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

2010-08-15

关键词:词典双语语言

康 慧

(中北大学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51)

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

康 慧

(中北大学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51)

双语词典;语用信息;语用失误

在双语词典中引入语用信息的问题正在开始受到辞书工作者的关注,阐述了在双语词典中引入语用信息的必要性,并且根据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论述了在双语词典中应当引入哪类语用信息。

一 在双语词典中加入语用信息的两种态度

随着双语词典编纂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是否应当将语用学原理与双语词典编纂结合在一起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问世后,许多学者开始对其语用信息的编纂方式纷纷发表评论。所谓语用学,即是研究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一门学科 (Leech, 1983:x)。我们目前所编写的双语词典中,其例证大都是一些抽象的、孤立的、脱离了上下文和语境的句子,因而是静态的。例如。It’s Sunday.这句话如果出现在词典中,我们只能将其看作一种客观的描述,或者说,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它的字面意思,而没有考虑除此以外的任何其他因素。与之相反,语境则是动态的,一句话的含义会根据说话人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表达目的,也会因为听话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如一对恋人正在约会,女方说了一句:“Wow.It’s cold here.”而男方却不解风情地说:“Yes,you are right.”从表面看,这两句话并无任何不妥,但是却由于男方的木讷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在语用信息和双语词典的编纂方面,传统观点认为双语词典与语用学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双语词典所关注的是静态意义,而语用学则以动态意义为研究对象。然而更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在双语词典中编入语用信息以帮助读者学习,并且认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突破双语词典在词语的释义和用法说明以及例证选用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导致双语词典编纂的理念和模式更新。(胡开宝,张柏然 2003)”

二 双语词典中加入语用信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外族人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它来实现跨文化的交际,用这门语言来进行很好的交流。但是就现状来看,不论是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还是双语词典的编纂似乎都只是注重了语言的正确性,而忽视了语言的得体性。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有一些中国学生尽管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在面对老外的夸奖还是会不知所措地连连摆手说:“No,No.You flattered me.”。双语词典作为一种工具书,从其编纂目的来看就是为了使读者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一门外族语言或者在使用这门外族语言当中碰到问题时可以有书可考。但是当我们与外国朋友交流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的谴词造句没有任何语法问题,但是由于诸多语用方面的失误,会使得对方觉得我们不礼貌,不友好,甚至盛气凌人。由此看来,在双语词典中加入语用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语用学所关注的是动态的意义,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总结出一套规则,那么在双语词典中是否有可能将每句话的可能出现的意义都一一列举呢?这是否有悖于词典编纂惜墨如金的一贯原则呢?正是因为如此,才引起了人们对双语词典中加入语用信息的质疑。在这里,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在双语词典中加入语用信息,这已成为词典编纂的一个趋势,而关键就在于双语词典中应当收录怎样的语用信息:是一概全收,还是有选择的收录。

三 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来看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

在编纂一部双语词典之前,首先要确定其服务对象。如果是为说源语的读者服务,那么源语当中的语用信息可以少收或甚至不收,因为读者生活在源语环境中,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源语语用能力。反之,如果该词典是为说目的语的读者服务,那么则应当在词典中编入适当的语用信息。首先应当分清哪些是读者需要的,哪些是读者不需要的,“编者要能体察读者的需要,设计出最佳编纂体例以满足读者的要求”。(Quirk,1978)

洪岗(1995)曾经将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粗略地分为两种:一种通常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人的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不了解或忽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前者我们称其为语用 -语言失误,后者我们称其为社交 -语用失误。

1 语用语言失误

(1)使用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人的习惯

有些源语词语和表达其目的语对应词相同,在句子当中的语法功能也相同,但是却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很多外族人对这些方面的语用信息并不了解,因而常常会造成语义上的偏差。例如 can和 be able to都表示能力,意义几乎是相同的,而它们的过去时形式 could和 was able to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前者表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而后者不仅表示有做某事的能力,还表示成功地做成了这件事,把这种能力转化成为了现实。

再如,Nevermind和Don’tmention it在字典中的汉语对应词都是“没关系”,因此当中国学生受到别人的感谢时,很多会用Nevermind回答。但是这两者的使用场合是截然不同的。Nevermind表示“没关系”,只限于对别人的道歉做出回应;而当别人致谢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Don’t mention it”。

(2)套语母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你的衣服比我好看。很多同学会说:Your dress is more beautiful than me.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上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汉民族的思维习惯重悟性,而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重理性。也就是说,汉语在表达当中更看中句子的整体意义,有时是需要“悟”出来的,而英语在表达中更强调结构上的严密。因而在英语民族看来,应该是Your dress ismore beautiful than mine.否则,你的衣服和我本人怎么能具有可比性呢?

2 社交语用失误

(1)不了解目的语词汇的意义内涵

在汉语当中,诸如老师,经理等词语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某人的职业或职务,二是对拥有该职业或职务的人的称呼。依照汉语思维,人们还喜欢在前面加上姓氏以表示尊敬:如王老师,李经理等等。与此不同的是,英语中的这类词汇只有第一层含义,见到对方的时候英语国家的人们更乐于直呼其名,只在少数情况下与汉语模式相同,如:Doctor Brown和 ProfessorBrown。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室里传出“Good morning,students!”“Good morning,teacher!”这样的互致问候的声音。

(2)不了解目的语国家在社交习惯

比如中国人见面喜欢说:“吃了吗?”,如果见到外国朋友,将其直接译为“Have you eaten?”那么将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有个英国记者来到中国,在银行取钱的时候,营业员问她说:“Have you eaten?”。这使她大为惊诧,因为在英语国家Have you eaten表示说话人想邀请听话人吃饭,如果是异性之间还可以表示对方有意想要开始交往。从银行出来后她又碰到了一位学校的教授,也对她说了同样的话。这使她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每个人都问我这个问题呢?最后她终于悟出:大概是因为我太瘦了,他们关心我。

