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价值观的镜象折射: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

2010-08-15陈旭宏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中西礼貌准则

陈旭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文化价值观的镜象折射: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

陈旭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从文化价值的差异去研究礼貌原则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礼貌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礼貌原则;差异;文化价值观

一、引言

对礼貌的研究已成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发表的《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 N. Leech)成果最为显著,他在1983年总结了六条礼貌准则。中国学者顾曰国于1992年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五条礼貌准则。

礼貌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相对性。在理论上中西礼貌原则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具有语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和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的不同起源、以及长期历史过程上受社会、历史、地理等一系列文化因素而形成的文化价值分不开的[1.p238]”,因此,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次中,从文化价值的差异去研究礼貌原则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双方误解,促进有效沟通。

二、中国礼貌原则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基于中国文化,顾曰国总结了以下礼貌准则[2]:

1.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务时要“抬”,要“尊”;

2.称呼准则:指人们出自礼貌,在相互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4.求同准则: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三、西方礼貌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对礼貌现象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他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1.p219],具体为:

1.得体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损失,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利益;

2.慷慨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低,加强对别人的赞扬;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尽量表扬别人;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

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分歧,增加共识;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小自己对别人的厌恶,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四、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

从上述来看,理论上中西礼貌原则很大程度上一致。双方都是出自于友好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礼貌言语,都注重“面子”、求同存异;尊重、赞扬对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谦虚;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守的礼貌准则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二者在贬己尊人准则、求同则准和德、言、行准则上存在相似性,但在语用上存在差异。

1.贬己尊人准则

中国礼貌原则中的贬己尊人准则与西方的谦虚准则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突出表现在称赞答语上,面对别人的赞扬时,西方人谦虚而不贬己,而中国人则往往贬己。西方人往往会很高兴地接受别人的夸奖,还常会说“谢谢”。 中国人虽然在内心同样爱听赞扬的话,但在口头上,不管赞美的真实与否,多数人还是否定别人称赞的事实,常常说“哪里,哪里”,“我做的很不够”,这种说法在中国人看来是谦虚、礼貌的表现,但在英美文化中往往被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使听者感到自己的审美能力被直言否决,受到了伤害而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

2.求同准则

汉语礼貌原则中的求同准则和英语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赞同准则有相似之处,两种文化都认为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对方的“面子”,追求和谐一致,但求同的方式及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例如邀请他人到家中做客或参加其他一些社交活动,西方人常常用一种中国人听起来不十分肯定或者商量的口气说话,如:周末我要开晚会,如果你乐意就来吧。对于这类邀请,从语气上判断,中国人总觉得对方心不诚,因而犹豫。其实西方人这样做反映了他们为人处事不强加于人,这正是最大限度在考虑对方的“面子”。而在汉文化中,邀请者一般都会邀请好几次以示真诚,而受邀者也会推辞好几次才接受,如果立即接受就显得过于急切,不礼貌。这与西方文化中欣然接受,认为拒绝是不礼貌的做法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虽然中西方都很注重维护对方的面子,但中国人维护对方正面面子有余,维护自己的正、负面子不足。

3.德、言、行准则

中国文化中的“德”同西方文化中的得体原则大体一致,“言”同西方文化的慷慨准则大体一致。如得到别人帮助时,中国人常说“太感谢您了”,英美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但如果中国人说:“不好意思,浪费了您这么多宝贵的时间”,这种说法令英美文化的人听起来不知所措。在帮助别人得到赞扬时,中西方的回答也存在差异。中国人常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一点小事,举手之劳”等。而英美文化的人对这样的回答莫名其妙,他们常说 “I'm very glad to help you”等。

四、语用差异的文化根源

“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只是表层的现象,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1.p239]。中西礼貌原则在语用上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与它们各自的文化密切相关。

1.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

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来源背景。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谈到“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的,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别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中国文化起源于农耕文化,依靠家庭、家族,农耕可以自给自足,无事外求。这种农业生存方式形成了相应的行为观念:如敬重老人,重人际关系不重法制;安分守己,求稳不愿变革;重视群体而忽略个人等。西方文化源于古代希腊,当地更适于商业的发展,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这种生存方式使人们重契约法制而相对不重人际关系,勇于冒险,崇尚自由,争取独立,对血缘关系相对不重视,强调个人的作用等。如在称呼语中,中国孩子称一位陌生的长者为“奶奶”或“爷爷”被认为是尊敬老人的表现,但这样称呼一位老年西方妇女则是不合适的,她会感到难堪或不愉快,被称为老人,则在竞争激烈的西方社会即意味着失去竞争力,无用。

2.“礼”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中国文化的礼貌与传统的礼治紧密相连。1983年,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在西方,基督教对人们的生活、言语行为影响极深,特别是它所倡导的“人生而平等”,所崇尚的个人主义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作用。

礼貌准则中的称呼准则即是“礼”文化的明显反映。晚辈、下属不能直呼长辈、上司的姓名。人们对有职业、官职的谈话对象以职业、职务相称以示对他人的尊重。而西方国家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称呼系统属于平行体系,晚辈、下属等可直呼长辈、上司的名讳。而且与汉语名目繁多的称呼相比,英语的称呼要比汉语的简单得多。

3.思维的整体性与个体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相异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关键的地方是思维方式。因为一个民族的典型思维方式往往是一切精神文明产生的基础”[3]。“古代汉民族思维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整体性。这同西方游牧民族思维的个体性形成对比”

[4]。由于古代封闭自足的环境、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天人合一”的人生观使汉民族认识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整体”、“统一”的意识。而西方游牧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扩张、冒险的性格,而且天人相分的宇宙观也使人们认为人只有个体自由,个人奋斗,不断探索世界和未知才可以自足。

中国与西方的思维差别形成了与之对应的鲜明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中国人强调社会性,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不突出个人和个性。个体主义在西方文化中受到高度的尊重,人们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提倡自我表现,自由竞争,争取平等。

因此在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中,中国人强调人的群体性、人际关系的和谐,初次见面会相互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收入等,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关心他人、密切人际关系的表现,而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在交际中,中国人“在代词的使用上,为了强调群体,也常有集体代替个体的现象”[5]。

五、结语

礼貌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的和睦,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礼貌原则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具体运用礼貌原则时,更重视那些具有文化差异性的方面,避免语用失误,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1]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

[3] 胡朝霞.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J]. 琼州大学学报,2007,1.

[4] 申小龙.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 顾嘉祖,陆昇. 语言与文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0-00

The Pragmatic Distinc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ness Principles:A Mirror of Culture

CHEN Xu-hong

Politeness is the product of culture and embodies culture. As a commom phenomen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 show their distinction in pragmatics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Understanding different culture helps to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acefully and friendly.

politeness principles; culture; distinction

H0

A

1008-7427(2010)12-0097-02

2010-09-30

作者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猜你喜欢

中西礼貌准则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