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阳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2010-08-15当阳市农机局李传孝王先云

湖北农机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当阳市农机局 李传孝 王先云

1 基本情况及农机化现状

1.1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手段显著改善

当阳市农业机械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3.8万kW;拖拉机拥有量为3506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72台,小型拖拉机3278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达98171台(套),农机具配套比达1∶2.8(不含拖车);联合收割机775台,水稻插秧机143台,农机固定资产总值32832万元。农机拥有量位居宜昌市各县(市)之首,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46.6 kW。这些农业机械增添了农业生产后劲,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当阳市农业抗灾夺丰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

1.2 农机服务领域逐步拓宽,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完成机械耕整面积3.74万hm2,机械插秧面积 0.38万 hm2,稻(麦)机械收获面积3.89万 hm2;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机耕整 85%,机插秧13.5%,稻(麦)机收获88.7%,耕、种、收综合水平为62.4%。全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及管理服务水平位于宜昌市各县(市、区)前列。农机作业已渗透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农田排灌、植物保护、小麦收获、农作物脱粒、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初加工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已跨入中级水平。

1.3 农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创新

(1)农机管理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全市现有农机生产企业1个,农机销售点70个,农机维修点145个,农机户达3.6万户,农机从业人员5.44万人,年农机服务收入1.99亿元,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作业及管理服务五大市场逐步形成。同时,加强了“一体两翼”式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即市农机局、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含农机学校),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农机事故预警报告制,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市分别建立了1个农机安全示范村,培育农机安全示范户260户。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得到了新突破。“两翼”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目前,全市成立农机协会1个,农机协会分会10个,发展协会会员1390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当阳市人和农机合作社被省农机化办评为“十优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其它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62个,培植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80户,陈家新、翟宗荣、郭治壮被省农机化办公室评为“全省百名模范农机大户”(宜昌市共6名),陈家新被农业部纳入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

(2)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名声显赫。一是组织跨区机收。从1997年开始,当阳市农机部门连续13年组织本地联合收割机1000多台(次),“南征北战”、“东进西击”,跨区机收,共为机手创收3000多万元,平均每台机车年创纯收入3万多元,成为收割机手新的效益增长点。另外,从2000年开始,该市连续10年引进联合收割机1000多台(次),到本市抢收水稻,确保了水稻及时收割,抢抓了农时;二是跨区机插。从2007年起,连续3年组织39台(次)插秧机到本省沙洋、江陵等地跨区机插,完成跨区机插面积近0.13万hm2,创收80万元。跨区机插经验在全省农机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省农机化办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目前该专业正与浪潮集团及上海云轴合作共同制定云计算工作领域课程体系,将最新的虚拟化、大数据引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中,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开展农机科技入户成效显著。2006年,当阳市被确定为全省2个农机科技入户示范县之一。4年来,农机局采取“政策驱动、示范带动、项目促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新机制,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选拔21名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培育了360个农机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800个农机户,解决了基层农机工作缺位问题,扩大了农机推广示范效应,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1.4 项目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农机装备得到不断优化

一是农机管理机构体制不顺,与周边县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管理机构不顺,不利于农机项目的争取,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机化新形势的需要;二是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基本处于“闲、散”状态。乡镇机构改革,部分镇(处)没有聘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市农机主管部门对镇处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缺乏约束力,出现了上下工作脱节的现象,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着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农机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服务体系功能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机化服务主要停留在面上的指导,自身没有上规模、上档次,没有强大的实力,没有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由于我市的农机化工作机制创新,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2007、2008、2009连续3年被省农机化办评为“全省机械插秧工作先进单位”;2005、2007年分别被省农机化办评为“湖北省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单位”;2008年被省农机化办评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宜昌市农业局评为“全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地理环境所限。当阳属于丘陵,田块小,标准化农田不足耕地总面积的40%,因此制约了大型农机具的发展;二是机耕道不畅。调查中,不少机手反映原有的机耕道被损坏,不便农机特别是大中型农机具下田作业,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三是经营规模小,种植品种杂。当阳市人均只有0.133 hm2耕地,土地分散,种植品种多且不连片,要统一种植规模、全面实行机械化难度较大。

2 当阳市农机化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自然环境。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土地平整、水、路、电三通改造,搞好水系渠道配套,恢复机耕道;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统一种植模式,实现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尽量做到田成方、路成网、作物连片、水电相通,方便农机作业,利于农机发展。

2.2 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2005年和2007年,向部、省申报了宜昌市唯一的《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争取购机补助资金230万元。2006~2009年,当阳市被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县市,4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433万元。合计实施项目资金1663万元,其资金额度高居宜昌市各县(市)之首。这些项目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农民手中,共引导、组织农民购买先进新型的农业机械达1962台(套),受益农户1800多户,不仅拉动农民对农业机械投入8300多万元,促进了农机工业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一大批新机具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2010年,当阳市正式被省农机化办纳入全省血防“以机代牛”项目实施县(市),被农业部纳入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县市。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虽然中央加大了购机补贴的额度,但离农民的迫切需要还有较大差距。2005~2007年,全市实施了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农民购机,并要求省、市两级按中央资金1∶1的比例配套。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农民只能折半享受补贴政策。2006年以来,当阳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但每年的补贴资金只能满足参加申报购机的1/3的农户购机,因而供需矛盾特别突出;二是当阳是农机大市,但政府扶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少,致使一些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难以及时推广应用。