再如,一个中国学生送了外国朋友一件生日礼物。外国朋友非常高兴地说:“Thank you.It’s beautiful.”而中国学生则显得很不好意思,连连摆手:“It’s nothing.”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谦虚为美德,而英语国家的人听到别人的赞赏则会欣然接受。碰到这样的场合,他们多半会说:“I’m very glad you like it.”也难怪该中国学生的谦虚之举会使外国朋友觉得他自己缺乏审美眼光。

(3)不了解目的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东风在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因为东风为人们带来春天,带来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西风则不然,它带来的是寒风凛冽的冬天,常被用来作为邪恶势力的象征。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英国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西风成为备受推崇的对象,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便是很好的例子。

(4)不了解目的语的语用场合

这主要是由于忽视或不了解词汇使用的专业语域(如会计英语、法律英语等),正式程度 (如正式语、俗语、俚语等),语气(如戏谑、委婉语、模糊限制语等),语式 (如书面语、口语等),地域(如英国英语、美国英语等),时域 (如古英语,现代英语等)而造成的。如:the second floor在英国指的是第三层,而同样的概念在美国则是用 the third floor。因为在英国第一层是 the ground floor,从第二层开始才是 the first floor,然后第三层,第四层以此类推。

以上我们对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其成因做了详细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可根据语用信息的分类来作进一步研究,看看对哪方面的语用信息考虑不周会引起语用失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因为只有在跨文化交际中因缺失而造成语用失误的语用信息才有必要编入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指的是因情景要素,场合制约而在遣词造句时恰当选择词语方面的指导。狭义上的语用信息仅指由说话者的意图和语境决定的信息,从广义上说,语用信息还涵盖语义文化的相关信息。

关于语义文化的相关信息我们在前面分析语用失误时已经谈到了,显然这部分信息是双语词典中必不可少的。那么由说话者的意图和语境决定的信息是否应该在词典得以体现呢?

我们先来看说话者的意图。Austin将话语区分为两大类: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那么说话者的意图无外乎就是陈述某件事情或实施某种行为。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即或是真实,或是谬误;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它们无所谓真实或谬误,因为它们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何兆熊 2000)。比如:I promise that I’m coming.这句话所表达的是许诺,而 Iwarn you that I’m coming.所表达的则是警告。但是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可以“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何兆熊 2000)。

例如:[晚上十点,女主人对一位住在城郊的客人说]

Hostess:You look tired,Susan.Stan can give you a ride back.

Guest:Oh,no.I’m fine.

从表面来看,女主人陈述了一个事实,说对方看起来很疲惫,实际上是对客人间接地下了逐客令,但是客人对她的话却做了另一种理解,对女主人的陈述表示了否定。

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说话者采取的是直接言语行为,那么我们只要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就可以了,如果说话者采取的是间接言语行为,那么就涉及到了运用语用学知识来处理话语内涵的问题。在《朗文》问世后,曾有人指出其语用信息中的几点不足,其中之一便是“言外行为和言语行为的结果很少提及(梅晓娟 1997)”。该作者还以“It’s cold here.”为例,指出此句的言外之意可能是请听话人把窗子关上,这一言语行为的结果至少有三种:a.受话者接受请求;b.受话者拒绝请求;c.受话者没有或佯装没有理解言外之意。之后,作者进一步指出:从理论上讲,词典对这些都应当有所记载。但是笔者在此认为,此类信息可作为不予收录的对象。首先,话语的言外之意虽然属于语用信息,但是由于其太强的可变性,我们很难也不可能从中总结出一套规律;其次,对话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正确与否并不会造成我们以上提出的语用失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话语的言外之意与跨文化交际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上边提出的例子用汉语来表达,其言外行为和言语行为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所以间接言语行为只能是作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而不应将其混杂到双语词典编纂的领域中。

我们再来看说话者的语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之间进行的。因此,对语境的确切理解必须考虑这些语言外的因素。(何兆熊)”这一点与我们上边提到的目的语的语用场合基本吻合。《朗文》通过括注、例证和用法注释提供了这方面的语用信息,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可见,关于语境方面的语用信息也是双语词典应该收录的。

四 小结

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问题正在成为词典编纂学家的关注焦点,在双语词典中编入语用信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尽管语用信息是多变的,动态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提炼出相对稳定和静态的内容。《朗文》的大胆实践和随之而来受到的众多好评也使我们树立了在双语词典中编入最佳语用信息的信心。相信我们的双语词典编纂事业一定会在这方面获得更为可喜的成绩。

[1] 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Harlow:Longman Group Ltd.,1983.

[2] Quirk,Randolph[Z].Preface to LDOCE1,1978.

[3] SummersD.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y English.Seco nd Edition[Z].Essex: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7.

[4]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洪岗 .Pragmatic Failure[A].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 第三辑[C].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7] 胡开宝,张柏然 .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 .双语词典研究[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9] 梅晓娟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的语用提示[A].辞书研究[C],1997.

Key words:bilingual dictionary;pragmatic information;pragmatic failure

Abstract:More compilers are now consideringwhetherwe should put pragmatic infor mation into bilingual dictionaries.This article talks ofwhy pragmatic infor mation is necessary for bilingual dictionaries and talks aboutwhat kind of pragmatic information should be put in.

The Selection of Pragmatic Information in BilingualD ictionary

KANG Hui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China)

H 061

A

1673-2804(2010)05-0121-03

2009-11-05

猜你喜欢

词典双语语言
语言是刀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