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
——德语诗歌之魂

2010-08-15张晓晖

关键词:菩提树德意志德语

张晓晖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河南开封 475001)

森林
——德语诗歌之魂

张晓晖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河南开封 475001)

森林;德语诗歌;自然;情感;自我

森林是德语诗歌的一个重要表现主题,也是德国人的民族性格特征。在德国,森林文化十分盛行,森林诗歌广泛传播。从德意志民族发展史,德国的森林文化,以及德语诗歌中森林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森林在德语诗歌中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德语诗歌横亘不变的主题与灵魂。德语诗歌发展的源远长河里,诗人们总是不吝笔墨地描绘森林,或赞美,或慨叹,或爱恋,或伤悲。静寂的森林,幽清的山水,日暮映射,夜莺翠啼,一曲曲爱的欢歌在鸟语花香的青翠之中响起,一曲曲生活的礼赞在静谧安详的丛林之中升腾。

幸福快乐时,他们走入鸟鸣林啸的森林,在流水边聆听风声,在菩提树下倾闻花语,把自己沉入大自然的欢快与美丽后,又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讴歌与赞美,带着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与期盼,躺在绿茵上,拥着爱慕的恋人,仰望纯净的天空,四周一片静寂,唯有彼此的呼吸。

悲伤失意时,他们也会走入孤寂空旷的森林,寻找归属自然的宁静。沉沉的暗淡中,微风拂过脸庞,花香散于鼻翼,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个生灵都散发出自己的光辉,给人安慰和力量,助人人驱散烦恼与忧愁。

德语诗人爱用森林的意象来表述情感,抒发胸臆,是出于自己的对森林的热爱,以及对森林的思索,而更深层次来看,则是基于把自己称为“森林民族”的德意志人的森林情结。用森林来描绘,更能激发同样十分热爱森林的读者的共鸣,诗人们也可以藉此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好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他们。同时,森林丰富多姿的文化形态,也可以赋予诗歌更加浓郁深厚的情感色彩,使得诗歌更加深情动人。

一 森林的民族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个内陆腹地的民族,英国民族是个蓝色海洋的民族,那么德意志民族则是个绿色的森林民族。森林的性格即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森林的一切,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气质和心态,并反映在她的文化形态中。”[8]。

“德意志民族称自己为‘森林部落’的民族。”[6]在这片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的土地上,“德意志人有着与生俱来、难以分割的森林情结”[7]。本着对森林的依赖、眷恋与热爱,他们开始了进入森林,被赶出森林,再回到森林的民族历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日耳曼文明。

大约 3000年前,古日耳曼人就已居住在波罗的海沿岸。从公元前 500年起,他们开始向南迁移,占据了喀尔巴阡山脉和波希米亚山脉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牧部落生活[5],周围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大片的沼泽,艰难的生活中,日耳曼人开始在森林里寻找未来的希望。

民族大迁移后,日耳曼人到达了波希米亚森林、莱茵河流域、美因河与哈尔茨山、以及阿尔卑斯山区。而后,当欧洲诸强忙于开辟殖民地时,被剥夺土地、赶到森林边缘的德国人又开始了征服森林地带的进发,也开始了对森林更加深入的观察与倾听。

在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中,森林始终与民族变迁与发展紧密相关,从依赖森林,到观察与倾听森林,直到讴歌森林,德意志人用自己对森林的深厚情感,创造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森林诗歌”,也传达出他们对森林的由衷热爱,以及他们在森林中寻找自我归属的渴望。

二 森林文化

1 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的敬畏、崇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认识及其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包括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两大部分。而艺术领域森林文化是指反映人对森林的情感、感性的具体作品,如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等艺术作品的总称。

最初,古日耳曼人利用森林资源生存而产生了对森林的淳朴的感谢和赞美;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森林边缘和森林里的日耳曼人逐渐学会观察森林、欣赏森林、并赞美森林;而工业革命以来,德意志人又开始在森林里寻找新的能源,并利用它们发展科技,德意志人对森林的认识更进一步。森林不仅赋予德意志民族丰富的生活、生产资源,而且赋予了德意志民族丰富的创作源泉。从森林里走出的童话,让白雪公主的故事传遍整个世界;森林的高远、宁静与轻柔又让德语诗歌在世界诗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而德国森林的原始与肃穆,又构造了德国哲学的庞大群落……

翻看历史,不论在德国的文学、哲学、绘画、音乐、还是雕刻、建筑、体育、工业等诸多领域,森林文化都渗透其中,影响着德国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德国人对世界的感官和认识。可以说,森林文化已经成为德意志人固有的属性。