2.4 农机安全生产存在隐患

农机违章作业较为普遍,存在事故隐患。全市拖拉机有效列管仅3400多台,列管率约10%,驾驶员持证(有效)人数约2500人,持证率约8%。究其原因:一是人手不足。农机监理站只有9人,要对全市3万多台农业机械实施监管难度大;二是装备落后,没有现代化检测装备;三是监管手段不硬。监理执法手段软弱;四是一些机手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不愿办牌办证。不少干部群众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由,逃避农机监管;五是农机收费项目减少,标准降低,而牌证成本上升(财政调控达40%),出现亏损办牌证的被动局面。

目前有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热情,这不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与学习乐趣、积极性、教学质量等有着直接关联,鼓励性的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更大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可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也要委婉一些,以平和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探索未知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慢慢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质量。

2.5 农机科技、管理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

(3)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购机补贴额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购机补贴额度应逐年增加,尽量满足广大农民的购机要求,补贴对象覆盖所有购机农户。对推广难度大及新研发的机具如对插秧机具、油菜生产机具等大幅提高补贴标准,通过政策引导农民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是灵活调整补贴机具种类。建议省农机化办不断采集民意,增补适合各地需要的新型机具,对各地趋于饱和、技术相对落后、浪费能源、原材料、污染环境的机具应降低补贴标准,直至退出,通过购机补贴优胜劣汰、宏观调控;三是对部分县(市)工业发展急需的农机具,建议省农机化办实行补贴资金单列,支持地方发展经济,实现补贴效益最大化。

2.6 自然因素制约农机化发展

1.3 评定标准 下肢周径测量:患者保持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下肢伸直稍微外展,使用人体测量软尺统一测量左侧,偏瘫患者统一测健测;大腿测定点为髌骨上缘15cm处,小腿测周径最大处,将卷尺围绕与小腿最粗处测量周径,在该处的上下两侧再做上述测量,以确保第1次测量值是最大值,同一人测量,一处测量3次求平均值(精确到0.1cm);入院当天进行第一次大腿和小腿周径测量,用红色记号笔标记测量点,住院第7天在同一标记点再次测量下肢周径。

3 “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及措施建议

3.1 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强宏观调控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业、促进“三农”的文件精神,把党和国家有关农机化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把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夯实农业物质基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发展农机化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作为党政部门重要的考核内容常抓不懈。要成立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职能,不断为农机化优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加强农机宏观调控,实行区域合理布局,优化装备结构调整。

3.2 科学制定、实施农机目标规划和发展方向及重点

要依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实施农机化目标规划和发展战略,并狠抓检查、督导、落实。

(1)奋斗目标。①机械装备水平:农机总动力达到60万kW,年均增长5.5%;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6450台,年均增长4.8%;联合收割机达到1000台,年均增长5%;插秧机达到260台,年均增长10%;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39250台(件),年均增长6%。②机械化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其中:机耕整水平达到90%以上、机播种(含机插秧)水平达到40%以上、机收获水平达到90%以上;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其中:机耕整水平达到90%以上、机播种水平达到40%以上、机收获水平达到60%以上;全市主要农作物的机械植保水平达到95%;机电提水灌溉、机械脱粒、农田机械化运输、农副产品初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渔业池塘清淤、投饵、增氧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林、牧、副多种经营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实验发现,一条叫ZmGRP1的基因可以调控高达一千多个下游基因的可变剪接。陈秋月表示,此前已有研究发现,ZmGRP1在拟南芥中的同源蛋白AtGRP7和AtGRP8可以调控许多基因的可变剪接,由此可推测ZmGRP1也有相似的功能。

(2)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①种植业机械化。河谷、平地要大力发展水稻、油菜、棉花和蔬菜等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在巩固耕整、排灌、植保、运输等机械化基础上,重点突破作物播种、栽植、收获、深加工机械化,主推水稻插秧机械、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大蒜及其它蔬菜播种机械、粮棉油菜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械、秸秆还田或打捆等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蔬菜基地要推广微耕机械、喷灌、滴灌节水设施,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油菜、棉花、蔬菜生产机械化。山丘、岗地要大力发展玉米、薯类、花生等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播种(栽插)、起垄、覆膜、收获等机械。②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逐步淘汰小型、工效低、作业质量低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发展新型、大型粮棉油、林果茶及水、畜产品加工机械,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要发展一批先进的小作坊加工机械,以满足丘岗地区的需要。③渔业机械化。平地以池塘渔业为主,在精养鱼池发展池塘清淤机、投饵机和增氧机。库区渔业主要围绕网箱养殖发展大型水产品捕捞、投料、运输成套设备。饲料加工机械重点发展粉碎机和颗粒饲料机。④畜牧业机械化。重点发展饲料加工机械和机械化养牛、羊、猪、家禽成套设备,以当阳市天工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发展大型饲料加工机组,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各种优质饲料,促进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⑤林果特产机械化。林果茶产业主要发展耕翻、抽槽、节水灌溉、茶叶修剪采摘、超低量喷雾植保、水果储藏、保鲜、初加工机械化。

