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九坚持”石门多措并举 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2010-08-15李恢峰
李恢峰
(石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石门县 415300)
石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162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Ⅰ)型水库38座,小(Ⅱ)型水库117座。由于这些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属典型“三边”工程,加之运行时间长,目前已进入病险高发期,给该县防汛保安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一直以来,该县始终把中小型水库防汛保安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在多年水库防汛工作中取得了没有“因灾垮一座库,死亡一人”的防汛工作目标。主要是该县在水库防汛工作中始终做到了“三抓,九坚持”。
1 汛前抓准备
(1)坚持宣传发动,落实思想准备。
每年2~3月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都要认真组织开好三个会,做好一次宣传。一是开好汛前会商会,组织水文、气象、水利等部门对全年的水情、雨情客观科学分析预测,为全年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分层召开调度会。县防指每年都利用县委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契机,对防汛工作进行提早宣传部署,早敲警钟。三是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动员会,每年县委、政府均专题组织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分析防汛形势,部署相关工作。同时,结合世界水日组织“上街头、进乡村、入农户”广泛宣传发动,高度统一“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切实增强干部,群众防汛抗灾的紧迫和责任感。
(2)坚持“一库三责”,落实组织准备。
石门结合多年水库防汛经验逐步总结完善,并于2003年首先在全市率先提出了“一库三责”的责任体系模式。即“一座水库、一名行政负责人、一名技术负责人、一名看库责任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包中型水库、包堤段,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分级防汛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责任网络体系。并将各级责任上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防汛责任落到实处。
(3)坚持检查督查,落实保障体系。
每年从2月份开始,县防指就专题下文,要求各乡镇防指深入开展防汛自检自查,按照“四通五落实”(即泄洪畅通、道路畅通、通信畅通、供电畅通、落实责任、落实预案、落实队伍、落实物资、落实防守)的要求,一个一个抓到位,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同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也组织技术干部深入到每个乡镇区,逐座水库进行防汛检查,查病险、查隐患,全面掌握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带队,再次深入每座水库进行防汛大检查,重点对防汛物资器材储备、“一库三责”的落实、防汛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办,确保各项防汛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2 汛期抓预警
(1)坚持以防为主,强化预警措施。
该县将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推广至全县,一是设立了基本覆盖全县的29个水位、雨量观测站(点),做到全县暴雨与洪水测报迅速准确。同时建立了52处简易雨量观测点,在紧急情况下,预警员可自行发布预警;二是建立了汛情会商制度。明确了预警标准、等级、预警信号发布办法;三是建立快速、简便、可靠的报警系统。利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采取手机短信和语音群发的电话预警方式,向全县发布预警信息,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到乡镇、村组、农户的防汛信息网络。2008年石门发生了三次大的汛情,正因为县防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坚持科学防控,强化调度手段。
每年结合汛前检查结果,县防指专题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广泛征求老同志、老专家的意见,科学制定每座水库的度汛方案,要求严格按度汛方案调度。针对每次降雨过程,县防指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的降雨量,结合水库蓄水和集雨面积,对水情进行提早预测,对可能溢洪和出现险情的水库提早加强防范或腾空待蓄,为防汛工作争取了主动。
(3)坚持值班巡查,及时处理险情。
汛期各地严格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外出必须要向县级领导请假,同时要求所有行政、技术包库责任人在非汛期要坚持每半个月深入水库进行巡查一次,汛期每个星期要到水库现场检查一次,详细了解水情工情,做到心中有数,并视其降雨、水位情况上岗到位,正常运行的水库,在日降雨50 mm或水位在溢洪道底板下1 m时,必须上岗到位。对存在一定病险的水库,除严格执行度汛方案外,行政、技术包库责任人在日降雨25 mm以上,必须全部上岗到位。对看库责任人要求非汛期每天都要上堤巡查一次,汛期每天不少于三次,汛情紧张时要24小时坚守在堤防,认真做到“五时、五到、三清、三快”(“五时”即黎明时、换班时、天黑时、刮风下雨时、大雨刚停时,“五到”即一是眼到,用眼观察堤顶、堤坡、堤脚有无险象;二是手到,用手检查隐蔽部位,在水下要用探水杆探模;三是耳到,细听水流有无异常声响,有助于发现隐患;四是脚到,用脚检查,以判别积水或渗水,注意土质松软程度,以判别是否有跌窝,崩塌的可能;五是工具物料随人到,巡堤查险人员在巡查时,要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少量料物,以便遇到险情及时处理。“三清”即险情要查清、险情要报清、报警信号要记清,“三快”即发现险情要快、报告险情要快、抢护要快)不放松一刻,不忽视一点,同时突出重点部位,重点检查溢洪道、涵卧管、大坝与山体结合部,确保隐患及时发现。正是坚持了严格的巡查制度,确保险情得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008年,蒙泉镇黄泥湾水库出现坝体大面积渗漏并滑坡险情,当时已到晚上12时,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已是凌晨1时,经及时抢险,险情得到了控制。2009年5月5日晚,新铺乡荷花水库大坝内坡沿涵管轴线出现一处跌窝险情,接到报告后,技术人员连夜赶到现场,及时处理了险情。
3 汛后抓除险
(1)坚持资料整理,提供技术保障。
石门的水库大都由当地群众自行修建,没有系统完整的技术资料,针对这一现状,县水利局自2002年以来,每年汛后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水库现场,实地测量、绘图,到目前为止,该县已全面完成了水库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对每一座水库都建立病险档案,确保一旦出险,能组织科学有效地抢险。
(2)坚持财政投入,常年抓除险。
石门属山区县,汇水时间短,水位涨幅快,加之水库位置高,威胁大。县委、县政府历年均十分重视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自2002年以来,每年县财政都拿出50~100万元,重点对汛期暴露的险情进行处理,坚持常年抓除险,确保一个隐患不经历两个汛期。
(3)坚持争国投,夯实工程基础。
自2004年以来,该县坚持“提早部署抓前期,除险加固保民生”的指导思想,通过认真研究新情况,掌握新信息,了解新动向,结合实际,对每一处工程进行摸底排查,广泛征求老专家、老同志的意见,逐步完成了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全面建立了项目库,并加大了项目的申报、跟踪力度,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竭尽所能、扎实工作,目前全县7座中型水库已全部纳入国家除险加固计划。东泉水库已除险完工,寺垭、南溪、蒙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正在实施,38座小(Ⅰ)型水库有4座进入国家计划,30座进入省级计划。目前有国家计划项目月亮、红岩溪2座水库和杨坪水库等4座省级计划项目正在实施。117座小(Ⅱ)型水库有3座进入省级计划,42座进入市、县治理计划。全县病险水库治理资金批复总投资达2.2亿元,其中中央、省投资1.2亿元。通过几年的治理,该县水库将全部完成加固任务并开始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