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实践
2010-08-15李跃
李 跃
(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科学发展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实践
李 跃
(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定位;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进一步让国人振奋、被世人关注。科学发展观秉承先进思想的精髓,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越来越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在科学理论的航船上扬起风帆、破浪前行。从政治思想高度出发,明确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位置,分析科学发展观定位及实践性,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定位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吸取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这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对这些重要思想既承前继往又与时俱进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进一步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它强调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强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强调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二 发展观的历史渊源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要深刻领会、把握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与背景。
1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承担起带领人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进了社会主义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情况,导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克服了国民经济中的严重困难,但在后来又走上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作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上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的经验教训,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艰辛探索,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和智慧。
2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始终对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不懈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开创性探索。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国家不仅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而且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在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他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总结了苏联没有作好综合平衡的教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指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战略方针”。他还具体阐述了应如何认识和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以及农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等关系问题。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邓小平同志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他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认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很多并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需要综合平衡,不能顾此失彼。他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还多次使用过“协调”、“持续发展”等概念。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住了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同志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他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并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他强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起来,共同推进。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中国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
在 2007年 10月 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并没有包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属于指导思想系列,又属于“深入贯彻落实”这个工作指导方针的层面。这种表述既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谦虚与务实,又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实”的特色,还需要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统筹协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维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要正确处理的各种重大关系。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在本质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的内容,即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变成“四位一体”;十七大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目标中又添加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阈中的发展是覆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正因为这里涉及多重复杂的关系,所以,科学发展观从思想方法论的高度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还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该说,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统筹兼顾思想方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新应用。掌握和应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作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使科学发展观由理论层面进入到实际工作层面,这样,就要有科学方法,做到统筹兼顾。细读十七大报告,我们会发现,十六届三中全会界定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时是“五统筹”,到十七大报告中时,已是“十统筹”,唯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实现科学发展,才能作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一的发展经济,而是要科学地、统筹兼顾地发展循环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界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第一个元素。有了这个元素,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才能有物质基础,才能变为现实,不然以人为本就是空话。对此,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指以群体方式存在着的人民整体,同时内含着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即每一位公民。二是以人为本所强调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人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应当特别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强调了追求物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而实现人的发展则是追求物的发展的目的。可以说,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念,只有遵循这一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3 进一步明确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坚持科学、和谐、有序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统一,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首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同时,它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所以,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而且,由于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努力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新中国成立 6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引。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牢牢把握时代的特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基础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本书编写组 .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 [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3]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4] 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9[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6]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自觉坚持和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N].人民日报, 2009-09-14.
Key words: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social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framework;scientific location;practicality
Abstract: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as a dazzling pearl amo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ocial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urther excites people of our nation and is remarkable to the whole world.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sence of advanced ideas,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in the same line with important thinking of Marxism-Leninis m,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the struggling goal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s the core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is the new achievement of scientific theory of socialis m.For 60 years,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creasingly displays an unparallele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preading the sails on the ship of scientific theory and plowing the high seas to progress.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perspective,thispaper clears the position of the Scientific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nalyzes the lo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and practices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New Practice of the Theory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 I Yu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D 261.1
A
1673-2804(2010)05-0026-03
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