲或辩论。在演讲和辩论的准备阶段,学生要对论题(辩题)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概念,恰当判断,设计论证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运用批判性思维,即清楚、有条理地思考,独立判断,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不把别人的观点不加审视地悉数照收,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理性的坚持。在论辩中还可以发展学生批判性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尤其是从反面去思考:在接受某种思想或观点之前,应当对它进行合理的审查和评估,看为证明该观点的成立提供了哪些理由,以及这些理由是否可信,等等。同时对自己的观点也要积极进行反思和质疑,作出理智的判断,追求合理性和论证性,以开放的胸襟去伪存真。

最后,还应改革逻辑课的考查方式。就逻辑课来说,掌握了多少逻辑规则或公式并不重要,因为一个人日常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关联不大,逻辑公式的推导考查不了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查不了质疑、提问、寻找漏洞、检验证据、组织辩护、转换视角的能力。所以在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的同时,逻辑课程的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也必须作出必要的改革:在内容上既要测试学生的推论能力,包括演绎、归纳、评价能力,也要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形式上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多方位考查方式。

[1]杨武金,阎景强.“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及批判性思维”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2]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猜你喜欢

逻辑学批判性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逻辑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简单的逻辑学》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