2 森林文化与德语诗歌

德意志民族的气质中有一种森林的风格:稳重、深沉、内敛和肃穆。这一点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优美中不失凝重,淡定中不失思索,嘈杂中不失沉静。德语诗歌的风格、以及诗歌中的森林的意象,正是德意志民族森林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德语诗歌中,森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克洛卜施托克热爱森林,在蔷薇花前赞美恋人,又在菩提树下哀悼她;恩茨·维彻特自称为“森林中的漫游者”,出生于森林,死亡时又伴随着自己最后的作品《死亡的森林》;冯塔勒追求宁静的艺术,最终他在森林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天地间的大宁静;浪漫主义诗人蒂克同样执着于寻求森林深处的宁静之美,也藉此把自己的诗歌推向了极致;歌德则徜徉于森林之中,在温和的阳光下,在柔软的微风中,写下了优美的诗句,也写下了缠绵的爱情;而伯尔在战后回归故园时,面对荒凉的废墟,于森林环抱的莱茵河畔写下了德国人的哀伤,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可以说,森林文化贯穿了整个德语诗歌的发展长河,“或忧伤,或喜悦;或痛苦,或缠绵;或温柔,或狂躁;或嘈杂,或宁静;或哀怨,或彷徨。在诗意的忧郁之中”[6],森林的各色形态,以人类纷繁复杂的心态清楚地呈现出来,感染着诗人们,也感染着无数的读者。

三 诗意的森林

森林,德语诗歌发源之地,这里有德意志人朴素的情感,更有德语诗人诗意的咏叹。从“尼伯龙根”茂密的森林里的爱恨情仇,到浮士德进入森林、寻找自我的踌躇犹豫,直到伯尔在森林里寻找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德语诗歌发展的长远历程中,德意志人,尤其是德语诗人在森林中讴歌自然,在森林中抒发情感,又在森林中寻找自我。

1 自然的森林

清澈的涌流,淡淡的微风,野花路边绽放,鸟儿枝头欢鸣。时而宁静飘远、时而欢快动人的大自然,让人沉醉其中,乐不思返。绿叶在风中飞舞,群兽在林间奔跑,而诗人们,在森林里迷醉。

“森林里长着一朵小野花 /娇小而美丽 /她神色忧伤 /生怕人们忘记她……她不愿与他人一样,被无情摘下……森林里长着一朵小野花 /娇小而美丽 /她已无影踪,她已不在那。”(塞巴斯蒂安·多摩尔《森林里的小野花》)[1]

塞巴斯蒂安·多摩尔在《森林里的小野花》一诗中描绘了一朵娇羞美丽的小野花。她绽放在幽静的森林,最终因美丽被人摘下。诗人笔调忧伤,但恬淡的诗句却让人对森林充满了向往,让人不觉喜欢这朵美丽的小野花,并渴望沉入这静谧的大自然。

“我满心欢喜地穿梭在一片绿森林中/我听见了小鸟儿欢唱/它们歌唱青春,它们感叹流年/绿色森林里的小鸟啊!/我多喜欢听它们歌唱。”(古斯塔夫·马勒《我满心欢喜地穿梭在……》[1]

古斯塔夫·马勒则在《我满心欢喜地穿梭在……》一诗中再现了自己在绿森林中聆听群鸟欢鸣的场景。葱郁的森林中,群鸟讴歌过往,赞美当下,诗人乐在其中,流连忘返,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迷醉。德语诗歌中,借森林来讴歌自然的还有很多,比如,黑塞的《黑森林》。

“奇秀的小丘层峦 /山色似染,碧草如茵 /红的岩,褐的山谷 /松阴在上掩映……那时远空更为清丽 /松林环抱的山峦 /也在我童稚的眸子里 /投映更多的幸福与丰满”。(黑塞《黑森林》)[3]

黑森林里,层峦叠嶂,绿荫如飞,纯净美丽的天空下,安静清幽的松荫中,诗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幸福而充实。

2 情感的森林

森林里时常安静,却又不乏欢闹,恰如人们多愁善感的思绪,随着心情而不断变化,随着森林的气息变得多彩多姿。爱的喜悦,爱的悲伤,爱的缠绵,在森林里,德意志诗人留下了一曲曲动人的爱的礼赞、爱的悲歌。

“在草原里面 /菩提树下 /那里是我俩的卧床 /你可以看见 /采的草和花 /在那里铺得多么漂亮 /森林外的幽谷里 /汤达拉达 /夜莺唱得多甜蜜”(瓦尔特《菩提树下》)[4]

瓦尔特在《菩提树下》中,借一位少女之口抒写了恋爱时女方的快乐心情,整篇诗歌洋溢着少女坠入爱河的喜悦。清幽的森林,广袤的草原、优雅的菩提树、美丽的花草、歌唱的夜莺、馥香的蔷薇,少女的情思在欢乐森林里,拨动了爱的琴弦。

“五月啊,高贵的五月 /你把碧绿的森林 /用无数鲜花打扮得 /富丽而喜气盈盈/让我那健美的情人/在林中散步徐行”(萨克斯《玛格达列娜》)[4]

这是萨克斯送给爱人的诗歌。美丽的五月,春色正浓,碧绿的森林里,开满了争芳斗艳的鲜花。诗人渴望在这恬适、快乐、充满生机的景色中,出现自己爱人的身影,她缓步于安静的森林,她不急不慢、徐徐而来。

同样,结合森林的意象来表现诗人情感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1764年,克洛卜施托克作的《夏夜》这首诗歌。

