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共青团工作创新
2010-08-15严妍
严 妍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共青团是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是最富生机和活力的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当代青年的向往和追求,也离不开当代青年的奋斗和奉献。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共青团组织担负着重要责任
青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青年群体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指标。带领青年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创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生存环境,维护好青年的切身利益,充分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青年和谐发展,是共青团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2]。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既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共青团组织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建设者”的素质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目标的实现,“接班人”的质量关系到我们党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共青团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当代青年培养成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挑重任的一代,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地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培养青年的民主法治意识,使他们具有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观念和素质;注重培养青年的公平正义意识,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公道正直地为人处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注重培养青年诚信友爱意识,养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融洽相处的良好品德。
其次,释放广大青年的创造能力,既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和谐社会是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是能够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青年最具有创造力,保护好、引导好、激发好各行各业青年的创造活力,使他们立足岗位为科学发展建功立业,为建立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多作贡献,既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共青团组织要通过相关活动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创造活力释放在为经济建设建功立业的实践中,释放在为弘扬文明新风的奉献中。
再者,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既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更为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个深刻变化中,学业、心理、就业、利益分配等方面承受的压力比过去都有所增加,极易出现不和谐的情况,更加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形势,以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态、合法的方式看待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愿望,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中坚力量。
二、紧跟形势变化,坚持理念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富时代意义的新课题,这一课题也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公平正义、理念创新。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青年工作是以青年为对象的,对共青团来说,要坚持把服务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实在、做到位,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做好青年工作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切实把握青年,照顾青年特点,从实际出发,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创新青年工作模式,体现服务青年的意识,注重保障青年的利益,关怀青年的发展,鼓励青年参与社会事务;就要注重青年现实生活中的新变化,通过项目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开展青年工作;就要注重社会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对青年的影响,积极完善青年的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青年是共青团的社会基础,青年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决定了共青团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团组织要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独特优势,从紧紧围绕和服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3]。
在8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共青团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许多优良基础和宝贵经验,形成了具有独自特色的青年文化宝库。其中包括组织的哲学、目标、意识、精神、形象,以及核心能力、内化工程、人文风貌、价值准则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青年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青年一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今天,文化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青年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要按照构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统领,在广大青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加强组织的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和谐发展。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青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任务、职能有新的思考、新的认识,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把青年工作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总要求中来思考和部署,围绕“和谐”找准青年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拓展青年工作的视野,以宽广的眼界把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青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做好青年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要充分发挥青年教育基地、青年网络阵地等有效教育载体的作用,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宽松、互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工作。共青团组织有着基层团支部、青年社团、青年中心等组织网络,要发挥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青年社团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作贡献。
三、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工作内容创新
首先,要在青年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的内涵。共青团要加大力气强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现有的党校、团校、青年刊物和教育培训基地为支柱,逐渐拓宽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系统,通过共青团在课外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延伸,凝聚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引导青年崇尚科学,勇于创造,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其次,要培育好社会实践活动新载体。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纽带,建立起共青团工作的新体系,塑造团组织的新形象,要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有新作为。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再次,要深化青年文化“名牌”活动,打造一批青年文化“精品”。作为青年文化的主要推动者的共青团组织,必须深入青年,了解实际,努力建设优良的具有较高品位的青年文化。高校团组织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以艺术节、新生节、学术节、体育节、专家论坛、周末文化广场等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活动体系,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素质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和导向校园文化的发展。
最后,要构建服务青年的工作体系。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这一社会职能,通过法律服务、舆论支持、社会救助、技能培训和勤工助学、社区援助、扶持创业等方式,力创一批青年欢迎、政府支持、社会认可的服务品牌,丰富服务项目。要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团属青少年活动阵地和团校等在服务青少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开辟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新的服务阵地。要强化服务手段,加强青少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4]。
四、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工作手段创新
共青团的工作方式包括团的领导方式、活动方式、资源获取方式和基层组织建设方式。创新工作方式,实现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直接关系到共青团事业的兴衰成败。科学的工作方式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关键,而任务目标完成的优劣是对工作方式科学与否的检验[5]。
共青团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只有通过创新更加开放、灵活、新颖,才能在新的工作领域里设计共青团工作的新构架。坚持传统教育方式与采用现代网络手段相结合。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青年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生活方式影响巨大,团员青年价值取向呈现了多元化。因而,对以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要进行改进,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用新方法和新形式,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增强思想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集文字、图像、声音等效果于一体的网络教育手段,尤其是大众传媒和电脑网络充分利用,将大大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工作效率。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青年网站,对青年教育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坚持思想教育与活动项目化运营相结合,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活动优势,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教育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质量高、影响好、参与面广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活动项目化运作新手段,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相结合。要结合青年思想特点和教育特点,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把教育融入服务之中,把服务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在服务之中体现教育。帮助青年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强化服务意识,把教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结合起来,构建服务青年的新体系。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的工作的生命线,实践育人是团的传统和优势。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从中寻找相对固定的载体,能有效地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五、紧贴育人氛围,坚持育人环境创新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因素。共青团要创建有助于青年自我发展的民主、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才能主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社会与青年需求的变化,从而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领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团组织必须创造有利于团干部选拔、成长的环境机制。要敢于打破选人用人中的条条框框,切实把创新型人才选拔出来、使用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得到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应该率先改革教育管理方式,鼓励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多样化地成长,从而保持创新的心灵机制。注重青年文化建设,不断丰富青年文化的内涵,把青年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青年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创新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在初期无法明确其价值,判断其成败,衡量其效益,用传统眼光判断还会挑剔出创新活动的许多缺陷。因此,应该制定新的政策,对富有潜力的创新活动大力支持,从而使得共青团能够成为改革的超前探索者。
六、紧扣青年特点,坚持工作机制创新
共青团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团组织要在新形势下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就必须构建适应时代要求,自我运转能力强、团员参与程度深、社会化水平高、更加富有效能的运行机制。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的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以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为目标,积极探索团建新思路。以学校或社团组织为依托,把团的特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绩效等方面的拓展。要面向基层,活跃基层,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促进团的工作规范化,强调工作落实到团支部和团小组,加强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尝试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机制,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就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为目标,在团组织的宏观指导和技术、资金的支持下,通过招投标制度立项,使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方面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完善团干队伍建设机制,组织领导的价值对于共同愿望的建立、自我超越的推进、团队学习的实施、系统思考的演练,特别是心智模式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把团组织建设为学习型团队,就要培养一支骨干队伍,让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并形成一个优秀群体。共青团干部要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构建共青团工作的预警和评估机制,共青团工作要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就必须加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和敏锐性,建立起反应敏捷、运转高效的预警机制,同时还要通过评估与指导,使工作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统一起来,从而增强团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曹彦鹏.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青团工作[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黄洪基.论共青团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3]田保传.发挥共青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4]沈文通.学习型组织与共青团工作创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
[5]吕福春.论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