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突破

2010-08-15上蔡县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2期
关键词:上蔡县机井抗旱

□邵 峰(上蔡县水利局)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529km2,总耕地面积11万 hm2,全县辖 24个乡(镇),459个行政村(居委会),1563个自然村,总人口139.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81万人,占总人口的92.8%,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河南省第7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上蔡县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从上蔡农业大县的实际出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为抓手,连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以工代赈、财政扶贫,标准粮田、土地整理、现代农业、节水示范等多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2006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项水利建设资金3.44亿元,完成新打机井7538眼,新建各类建筑物4723座,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99万hm2,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4000hm2,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处,解决了16.48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7年丰产丰收,连续3年夺取了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奖杯。特别是2009年,全县在遭受近50年来罕见的严重干旱,秋季遭受多次强降雨导致玉米大面积倒伏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仍达到10亿kg,实现了大灾之年夺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上蔡县县委、县政府对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是2009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保增长,保稳定的措施,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也有了较大增加。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千方百计多争取项目,实施好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县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在“两工”取消情况下,农田水利建设力争达到“五个不减”,即工作力度不减,建设任务不减,资金投入不减,质量标准不减。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力争夺取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奖杯。为夯实工作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地段责任制,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委、县政府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召开协调会、现场会、观摩会,研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促进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工程

针对上蔡县没有大的防洪除涝工程及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强化精品意识,培育工作亮点”的要求,提出了依靠把国家投资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做大、做精,提高标准、提升质量,努力争取各个项目都在省获得先进位次的工作目标。在工程规划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即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新建与改建相结合,使各项工程规划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中,全县规定农田林网网格≤16.67hm2,网格大的坚决开新路,主干路要达到8~9m宽,田间生产路要达到6~7m宽,切实做到挖深沟、修宽路、出土方、出形象,真正建成精品工程。其他建设项目如标准粮田、现代农业等也要求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和实施,确保全县水利建设整体上层次,全面创优质。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中,上蔡县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供水适度规模化”的要求,改变原来一村一站的建设形式,根据各项目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别采取利用已有供水水源进行管网延伸、利用县城供水水源向周边辐射、联村建设农村小型供水厂的建设形式,在供水形式上由原来的水塔供水改变为更加科学合理,便于管理的变频供水,不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提升了工程的建设标准和质量,使上蔡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近年来,上蔡县每年都以实施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动员组织群众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对面上的排水沟进行清淤疏浚,对生产路进行整修,要求各乡镇每年都要建设1个333~666hm2的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精品区,做到干、支、斗、农4级配套,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从项目区选派有责任心、作风正派、威信高的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为工程建设的高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土方工程量大的实际,上蔡县采取机械加人工的施工方式,挖沟清渠靠机械,修路整平靠人工,机械干重活,干粗活,专业队干细活,干精活,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在今年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中,上蔡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依然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为保证机井建设质量,全县实行统一供应物料、统一制作井标、统一安装井台、井盖的办法,保证了机井的内在质量和外观标准。同时强化质量监督,专门制定了应急灌溉工程质量监督办法,推行县、乡、村3级质量监督制度,监督人员挂牌上岗,对重点施工环节实行旁站监督,并规定拨款、验收时,必须经质量监督员签字确认。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确保了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2007年11月23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领导来上蔡县调研时,对上蔡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上蔡县荣获2008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2006、2007年驻马店市连续2年在上蔡县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场会,上蔡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被誉为全市工程建设的示范工程。2009年3月28日,副省长刘满仓来上蔡县视察时,高度评价了上蔡县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上蔡县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在驻马店市评比验收中名列前茅。

三、广辟渠道,切实加大投入

一是积极采取国家重点项目资金。自2006年以来,上蔡县争取到的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资金达2.3亿元,成为上蔡县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投入来源。二是县乡财政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每年都足额落实各项国家重点项目的配套资金,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效益,并拨出专款用于项目争取的前期工作费、防汛抗旱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以奖代补等。在2009年春的抗旱浇麦保丰收工作中,县财政拿出50万元用于抗旱打井补助。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中,县财政足额落实了499万元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人员经费及工程基本养护经费,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各乡镇也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积极引导群众,动员社会各界投资投劳。各乡、村还动员本辖区民营经济大户和在外工作人员自愿出资捐助,支援家乡农田水利建设。四是通过产权改制吸纳资金。乡、村负责统一规划和协调,投资者负责挖沟、开路、修桥、打井,并获得路、沟的植树承包权和管护权。还有的乡村先对宜林路、沟及地块进行拍卖、租赁或承包,然后利用所得资金统一租赁机械,挖沟、修路、打井、建桥。上蔡县还积极推行了机井产权制度改革。2006年以来的农业开发项目、抗旱应急灌溉项目的新打机井全部实行了拍卖,对老井视其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租赁、承包等形式。2006年以来,全县共拍卖、租赁、承包宜林地2.55万hm2,拍卖机井4500眼,承包、租赁机井2.3万眼,吸纳社会资金567万元。回收的资金分别返还给乡、村全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群众形象的总结道:“产权改革走在前,路沟井桥全修完,政府不出资,群众不掏钱,村里面貌得改善,农村经济能发展。”

四、落实管护,确保效益发挥

为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上蔡县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关键环节,抓紧抓实,以此为切入点,狠抓管护措施落实,切实做到建管并重。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的供水厂由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对于小型单村供水工程交受益村委管理,县水利局帮助各受益村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村委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管理饮水安全工程。各乡镇通过拍卖路权、林权落实对沟、路的管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新打机井,全部在实施前明确所有人,新建生产桥由受益村负责落实专人管护,对2009年新打的应急灌溉井,上蔡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上蔡县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机井产权改革实施方案》,对机井拍卖的程序、资金管理、机井管理办法等做了详细规定,通过实行拍卖,明晰所有权,乡政府与购买者签订合同,颁发井权证,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拍卖资金全部上缴县财政统一管理,分乡镇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新打机井和旧井维修。上蔡县于2009年4月中旬开始试点,然后在全县全面铺开,2009年5月中旬全部完成。今年抗旱应急工程新打机井全部实行了拍卖,共回收资金74.7万元。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村干群管理工程的积极性,保证了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

五、落实奖惩,促进工作落实

上蔡县委、县政府专门研究制订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奖惩办法,启动了3条督查线,县四大班子领导,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和农口有关单位组成多个督导组,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全程督导,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每周通报各乡镇水利建设进展情况。工作结束时,县里组织考核验收,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记功、表彰或经济奖励;对完不成任务,拖全县后腿的乡镇及其负责同志,则采取经济处罚、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直至组织处理等措施,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上蔡县机井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商峰书法作品
护秋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上蔡县
上蔡县
防汛抗旱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研究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