“现在,当月亮的光辉 /泻下到森林里面 /含有菩提树香的香气 /飘进凉风之中 /我就不由想起爱友们的 /坟墓……那时,我们周围飘着凉风和花香 /你被月光照得多么美丽 /你,哦,美丽的大自然”(克洛卜施托克《夏夜》)[4]

整篇诗歌格调沉郁、情感真挚、令人感伤。白色的月光,幽深的森林,诗人在凉风和花香中缅怀旧人。字里行间,跃动着他因爱而伤的心情,也表露了他对 6年前不幸病故的妻子的深切怀念。

3 自我的森林

“走进森林去吧,像一个受伤的动物,藏起自己来,它们自会痊愈。”德国人喜欢在森林里漫游,他们认为只有在自由森林漫游的人才能称为自由人。静寂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扑鼻的花香,四下无人的森林,惟有大自然和自己的声息。沉顿于森林,便能找到自己,便能找到抚慰心灵的途径。

“我要到森里里去漫游 /我要躲开一切世人 /去跟孤独的鸽子谈心 /去跟胆怯的野兽同行 /直到忧伤送我的命 /声嘶力竭,叫不出声 /那时,一座绿荫的坟墓 /会比你的心更加温存”

(金特《我倒愿意避开了你》)[4]

金特在《我倒愿意避开了你》一诗中描写了一位渴望去森林漫游的失恋男子,他孤独无助,他为爱而伤,在恋人投入别人怀抱之时,他只能独自舔舐伤口,咏怀往日情愫。最终,他决定走入森林,在那里重新寻找自我,在那里寻找心灵的归宿。安静的森林,是自我的森林,更是抚慰伤痛的家园。

“所有的山巅之上 /一片静寂 /所有的树梢之间 /你难觅 /丝毫风息 /林中鸟儿沉默不语 /稍候,你也休憩”(歌德《游子夜歌》)[2]

歌德在基可汉山写下了《游子夜歌》。他步行于林间,在大自然的幽静之中,寻找平和坦荡的自己。静止的远山,沉默的丛林,哑言的鸟儿,置身其中,人们忽的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归于自然的安静。此时,一切抱怨、烦恼,所有索取、欲求,都不再重要,惟有这无法遏制的漫游的快乐升腾于心间、弥散入夜海。

漫游森林,寻找自我,在宁静中享受自然。德语诗歌中,格尔哈特的《所有的森林寂静无声》最能表达这样的思想。

“所有的森林寂静无声 /牲畜、人、田野与城 /整个世界都进入梦境 /可是你们啊,我的灵感 /起来吧!你们开始去干 /你们造物主喜欢的事情”(格尔哈特《所有的森林寂静无声》)[4]

一日的辛劳后,人们渴望身心的宁静。森林里,花草树木、飞鸟走兽都沉沉入梦。田野睡了,城市睡了,人们也睡了。所有的森林寂静无声,诗人在静谧的夜,徜徉在诗意的森林,用轻灵的笔触,挥洒自己对森林与自然的热爱。

四 结语

森林是德语诗歌不可或缺的主题与灵魂。森林的意象,体现了日耳曼民族严谨、认真、追求宁静的性情。从森林里走出的日耳曼民族,有着十分深厚的森林情结,他们对森林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反映在诗歌文学、其他文学形式、艺术、民族文化中,森林文化已经演变成德意志人,特别是德语诗人固有的性格特征。

在森林里感受自然,在森林里抒发情感,在森林里寻觅自我,德语诗歌在森林里创造了森林式、“不显山露水,却静静飘香”的灿烂。静寂的森林,悠远的天空,甜淡的花香扑鼻而来,欢快的鸟鸣响彻云霄;清澈的涌流,斑斓的山岩,恋人在溪边散步,孤者在林中漫游……在那里,在森林,有德意志人绵延不绝的身影,有德意志人充满诗意的咏叹。

[1] Die Deutsche Gedichtebibliothek1(德意志诗歌图书馆)[DB/OL]1http://gedichte1xbib1de/wald_gedichte_recherche1htm

[2] Goethe1Ausgew?hlte Gedichte von Goetehe[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3] Hesse1Ausgew?hlte Gedichte von Hesse[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4] 飞白等编 1世界诗库 (第 4卷)[M]1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1

[5] 陈德洋 1德意志人——世界人氏血脉书系[M]1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

[6] 张晓晖 1菩提树下的爱情——论德语诗歌中的菩提树[J]1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1

[7] 郭力 1德国人的森林情结[J]1环境教育,2005(5)1

[8] 赵鑫珊 1德国的森林与文化精神[DB/OL]1 http://www15jia11com/league/blog/show_comm1php?bid=25002

Forest—— the Soul of German Poetry

ZHANG Xiao2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China)

forest;Ger man poetry;nature;emotion;ego

Forest is an i mportant expressing theme in German poetry,and is also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German people1In Ger many,the forest culture is very popular,and the forest poetry is widespread1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 in Ger man poetry through presenting the history of German people,Ger man forest culture,the application of forest in Ger man poetry,and so on1

I10612

A

167322804(2010)0320184203

2009206201

猜你喜欢

菩提树德意志德语
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菩提树下的静谧时光
菩提树下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