3.3 创新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1)制定扶持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外资补充”的投资机制,即购买、应用农机装备以农民、农业服务组织为主体,争取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市财政配套资金对其购机和作业用油给予补贴,以社会资本和引进外资为补充。对农机作业免征税、费,鼓励农机务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每年的计划和中长期规划,资金重点保证;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教育培训、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纳入项目管理,形成投入机制,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保证,并逐年增加投入;制定、落实农机产品达到使用年限强制报废制度,参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方案,对落后、报废的农机具换购新型农机具实行补贴。

当阳市农机化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平衡的现象,丘陵地区特色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如该市小型拖拉机大幅增长到32789台,可大中型拖拉机仅有2272台;联合收割机总量达775台,而高性能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只有88台;当阳大面积种植的油菜、玉米、大蒜、花生机械化技术及池塘清淤机械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适应菜园、茶园、果园的耕作、开沟、修剪、采摘、节水灌溉等设施农业机械发展滞后。

(4)着力实施“项目兴机、兴机富民”战略。一是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加大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发展农机化事业。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力争将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项目、农机安全监理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纳入立项,计划投资713万元,争取中央资金476.4万元,并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以壮大农机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招商引资,以当阳市天工实业公司为龙头,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工业,以项目强市,壮大县域经济;二是要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发展农机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由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其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由省农机部门设立奖励基金,每年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进行评比表彰,促进其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开发研制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引进、推广和运用,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积极推进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基层从事农机管理服务的专业人员日趋减少,而现有的农机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业务、动手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全市农机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人才断档、技术断层的问题。从年龄结构来看,市、镇两级从事农机的50名技术干部中,35岁以上的达41人,占82%。从知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学历的仅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人,全市近20年没有引进农机技术人才,出现了“人才荒”。

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了研究方法的采用,单案例研究能够更加细致精确的分析企业,剖析各种复杂情况,将企业的运行情况深刻地展现出来,进而验证我们提出的理论。选取典型案例是基于案例研究方法研究的常见做法,甚至更加强调于案例的典型或者极端情形。甚至一再强调案例研究要选取典型和极端的情形才更为合适。因此,本文选取专注于森林食品研发、分装及网络自由B2C品牌销售的“三只松鼠”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只松鼠”快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以此解析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型新创企业如何通过创业营销与二元创新来提升创业企业绩效。

3.4 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要制定、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政策,疏通劳务输出渠道,培育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促进劳动力大量转移,这样既可为农机化发展留出发展空间,又增加了打工收入,活跃了地方经济。

4.如果懒得抄原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原题裁剪下来粘贴到错题本上,但不宜太多,以免日积月累错题本显得太厚重;

3.5 强化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健全“一体两翼”式的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理顺关系,规范管理,使其切实履行职能,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服务网络。一是建议恢复将镇(处)农业服务中心以市农业局管理为主的体制,实行市、镇(处)双重管理,明确管理权限。并在各镇(处)农业服务中心聘用2~3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把农机化工作纳入“以钱养事”的重要内容考评兑现;二是建议按每2000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配1名安全监理员的标准,配齐农机监理人员,并参照公务员管理;三是稳定机构、留住人才;四是进一步壮大农机协会和协会分会,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着力培植农机大户,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投入多元化、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强身健体,依靠农机发家致富,从而带动农机化事业全面发展。

3.6 加大农机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农机化发展战略高度来抓,建立健全农机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储备激励机制。要加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将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和服务能力,使农民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理念经营农机。加强农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既懂农机又通农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可选派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到农机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或到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聘请外地知名人士和技术专家来传授先进经验和技术,择优录用大学毕业生充实队伍,定点、定向培养农机后备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

3.1 物候期 如表2所示,连续3年的物候期调查发现,无核红宝石葡萄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前者的伤流期、萌芽期基本一致;始花期比露地提前1~2天,盛花期提前1~2天,末花期提前1~2天,枝条成熟期推迟4~6天,果实成熟期推迟6~8天。

3.7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搞好示范推广服务

农机生产企业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深入实际,多做产品适应性考察研究,搜集来自一线的信息,结合各地生产特点和农艺要求,生产出农民急需的农机产品,在此基础上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农机厂商应建立完善售后服务网点,增强三包服务力量,联合当地农机部门共同做好三包服务,正确面对用户投诉,妥善解决质量纠纷,及时为机手排忧解难,从而增强农民的购机信心。农机推广服务部门要急农民之所急,抓好适应本地特点的新机具新技术的选型和推介工作,引导农民选购先进适用的机型;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主动联合农艺专家,探索适应当地的机械作业高产模式,制定农田机械作业规范,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推行“承包技术、承揽风险、承诺效益”的“三承”服务模式,要加强服务与指导,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确保农机作业增产增效。3.8 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增强农机服务功能

立足大农业,紧紧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秋冬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等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农业机械打好“五大战役”。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不断提升规模,拓宽领域,扩大范围。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