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要点
2010-08-15杜晓光
杜晓光
(山西省宁武县农业局,山西 宁武 036700)
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及其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施用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肥料适宜用量与配比,以及相应的施肥方法。这一技术现在已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生产中,为粮食增产提供了科学的施肥保证。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包含“测土”、“配方”、“配肥 ”、“供肥”、“施肥”五个步骤。
1 “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环节
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测试。测试结果是制定养分配方的重要依据,分为取土和化验两个步骤。
1.1 取样
在采取土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因素,将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地块面积较大、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地方,每个混合土样可代表 6.67~20hm2面积;地形起伏、坡度较大,地力不均的地块,每个混合土样代表2~5.33hm2面积;作物长势差异较大,土壤类型变化较多的地块,应单独采样。同时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农户。采样时间:应选择在当季作物收获后的下茬作物播种施肥前。采样周期: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一次;或进行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 2~3年采集一次;中、微量元素 3~5年采集一次。样点数一般 10~20个为宜。样点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 ,采用“X”型或 “S”型采样。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均匀,避开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采样深度一般为 0~20cm,果树为 0~40cm。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要均匀一致,土样上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深度要相同。每个取样点取土 0.5kg左右,将各样点土样充分混合,并按照四分法取 1Kg左右的土样装入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注明采样地点、日期、深度、土壤名称、编号及采样人等,同时做好采样记录。在取样时要注意采样深度要一致,不能忽深忽浅,也不能图省事用铁锹取土,要用特制的不锈钢取土钻,以防金属制品影响微量元素的准确性。
1.2 化验
在化验土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集好的土样要及时捏碎风干,以防霉变造成养分变化。二是土样不得日晒,必须自然风干,以防养分损失。三是土样风干过程中防止酸、碱及灰尘的污染。四是要拣除土壤以外的植物根系、砖瓦、石块等杂物,以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五是土样磨碎要全部过筛,不能将不易磨碎的筛上土样扔掉,要逐次磨碎逐次过筛,直至所有土样全部过筛。六是过筛后的土样要充分混匀,一般初过筛的土壤结构差,养分含量较低,后过筛的土壤结构好养分含量也较高。
2 “配方”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环节
即根据土壤养分测试和肥料试验结果,制定出某种作物一定水平下的各种肥料的用量和比例。提供肥料配方时,先要了解种植作物种类和计划产量、该作物获取一定产量需吸收多少养分,土壤能提供给多少养分,然后确定使用肥料的品种和每一种肥料相应的最适宜用量。制定配方时要依据土壤化验结果,也要考虑往年实践经验,设计出科学的配方。不可一味注重老经验而轻视化验结果,这样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
3 “配肥”和“供肥”是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环节
即根据确定的肥料配方,以各种单质化肥和(或)复合(混)肥为原料,采用掺混或制粒工艺制成(或农户按方抓药,现用现配)适用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需求的配方肥料,并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肥料生产企业或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直接供应给使用者。在操作中要注意:一是各种称量好的单元肥料要分袋包装,不可混装。二是称量要准确,实行专人称量、专人分装。
4 “施肥”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最后环节
“施肥”的任务是在生产过程中执行“配方”,以保证目标产量的实现。要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确定最恰当的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以及追肥的次数和每次追肥用量。还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期、施用部位(如深施、表施)、施用方法(集中施、撒施、根外追肥等),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发挥肥料的最大应用效果。在操作过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试验田要有良好的水浇条件和排水条件,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保证试验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二是试验小区内除施肥品种、数量不同外,其他浇水、防病、治虫等管理措施要掌握完全一致。三是承试人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热爱农业科学,能够按照试验方案要求严格进行操作。
总之,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要科学计划,认真做好以上 5个步骤,这样才能实现农作物的增产,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