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08-15林家谊

护理研究 2010年26期
关键词:差错病区内科

林家谊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特别是内科以药物治疗为主,安全用药尤为重要。而用药差错是医疗差错的主要部分。谢思莉[2]调查发现,药物治疗失误占护理差错的78%。冯素英[3]调查发现,注射差错所占比例较高,占差错总数的41.5%。用药差错约有1%导致不良药物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而50%ADE是可以预防的[4]。因此,找出内科系统对高危药品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现将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报告如下。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导致病人死亡或使病人严重受创的药物使用错误案例仅涉及一小部分较特殊的药物。于是,将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定义为高危药品[5]。让医疗机构重视对此类药物的管理、评估及使用,降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风险[5]。我院根据上级医疗机构公布并列出我院高危药品有注射用10%氯化钾、10%氯化钠、氯化钙、25%硫酸镁、胰岛素、硝普钠和化疗药物。希望所有临床专业人员能对这些药物提高警惕,做好安全管理,以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内科所辖病区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甚至个别新上任护士长对高危药品的概念和科室有哪些高危药品不知晓,通过面对面提问方式调查内科87名护理人员,只有1人(1.1%)了解高危药品的概念,34人(39.1%)了解高危药品种类及相关知识。科室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用药操作规程,除血液科有化疗药物管理制度和化疗药物用药操作规程、内分泌科有胰岛素用药操作规范外,其余科室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用药操作规程。对各级护理人员在进行有关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方面重视不够。查看近两年来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理论业务学习,专科知识培训方面有关高危药品使用、管理、注意事项以及使用不当给病人造成的伤害等方面知识培训、学习资料很少。部分科室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用高危药品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氯化钙与其他普通注射剂放在同一药柜里,无专门存放区域,也没有醒目标识,同时还有散支药品任意摆放,基数过大,无专人管理,尤以10%氯化钾为甚。在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不够规范,如10%氯化钾某病人只需用7 mL,剩余3 mL护士吸好放在治疗盘内,由于需加药液很多,在忙乱中有可能会拿错,存在安全隐患。胰岛素开启后没有写上开启使用时间,抽吸后瓶塞上不注意用无菌纱布覆盖。大部分科室护士用普通50 mL注射器和普通延长管用黑色塑料纸包上代替避光注射和延长管。

3 内科所辖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明确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种类,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这是确保高危药品安全使用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①病区护士长通过晨会提问,加强记忆。②通过一级、二级护理监控,以引起重视。③病区、大科、护理部进行临床用药安全及护理风险意识讲座。④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药师讲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缺陷,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3.2 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和用药操作规程 各病区健全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用药操作规程、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规范高危药品的管理,护士知晓并能执行,由病区质控员、病区护士长负责,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和操作有效的落实到位。化疗药物配制安全规范:①配制化疗药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口罩。②加药前必须再次经另外一人查对。③抽吸药液时避免针头碰到安瓿的边缘或颈部。④安瓿、小药瓶放进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后弃掉。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中必须恰当保存,应保存在2℃~8℃冰箱冷藏室中,胰岛素不能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第一次开启使用后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在药效使用期内30 d[5]。

硝普钠应用规范:硝普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失效。使用时应用避光注射器和延长管,降压迅速易发生低血压,应严密监测。

3.3 提高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①认真执行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有效使用。②高危药品应单独放置,有明显标记,高危药品标签均用红色字体,旁边贴上红色三角形叹号,以警示。药品标签字要清晰,药物定期清点,药品无混浊、无变质、无过期。③严格执行处方药,遵医嘱用药查对程序,在使用高危药物时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潜在危险。④高危药品不得混合放置,胰岛素放置在冰箱内固定位置保存,也用红色警示标志。⑤化疗药物由专人配制,严格按医嘱准确配药、给药。

3.4 检查和反馈 要求病区质控员、护士长对高危药品每月检查2次,在二级病区护理管理质控中特别加强高危药品的检查,每月定期或随机检查1次,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限期整改,并追踪落实情况,以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通过对内科各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相关对策半年后,对内科87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除2名休假的产妇外,其余85名护士基本了解掌握高危药品的定义、管理和操作规范,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知晓率由原来的1.1%提高到97.7%,提高了内科所辖病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护士责任心和重视程度,加强了药品安全管理,保障病人安全。

[1]何凤兰.郑晓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8,5(5):312-313.

[2]谢思莉.引起护理差错的原因调查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3.

[3]冯素英.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1):61-63.

[4]林志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模式探讨[J].药物警戒,2006,3(2):119-121.

[5]邵颖,徐连文,冯丽芳,等.高警讯药物在内科系统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10-311.

猜你喜欢

差错病区内科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